![]()
“原本‘消失’了的房屋,被黄法官给找了出来,欠了十多年的欠款才得以追回来,太感谢了!”6月5日,年过八旬的代大爷与老伴颤颤巍巍地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将一面锦旗递到执行法官黄鹏手中。
“老人家,您能拿到欠款多亏了那些老街坊邻居。老城区的执行工作就像修复一本残缺的地方志,这些融入街坊的‘人情地图’,才是打开老城区执行困局的钥匙。”黄鹏感叹道。
“消失”的房产
重庆市忠县老城区,相邻而居的代大爷与男子谭某香保持着“远亲不如近邻”的交情。
2011年4月,因生意周转需要,谭某香陆续向代大爷借款20余万元,之后陆续归还了14万元,尚余6万余元本金及利息未结清。
之后,谭某香突然失联。年事已高的代大爷老两口被子女接到沙坪坝区定居。但这笔未了的欠款,成了老人心头沉甸甸的石头。
2024年4月,代大爷将谭某香及其妻子诉至沙坪坝区法院。法院最终判决谭某香承担还款责任。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黄鹏发现,该案诉讼阶段保全查封了谭某香位于忠县的商业用房及住宅一套,但两套房产竟在实地勘查中离奇“消失”了。其中,谭某香名下的商铺因城市改造已无迹可寻;而另一处住宅则更显蹊跷——位于物理层8楼的房屋却标注为“5-2”,门牌竟悬挂在一堵空墙之上。
“黄法官,人找不到,房子也会‘隐身’吗?我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还能等到还我公道的那天吗?……”代大爷眉头紧锁,手里紧攥着查封裁定书,眼中希望的火苗渐渐暗淡。
产权证里的猫腻
如何破解“消失的房屋”这道谜题?黄鹏选择到房产所在地的老城区寻找答案。
5月7日,黄鹏从沙坪坝区驱车200余公里来到忠县忠州街道,将一纸查封公告贴在了被查封房屋门牌所在的楼栋口墙上,上面赫然写着:查封被执行人谭某香名下房屋,查封时间为三年,若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付款义务,法院将依法启动对上述查封房屋的评估、拍卖程序……
“你们法院在我屋门口贴了些东西做啥子……”自称5-1业主的住户给黄鹏打来电话,强烈抗议法院“错贴”公告,“5-1、5-2都是我们家的房子,好多年前就打通成一套来住了,不是你们法院要查封的房屋。”住户通过视频通话向黄鹏出示了房产证。
但正是这个举动让黄鹏发现了疑点,房产证破损严重不说,上面显示的地址为“1-8-5-1”,与现门牌“5-1”明显不符。且对方表示已将“5-2”打通居住,但却并未出具“5-2”相关房产证明。
老街坊的破局密钥
这个住户真的是房屋所有人吗?他和谭某香又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5月27日,黄鹏再次驱车来到忠县这个充满烟火气的老城区。
楼前晒太阳的邻居们提供的关键线索,成为了破局的关键。“谭某香妻子叫张某华,她的侄儿就住五楼,当年回迁时他们两家房产是打通的。”“5-2的房子应该是登记在张某华名下的,怎么现在被查封了呀……”邻居们你一句我一句,逐渐为黄鹏理清了思路。
“谭某香夫妇俩欠钱不还,名下5-2这套房子才被我们法院查封了。我们现在在查找这套房子的线索,请大家如实告知。如果有人想虚构证据阻碍法院执行可是要担法律责任的。”唠嗑间,黄鹏还顺道普起了法。
为了证实邻居们的话,黄鹏来到当地街道居委会调查得知,1-8-5-1、1-8-5-2门牌编号现在简化为5-1、5-2。5-1与5-2的现住户正是张某华的亲戚。
次日清晨,代大爷激动地给法官来电:“张家亲戚说想代谭某香两口子来法院还钱!”原来,面对法院步步紧逼的调查,担心房产被处置的亲属终于说动谭某香夫妻筹款。
双方当事人抵达法院后,张某华的亲戚代谭某香夫妻现场将款项一次性结清,将6万余元现金交到代大爷手上。
那一刻,代大爷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紧紧握住黄鹏的手:“谢谢您,黄法官!”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刘洋 | 通讯员:温祺
见习编辑:贺晴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斯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