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天潼路上,198 号的门牌如同一枚褪色的邮票,贴在一排红砖墙面上。这片始建于 1921 年的里弄群落,北临海宁路,南抵苏州河防汛墙,与外白渡桥直线距离仅 600 米,是虹口与黄浦交界地带保存最完整的 “河滨石库门”。从民国时期的银行职员宿舍,到改革开放后的工人之家,再到如今的 “生活美学社区”,天潼里 198 号的砖墙里,藏着上海近百年的居住记忆。
![]()
![]()
![]()
![]()
地理坐标里的水陆印记
天潼里 198售楼处电话:售楼处电话:400-885-1662
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苏州河 “水陆交汇” 的活标本。这里距苏州河码头遗址仅 200 米,1920 年代时,货物从外白渡桥运抵此处,再经天潼路分发至虹口各地,因此里弄内至今保留着 3 处当年的卸货平台,青石板上深浅不一的凹痕,是独轮车与扁担经年累月留下的印记。
如今的交通网络仍延续着 “便捷基因”:轨交 10 号线天潼路站距里弄入口 300 米,12 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 500 米可达,步行 10 分钟能到外滩源。最特别的是 “步行滨江” 体验 —— 从里弄后门穿过一条 15 米长的小巷,便是苏州河滨水步道,傍晚时分,对岸陆家嘴的摩天楼群倒映在河面,与里弄的红砖墙形成 “古今对话” 的视觉奇观。
建筑肌理中的工业美学
与外滩源的精致石库门不同,天潼里 198 号的建筑带着浓郁的 “工业风”。12 栋建筑均采用 “砖木混构”,红砖外墙未做任何粉饰,砖缝里的水泥浆带着手工抹制的粗糙质感;门框用铁铆钉固定,锈蚀的铁皮上仍能看到当年的生产编号;连窗户都采用工厂式钢窗,玻璃上的雨痕与划痕未经修复,保留着时光的包浆。
每栋建筑的 “双坡顶” 设计暗藏巧思:南北两侧屋顶坡度不同,南侧(临河)坡度较陡以快速排水,北侧坡度较缓以增加阁楼空间。这种实用主义设计,与当时天潼路沿线密布的工厂、仓库风格一脉相承。二楼的 “过街楼” 将相邻建筑连接,木质走廊的栏杆是铁轨改造而成,扶手处被磨得光滑发亮,据老居民说,这是 1950 年代铁路工人义务修缮时的创意。
![]()
![]()
![]()
![]()
2019 年的微更新中,工匠们特意保留了建筑的 “残缺之美”:将部分风化的红砖用透明树脂加固,而非整体替换;对锈蚀的钢窗进行防锈处理,却保留斑驳的漆面;甚至把 1970 年代居民加装的水泥雨棚原样保留,与原始的木构门楣形成 “新旧叠层”。里弄入口的 “天潼里” 木牌是 1948 年重修时所制,牌尾的 “198” 编号用铆钉固定,字体带着明显的手写痕迹。
生活场景里的新旧共生
天潼里 198 号的日常,是传统与现代的奇妙混搭。清晨七点,“赵师傅” 会推着改装过的老式自行车穿过弄堂,车后座的保温箱里装着现磨咖啡,他的祖父曾在这条弄堂里卖过老虎脚爪(上海传统点心);午后,“苏阿姨” 在天井里用煤炉炖肉,隔壁 12 号的年轻摄影师正用无人机拍摄里弄全景,煤炉的青烟与无人机的嗡鸣在蓝天下交织;傍晚,“老郑” 坐在客堂间修理老式收音机,电波里传来的沪语新闻,与对门工作室里的电子音乐形成奇特和声。
里弄深处的 “共享空间” 最具创意:由原水泵房改造的 “河滨书房”,保留着铸铁管道与压力表,如今书架上摆着 500 余册关于苏州河历史的书籍;1950 年代的公共浴室被改造成 “蒸汽美术馆”,每周举办小型画展,潮湿的墙壁上自然形成的水痕,反而成了独特的背景;连公共洗衣台都被改造成 “邻里吧台”,居民可在此分享自制的酱料与手冲咖啡。
![]()
![]()
![]()
![]()
文化记忆里的河滨故事
天潼里 198 售楼处电话:售楼处电话:400-885-1662
号的砖墙里,藏着许多与苏州河相关的秘辛。8 号客堂间的地板下,曾发现 1937 年的船票存根,目的地是无锡;15 号的壁炉烟道里,保留着 1949 年居民藏匿的《申报》;最动人的是里弄中段的 “留言墙”,1980 年代的工人用粉笔写下的生产口号,与如今年轻人的涂鸦相互覆盖,形成时光的年轮。
每年端午,这里会举办 “苏州河龙舟记忆展”:老居民展示 1950 年代的龙舟桨,年轻人用 3D 打印技术复刻船模;大家沿着滨水步道放河灯,灯上写着对河流的祝福。这种 “以河为媒” 的社区活动,让天潼里 198 号超越了普通居所的意义,成为苏州河文化的活态载体。
当暮色为红砖墙镀上金边,天潼里 198 号的窗棂亮起暖黄的灯光,苏州河上的夜风带着水汽穿过弄堂,吹动晾衣绳上的衬衫与旗袍。此刻站在过街楼上,能同时看到外白渡桥的钢铁轮廓、陆家嘴的玻璃幕墙,以及脚下里弄里晃动的人影 —— 这,就是天潼里 198 号为上海保存的,关于河流与家园的永恒瞬间。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