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ROP2(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 2)作为一种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已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开发的热门靶点。本文系统介绍了 TROP2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重点解析了 Sacituzumab Govitecan、Datopotamab Deruxtecan、SKB-264 等代表性 TROP2 ADC 的分子设计、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详细梳理了这些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种实体瘤中的临床试验结果。同时,探讨了 TROP2 ADC 与免疫治疗、PARP 抑制剂等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现状,并展望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读者全面呈现 TROP2 ADC 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一、引言:TROP2—— 实体瘤治疗的新靶点
在癌症治疗的精准化浪潮中,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凭借 “靶向递送 + 强效杀伤” 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继 HER2 靶向 ADC 取得成功后,TROP2(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 2)作为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上皮源性肿瘤的抗原,逐渐成为 ADC 开发的 “新宠”。
TROP2 是一种 I 型跨膜糖蛋白,最初在人类滋养层细胞中被发现,其编码基因 TACSTD2 位于染色体 1p32.1。尽管其具体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证实它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等机制,在癌症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TROP2 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异常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这使其成为理想的治疗靶点。
近年来,以 TROP2 为靶点的 ADC 药物如 Sacituzumab Govitecan、Datopotamab Deruxtecan 等相继进入临床并获批,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深入解析 TROP2 ADC 的研发进展、临床应用及未来潜力,揭示这一新兴疗法如何改变实体瘤治疗格局。
二、TROP2 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表达谱2.1 TROP2 的分子特征与功能
TROP2 又称 M1S1、GA7331 等,是一种由 323 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包含 extracellular 结构域、跨膜区和胞内结构域。其胞内结构域通过与细胞内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研究发现,TROP2 可通过激活 PI3K/Akt、MAPK 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因此被视为 “促癌蛋白”。
在正常组织中,TROP2 主要表达于胎盘、乳腺、前列腺等上皮组织,且表达水平较低;而在肿瘤组织中,其表达显著上调,这一特性为靶向治疗提供了基础。
2.2 TROP2 在实体瘤中的表达分布
TROP2 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高表达,尤其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尿路上皮癌(UC)等肿瘤中表达率显著。如图 1 所示,在宫颈鳞癌中 TROP2 表达率高达 89%,三阴性乳腺癌中为 78%,非小细胞肺癌腺癌亚型为 64%、鳞癌亚型为 75%,子宫内膜癌为 72%,这些数据为 TROP2 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TROP2 高表达往往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一项包含 16 项研究、超过 200 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TROP2 高表达与实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缩短显著相关,进一步支持了靶向 TROP2 的治疗价值。
![]()
图 1:不同人类实体瘤中 TROP2 的表达分布
三、代表性 TROP2 ADC 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3.1 Sacituzumab Govitecan:首个获批的 TROP2 ADC
Sacituzumab Govitecan(SG,商品名 Trodelvy)是由靶向 TROP2 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hRS7 与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SN-38通过可切割 linker 连接而成的 ADC,药物抗体比(DAR)为 7.6:1。SN-38 是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其细胞毒性是伊立替康的 3 倍,且通过可水解 linker 释放,可产生旁观者效应,对 TROP2 低表达或异质性表达的肿瘤细胞也有杀伤作用。
3.1.1 临床疗效数据
SG 的临床突破始于一项名为 IMMU-132-01 的 I/II 期篮子试验,该试验在多种实体瘤中验证了其疗效:
三阴性乳腺癌(TNBC):在 108 例既往接受过≥2 线治疗的转移性 TNBC 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 3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5.5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 13.0 个月。基于此,SG 于 2021 年 4 月获 FDA 批准用于转移性 TNBC 的三线治疗。
尿路上皮癌(UC):在 TROPHY-U-01 试验中,113 例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转移性 UC 患者接受 SG 治疗,ORR 为 27%,mPFS 为 5.4 个月,mOS 为 10.9 个月,2021 年 4 月获 FDA 加速批准用于该人群。
激素受体阳性 / HER2 阴性乳腺癌(HR+/HER2- BC):III 期 TROPiCS-02 试验显示,在 543 例难治性 HR+/HER2- BC 患者中,SG 组 mPFS 为 5.5 个月,mOS 为 14.4 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2023 年 2 月获 FDA 批准用于该适应症。
SG 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1%,≥3 级)、腹泻(10%,≥3 级)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6%),但通过预防性使用生长因子和对症处理,多数患者可耐受,因毒性停药率仅为 5%。
3.2 Datopotamab Deruxtecan:新一代 TROP2 ADC
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DS-1062)是由靶向 TROP2 的人源化 IgG1 抗体与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DXd通过四肽可切割 linker 连接而成,DAR 为 4。与 SG 相比,其 linker 更稳定,仅在肿瘤微环境中被蛋白酶切割,可减少脱靶毒性;同时 DXd 释放缓慢(3 周后仅 5% 在循环中),延长了抗肿瘤作用时间。
3.2.1 临床疗效数据
在 I 期 TROPION-PanTumor01 试验中,Dato-DXd 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良好活性:
三阴性乳腺癌(TNBC):44 例既往接受过中位 3 线治疗的患者中,ORR 为 32%,疾病控制率(DCR)为 80%,mPFS 为 4.3 个月,mOS 为 12.9 个月,且未接受过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ORR 达 4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0 例患者中,6mg/kg 剂量组 ORR 为 26%,mPFS 为 6.9 个月,mOS 为 11.4 个月;尤其在存在可靶向基因组改变的患者中,ORR 达 3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超过 9 个月。
HR+/HER2 - 乳腺癌:41 例患者中,ORR 为 27%,DCR 为 85%,mPFS 为 8.3 个月,显示出持久的疾病控制效果。
Dato-DXd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炎(73%)、恶心(66%)和疲劳(34%),≥3 级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和肺炎。需注意的是,其存在间质性肺病(ILD)风险(6 例,其中 3 例为 5 级),主要发生在 8mg/kg 剂量组,因此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 6mg/kg,每 3 周一次。
3.3 SKB-264:国产 TROP2 ADC 的潜力选手
SKB-264 是由中国 Klus Pharma 开发的 TROP2 ADC,由人源化抗体 hRS7 与喜树碱类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通过含 PEG8 的可切割 linker 连接而成,DAR 为 7.4。其独特的 linker 设计增强了药物稳定性和水溶性,减少了 aggregation 风险。
在 I/II 期试验(NCT04152499)中,SKB-264 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优异活性:
17 例可评估患者的 ORR 为 41.2%,DCR 为 70.6%,尤其在 TNBC(ORR 40%)、卵巢癌(ORR 60%)中疗效突出。
在 TNBC 剂量扩展队列中,4mg/kg 和 5mg/kg 组的确认 ORR 分别为 46.1% 和 62.5%,≥3 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3.7%)和贫血(20.3%),无 ILD 报道,安全性良好。
目前,III 期试验(NCT05347134)正在比较 SKB-264 与标准化疗在晚期 TNBC 中的疗效,有望成为国产 TROP2 ADC 的里程碑。
3.4 其他在研 TROP2 ADC
除上述药物外,多款 TROP2 ADC 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BAT8008:由 Bio-Thera 开发,含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 payload,DAR 为 6,Preclinical 研究显示其具有强效抗肿瘤活性和旁观者效应,目前 I 期试验(NCT05620017)正在进行。
JS-108:采用非可切割 linker 连接抗微管 payload,I 期试验(NCT04601285)探索其在晚期实体瘤中的安全性和剂量。
DB-1305:搭载新型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 P1021,Preclinical 研究显示其抗肿瘤活性优于 Dato-DXd,I/IIa 期试验(NCT05438329)已启动。
表 1 汇总了 TROP2 ADC 在不同实体瘤中的关键临床数据,涵盖 ORR、mDOR、mPFS 和 mOS 等核心指标。从数据可见,SG 和 Dato-DXd 在 TNBC、NSCLC、UC 等肿瘤中均展现出优于传统化疗的疗效,尤其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中仍能带来临床获益,验证了 TROP2 ADC 的临床价值。
![]()
4.2 正在进行的单药临床试验
表 2 列出了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展的 TROP2 ADC 单药临床试验,涉及脑瘤、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类型,既有晚期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探索,也包括新辅助 / 辅助治疗场景,如 NeoSTAR 试验(NCT04230109)探索 SG 在局部 TNBC 新辅助治疗中的作用,SASCIA 试验(NCT04595565)评估 SG 在 HR+ BC 辅助治疗中的价值,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拓展 TROP2 ADC 的应用边界。
![]()
![]()
4.3 联合治疗临床试验进展
为进一步提升疗效,TROP2 ADC 与其他疗法的联合策略成为研究热点,表 3 展示了相关临床试验布局:
与免疫治疗联合:如 TROPHY-U-01 队列 3 中,SG 联合 pembrolizumab 在 UC 中的 ORR 达 41%,mDOR 为 11.1 个月;BEGONIA 试验中,Dato-DXd 联合 durvalumab 在 TNBC 中的 ORR 高达 73.6%,显著优于单药,证实了 “ADC + 免疫” 的协同潜力。
与 PARP 抑制剂联合:基于 Preclinical 研究中 SG 与奥拉帕利的协同作用,多项试验(如 NCT04039230)探索其在 TNBC、卵巢癌等中的疗效,尤其针对 HRD(同源重组缺陷)患者。
与其他 ADC 联合:如 NCT04724018 试验探索 SG 与 enfortumumab vedotin(靶向 Nectin-4 的 ADC)在 UC 中的协同作用,为 “双 ADC” 联合提供思路。
![]()
![]()
五、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与耐药机制5.1 潜在的疗效预测标志物
尽管 TROP2 ADC 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探索方向包括:
TROP2 表达水平:ASCENT 试验亚组分析显示,TROP2 高表达(H-score>300)的 TNBC 患者接受 SG 治疗的 ORR(44%)高于中低表达组(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OPiCS-02 试验中,SG 疗效与 TROP2 表达水平无显著关联,提示 TROP2 表达并非唯一预测因素。
SLFN11 表达:Preclinical 研究显示,SLFN11(一种干扰素诱导蛋白)高表达与 TOP1 抑制剂敏感性相关,可能成为 TROP2 ADC 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但需临床验证。
DNA 损伤修复(DDR)缺陷:BRCA1/2 突变、RB1 缺失等 DDR 缺陷与 TOP1 抑制剂敏感性相关,ASCENT 试验中,BRCA 突变患者接受 SG 治疗的 OS 更长,提示 DDR 状态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TROP2 ADC 的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个案研究发现:
TROP2 表达下调或突变:TACSTD2(编码 TROP2)突变可导致 TROP2 功能异常,影响 ADC 内化。
TOP1 突变:TOP1 突变可降低 SN-38/DXd 的结合亲和力,导致 payload 耐药。
药物外排增强:ABC 转运蛋白家族过表达可能增加 payload 外排,降低胞内药物浓度。
这些发现为逆转耐药提供了潜在靶点,如开发 TROP2 抗体与 TOP1 抑制剂的新型偶联物,或联合 DDR 抑制剂增强 payload 敏感性。
六、挑战与未来展望6.1 当前面临的挑战
毒性管理:ILD、骨髓抑制、口腔炎等不良反应仍是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需优化剂量方案和早期监测策略。
生物标志物缺乏:尚无统一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导致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治疗,需加快标志物发现与验证。
耐药问题: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限制了长期疗效,需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并开发逆转策略。
适应症重叠与选择:多种 TROP2 ADC 在相同肿瘤中竞争,需明确不同药物的优势人群和适用场景。
优化分子设计:开发更稳定的 linker、更高效低毒的 payload(如新型 TOP1 抑制剂、DNA 损伤剂),提高治疗窗。
拓展联合策略:探索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药(如 EGFR 抑制剂)、化疗的最佳组合,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
精准分层治疗:基于 TROP2 表达、SLFN11、DDR 状态等标志物,实现患者个体化治疗。
探索新适应症:在胰腺癌、胆管癌等难治性肿瘤中开展临床试验,扩大受益人群。
TROP2 ADC 的出现为实体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从首个药物 SG 获批到 Dato-DXd、SKB-264 等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内已在多种肿瘤中展现出显著疗效。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TROP2 ADC 有望从后线治疗逐步前移至一线、新辅助 /辅助治疗,成为实体瘤治疗的基石疗法。
然而,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挑战,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治疗方案、探索耐药机制、开发预测标志物,才能让这一 “精准制导武器” 更好地造福癌症患者。未来,TROP2 ADC 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将开启癌症治疗的新篇章,推动实体瘤治疗进入 “精准 + 联合” 的新时代。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