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蝉鸣掠过坑园学校的操场,当无人机的螺旋桨划破乡土的天际,云迹小队与连江的故事,在这个七月正式启程。作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一员,我们带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与科技赋能的初心,在 "教润乡途,翼启筑梦" 的征程中,写下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
从筹备到启航:把每一份期待都装进行囊
早在六月,云迹小队队长就已前往坑园学校,和该校林文宇校长围坐畅谈。课程表改了又改,安全预案加了又加,当队员们在7月10 日拖着行李箱踏入校园时,行李箱里装的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反复打磨的教学方案与对孩子们的满心期待。
打扫教学场地、调试无人机设备的傍晚,夕阳把艺体馆的影子拉得很长。队员们仔细清扫教室里的垃圾,一遍遍地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预演,讨论着如何把复杂的编程原理变成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 —— 这些带着温度的准备,都是为了让科技的种子能在乡土里扎根。
开营仪式上的双向奔赴
7月11日的艺体馆里,掌声比盛夏的阳光更热烈。当无人机编队组成各种几何图案时,有个小男孩突然举手问:"老师,明天能教我们用无人机画星星吗?"
林校长的发言也让队员们格外触动:"乡村的孩子眼里有光,只是需要更多机会去看见世界。" 那一刻,队员们忽然懂得,云迹小队的 "云",不仅是无人机翱翔的天空,更是为孩子们搭建的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
课堂之外,是更生动的教育现场
在课堂上,科技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代码。破冰活动里,孩子们用双手描绘出心中无人机的模样;人体指令竞速赛中,担任 "指令员" 的小男孩认真地说:"老师,我发现团队合作比飞得快更重要。"
最难忘的是在无人机灯光创意竞赛里,一位同学在无人机的点阵屏上写下了“我爱中国”四个字!他说:“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无人机的机会,我要努力学习,用知识回报我们的祖国!”
写在最后:云迹不止,步履不停
闭营仪式那天,孩子们满脸的不舍之情,队员们将期望化作文字,书写在孩子们的笔记本上,鼓舞他们为心中的梦想不断学习。
离开坑园学校时,无人机进行最后一次升空拍摄。镜头里,教学楼的墙上写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知道,云迹小队留下的不仅是课程,更是一颗种子 —— 它会在某个清晨破土,长成属于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
这个夏天,我们终于懂得:所谓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让每一次编程教学都扎根乡土,让每一次无人机的起飞都带着期望。云迹小队的故事还在继续,因为乡村教育的天空,永远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翱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