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0
分享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1》,题图来自:AI生成

一、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失败

安,一个典型的九十年代美国中产女性。她大学毕业后做了会计,在那个年代算是领了一张通往稳定生活的入场券。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车库、一条熨得笔直的职业路线,以及那个“带白栅栏的美国梦”。

她也很快和大学时期的男友詹姆斯结了婚,一切都很美式:一辆车、一栋不算新的房子、一个小院子和三个卧室。够用但不奢侈,也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小型足球场。

他们顺利加入了中产阶级俱乐部。

转折不期而至。孩子五岁时,詹姆斯的公司倒闭,他勉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工资缩水得就像一件劣质床单。

他们没有多少存款,为了脱困只能加班,甩卖二手家具,临时接私活。但几个月后,他们的现金流还是完全枯竭。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都无法支付,银行开始打来催债的电话。

尽管一直很小心不让他们的孩子知道,但他最后还是在家中无意接起催债电话,他当着安的面愤怒大喊:“别再打来了!”

这是压垮安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决定申请破产。这既是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作为会计师的无奈抉择。詹姆斯则默默地走向了他们的小皮卡,独自痛哭。

二、中产家庭,被孩子拖垮

这个案例,出自伊丽莎白·沃伦和她的女儿阿米莉亚·塔亚吉在2004年出版的《The Two-Income Trap: Why Middle-Class Parents Are Going Broke》。研究了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的数据库后,她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1981~2001年,美国房产查封率增长了255%,家庭破产率则飙升了430%,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有孩子。

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被奢侈消费拖垮,而是倒在了给孩子提供更好未来的路上。

这也是当今中文互联网常见的一个误区。和20年前的美国一样,很多人以为导致中产经济危机的是过度消费。但两位作者用数据予以否定。比如,人们总说美国人热衷度假,但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3~2000年之间,拥有度假屋的家庭比例只从3.2%涨到了4%。其他如服装、电器、食品开支,也都没有出现显著增长。

教育、住房、汽车和医疗,才是中产家庭房间里的大象。尤其是教育。美国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与中国今天的鸡娃热如出一辙。

得益于专家不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中产也逐渐从“送孩子去学前班可以让自己喘口气”转变为“如果小苏西没进对的学前班,她以后就进不了好医学院”的心态。原本只是为了减轻中产父母育儿负担的学前教育,因此变成了基本配置。结果就是到了2000年左右,美国65%左右的儿童参加学前教育,而在196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仅为4%。


《中国人关键的一生》,美国中产阶级又何尝不被这种焦虑支配?

致命的是,这些学前教育项目极其昂贵。书中调研的结果显示,2000年芝加哥公立学区的全日制学前教育项目每年收费6500美元——比伊利诺伊大学一年的学费还贵。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仅一所芝加哥公立学校就有95个孩子排队等20个学前班名额。这种“如果我不拼,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实属中美中产家长的共鸣。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之后,为了把他们送进最好的公立学校,父母必须住进中产阶级社区。然而这种社区的数量非常有限。于是,美国中产必须加入这场看似理性,实际零和的房产竞标大战中。为了获胜,他们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数额高到上一代人无法想像。


一位北京中产分享的育儿成本,其中教育费用占比最大,这还没算上购买学区房的费用

结果就是,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的住房支出占收入比例从11%飙升到了32%。他们的现金流已变得极为脆弱。

三、大学学位是新的信仰

97%。

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调查里,美国人认为大学学位“绝对必要”或“有帮助”的比例。也就是说,学历在美国基本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信仰,这跟中国人视高考为命运转折点一样。

既然这是信仰,就要付出代价。就像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抢购学区房产一样,美国的中产家庭在大学入学战中也不甘落后。问题在于,只有前10%的孩子有能力考入当地的公立大学。其他成绩平平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好拿出每年2.5万美元甚至更多来支付私立大学的费用。

这几乎是普通中产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的是,这个代价还在不断上涨。1975到1999年,美国州立大学的费用实际上也几乎翻了一倍。


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美国大学学费(每学分学时)

即便如此,很多中产父母依然坚信,学历是提升社会地位的唯一门票。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笔钱花得值,学校之间的差异会转化为一生的机会差异。这种信念,也最终体现在了他们的财务决策里。

现实是残酷的。2001年,联邦学生贷款总额达到34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而从私人贷款机构借款的学生人数更是暴涨了5倍。更夸张的是,每年有超过100万个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学费而不得不将房子二次抵押。

这是场用家庭财产赌孩子未来的牌局。与美国中产一样,中国中产也在给孩子寻求这种终身保险。虽然中国孩子在国内上大学的费用并不高,但K12阶段的课外补习费用和出国留学费用却极为昂贵。以至于有一些孩子工作一生都难以挣回家长为他们投入的教育成本。


一位北京海淀妈妈分享的K12阶段课外班费用情况,这对于普遍收入较高的海淀家庭来讲也是一大笔开支,需要“省钱秘笈”来回血


四、为了孩子买SUV

尽管SUV的价格更高,还更费油,但仍受到美国中产家庭的青睐,因为它可以装下中产阶级的标配——儿童座椅。


2014年以来,中国SUV销量占比也在逐年提升

近些年,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大厂的主打卖点。它们总能精准击中家长们的痛点:智能驾驶、多屏触控和音响效果加在一起,都不如孩子的安全重要。


沃尔沃汽车对保护儿童安全情况的宣传

这种安全感是有代价的。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美国中产家庭因此每年的汽车开支增加了4000美元(经通胀调整),这笔钱确实没花错,毕竟安全座椅大大降低了孩子的伤亡率。但中产家庭又结结实实地增加了一笔刚性开销。

五、中产爸妈一起工作,家庭反而更脆弱

妈妈去上班了,中产家庭更有钱了,也更“穷”了。

这很反直觉。根据通胀调整后的数据,2000年代美国四口中产家庭平均年收入比1970年代增长了75%,达到67800美元。但把房贷、保险、车贷、税金和育儿费用扣掉,他们每年能自由支配的钱不仅没多,还比过去少了800美元,自由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从46%直降到25%,近乎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70年代早期到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务情况对比

我们来一笔一笔算算这些消失的钱:

1、房贷支出费用,每年接近9000美元。 2、大孩子上公立小学,以及放学后和寒暑假的日托中心费用,每年平均花费4350美元。 3、健康保险费用,每年1650美元。

由于父母都在工作,产生了三个改变:

1、小孩子要上的幼儿园兼日托中心,每年花费5320美元。 2、第二辆车成了必需品,两辆车每年总计花费超过8000美元。 3、家庭进入更高的税率区间,个税增加。

等到孩子终于不再需要托管时,父母可能会松一口气。但孩子也会很快进入大学,每年9000美元起跳的各种费用,会毫不留情地再次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一旦父母没有对此早做打算,就只能等到五十几岁才能为退休储蓄,直接比财务规划师建议的时间表晚了三十年。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剧本。如果有任何意外,比如突发失业、收入骤减、老人需要长期照顾、意外医疗开支,都会让中产家庭不堪重负。

就像走在一根没有安全网的高空钢索上,只能祈祷不要起风。

六、怎么办?

中国的中产家庭,与美国的中产家庭一样,常常被误解:他们的财务危机是因为消费过度。其实恰恰相反,中产不是太任性挥霍了,而是太精打细算了。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崩溃。

他们选择更好的教育,是为了孩子成年后的社会地位;选择更好的医疗,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安享晚年,自己工作效率更高;选择更好的住房,是为了保值增值。但当所有的中产家庭都把目光锁定在这些有限的资源上时,价格自然就因过度竞争而暴涨。中产家庭自己也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经济消耗战。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最想要的,其实无法用钱直接买到。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灵活的财务策略和对不确定性的接受能力,甚至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64511.html?f=wyxw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早苗挑衅言论持续遭多方痛批,日学者:她应当撤回错误言论,向中国道歉并请辞

高市早苗挑衅言论持续遭多方痛批,日学者:她应当撤回错误言论,向中国道歉并请辞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06:59:09
社评: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的四个原因

社评: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的四个原因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00:03:43
全运会不和谐一幕:孙颖莎2-4无缘金牌 比输球可怕是现场粉丝狂热

全运会不和谐一幕:孙颖莎2-4无缘金牌 比输球可怕是现场粉丝狂热

侃球熊弟
2025-11-16 22:28:50
高市早苗:独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早晚都得收回!高市又抛惊天言论

高市早苗:独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早晚都得收回!高市又抛惊天言论

娱乐圈的笔娱君
2025-11-16 07:12:49
中国地铁,开始“断供”了!多地地铁申报被拒,债务风险亮红灯

中国地铁,开始“断供”了!多地地铁申报被拒,债务风险亮红灯

青梅侃史啊
2025-11-15 19:43:15
美“福特”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加勒比海

美“福特”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加勒比海

大象新闻
2025-11-17 06:50:22
最新!释永信被批捕照片曝光:整个人变化大,罪名令人意外,最可怜的还是他母亲

最新!释永信被批捕照片曝光:整个人变化大,罪名令人意外,最可怜的还是他母亲

文字里拾光
2025-11-17 00:27:20
毛新宇少将完爆蒋友柏!

毛新宇少将完爆蒋友柏!

沈述慢撩
2025-11-16 21:35:33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社保缴纳全球最高养老金却最低?数据揭露:打工人正在补贴这类人

社保缴纳全球最高养老金却最低?数据揭露:打工人正在补贴这类人

赵昉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16 18:03:31
太难了!不怕打工人返乡躺平,怕的是回家后无事可做?

太难了!不怕打工人返乡躺平,怕的是回家后无事可做?

麦小柒
2025-11-16 17:59:44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十三级台阶
2025-11-15 18:14:37
上海老教授夫妻“借名买房”导致亲情彻底破裂!如今房子要不回来,儿子儿媳闹离婚,更心寒的是……

上海老教授夫妻“借名买房”导致亲情彻底破裂!如今房子要不回来,儿子儿媳闹离婚,更心寒的是……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6 23:37:25
百万粉丝网红小英“离婚风波”未平,丈夫肇事逃逸被刑拘 记者探访:夫妻已数月未住村里

百万粉丝网红小英“离婚风波”未平,丈夫肇事逃逸被刑拘 记者探访:夫妻已数月未住村里

红星新闻
2025-11-16 21:26:42
樊振东男单夺冠燃爆全网!干掉世界第一第二,却不能替国家队出战

樊振东男单夺冠燃爆全网!干掉世界第一第二,却不能替国家队出战

阿纂看事
2025-11-16 16:50:00
金鸡奖六大不公平:易烊千玺没资格拿影帝,祖峰颁奖前被除名

金鸡奖六大不公平:易烊千玺没资格拿影帝,祖峰颁奖前被除名

光影新天地
2025-11-15 22:28:37
中方下达最后通牒,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高市早苗认输不远了?

中方下达最后通牒,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高市早苗认输不远了?

时时有聊
2025-11-16 16:23:45
最高气温急降13℃,还刮大风!强冷空气傍晚到达广州,早上出门多带件衣服

最高气温急降13℃,还刮大风!强冷空气傍晚到达广州,早上出门多带件衣服

鲁中晨报
2025-11-17 07:05:02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周宏海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周宏海被查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5 21:27:17
2-0,拉什福德精确制导,凯恩无敌双响炮,英格兰豪取世预赛8连胜

2-0,拉什福德精确制导,凯恩无敌双响炮,英格兰豪取世预赛8连胜

侧身凌空斩
2025-11-17 06:32:22
2025-11-17 08:35:00
虎嗅APP incentive-icons
虎嗅APP
个性化商业资讯与观点交流平台
25287文章数 6870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5名中国游客在巴厘岛车祸死亡 伤者:司机一点伤没有

头条要闻

5名中国游客在巴厘岛车祸死亡 伤者:司机一点伤没有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营销话术反噬信任,雷军不该只是一怒了之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房产
教育
公开课

艺术要闻

Charles Chaplin:19世纪法国新洛可可风格画家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教育要闻

官宣!南京又多一所附属中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