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本书,标题是Minor Feelings,直接翻译的话,就是“小小的感觉”,听起来温柔、含蓄,仿佛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情绪。
但你千万别被这个书名骗了。这本书的中译名是《少数派的感受》,作者是韩裔美籍诗人凯茜·帕克·洪。
这不是一本温柔的小书,而是一本在你耳边大声嘶吼的控诉。它写出了亚裔美国人被压抑太久的愤怒、羞耻、孤独和羞涩。
说起亚裔美国人,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关键词就是“美国梦”“常春藤名校毕业生”“华尔街精英”“硅谷工程师”以及“成功的少数族裔”。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亚裔似乎总是那个成绩优异、努力工作、生活富足的群体。另外,相比于美国黑人所遭受的可怕种族歧视,亚裔似乎显得相当幸运。
人们常常认为,亚裔的肤色更接近白人,因此在种族问题上相对“安全”,甚至有人觉得亚裔已经“融入”了主流社会。
现实真的如此吗?当你真的按部就班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学生、好移民,以及安分守己的少数族裔模范,你真的摆脱了所有困境,自由了吗?你真的快乐了吗?
凯茜用尖锐的语言告诉我们:不。
![]()
在这本书里,她戳破了亚裔美国人被社会塑造的幻觉,写出了他们作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被迫积攒下来的愤怒、羞辱、怀疑、悲伤和孤立。
当亚裔小孩在课堂上被同学们叫“病毒”,老师听见了却没有任何反应;当年轻的亚裔女性在地铁里被陌生人骚扰,周围的人全都视若无睹;
当你走进一家美国公司,发现亚裔永远被当成埋头苦干的加班劳模,但公司的管理层却永远是那些白人——这不是幻觉,这些事情每天都在美国发生。
凯茜说,针对亚裔的偏见,不总是流血的暴力,更多时候,它温柔、安静、隐形,却无处不在。连你自己都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了。
这样的感受,哪怕我们并不生活在美国,也同样可以理解。
有时候,我们太渴望成为生活里的正面教材,太努力地活在别人喜欢和期待里,以至于忘了,我们也是人,我们也会疲惫,也会怨恨,也会嫉妒,也会想要大喊大叫。
凯茜在书里发出的提问,或许也是我们内心的困惑:如果你从小被要求安静、懂事、忍让,你还能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吗?
如果你习惯了把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咽下去,你还会记得愤怒是什么滋味吗?如果你拼命成为别人眼里的模范学生、模范员工、模范亚裔,你还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吗?
《少数派的感受》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亚裔沉默的牢笼;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从未直面的脆弱。
也许,你心里也有一大堆“小小的感受”,那些琐碎的、微不足道的,却真实得令人无法忽视的情绪。这本书,就是写给你们的。
![]()
2.循规蹈矩,被剥夺了生气的权利
凯茜的抑郁症是从一次想象中的抽搐开始的。
她感觉,自己的脸变成了一张面具,布满了缠绕在一起的神经,随时都可能失控,像嘶嘶喷水的蛇形软管般痉挛起来。
她变得异常敏感,连风吹过的感觉都会像针一样扎进她的皮肤。她开始喝威士忌,试图麻痹自己。后来,发现光喝酒还不够,又加上安眠药,甚至大麻。
但是,没有什么能让她睡着。睡不着,她就无法思考;无法思考,就无法写作、社交甚至对话。
为了治疗抑郁症,她决定去找心理咨询师。
她翻遍了纽约的心理医生名单,在几百个名字里,找到了唯一一个带着韩国姓氏的咨询师。凯茜确信,一个韩国人,一个亚裔,应该一眼就能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让凯茜更加难过。这个韩裔咨询师见了她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她。凯茜崩溃了。
她像疯了一样,一个劲儿地给对方打电话,留语音,声音一次比一次急切。终于,咨询师回电了。她在电话里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再见你了。”
凯茜一下子炸了。什么叫不能见了?咨询师还能挑病人的吗?她不甘心,苦苦追问:“为什么?是因为对你来说,我的状态太糟糕了对吗?”
电话那头说:“当然不是。”
凯茜几乎快疯了,她:“那你给我一个理由!你不告诉我原因,我就会想,我是不是不应该打开心扉去分享我的情感,因为每个人都会被我的毛病吓跑!”
但回答她的,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话:“我明白你的感受。现在有另一个病人在等我。再见。”
凯茜站在原地,感觉自己每一个毛孔都在呐喊着受伤。自己真的这么糟糕吗?真的不值得被帮助吗?
![]()
凯茜说,作为亚裔美国人,从小我们就被训练得很好:你要成为好学生,你要成为模范移民。你要安静,乖巧,温顺,努力,永远不给别人添麻烦。你要成为那个最被喜欢的亚裔。你要成为那个不出错的少数族裔。
但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她说:我们不够白,也不够黑。我们不会被白人完全接纳,也不会被黑人完全信任。我们成了美国社会里的隐形人。
我们可以努力成为公司里最拼命的员工,但升职的永远不是我们。我们可以在机场礼貌地排队,但别人总会理直气壮地插到你前面。我们连生气,都要克制。
最残酷的是,我们甚至学会了用别人的眼光讨厌自己。我们盯着镜子,会觉得自己的五官模糊不清。
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会觉得软弱无力。当我们看到别的亚洲人扎堆时,心里都会冒出一个想法:离他们远一点,离那个标签远一点。
凯茜还讲了她父亲的故事。
![]()
1965年美国废除移民禁令,亚洲某些专业人士能获得去美国的签证,比如医生、工程师和机械师。
这个筛选的过程,就是整个模范少数族裔骗术的开端。他们说,谁都可以追逐美国梦!不,一个医生在去美国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医生了。
但她的父亲撒谎了,说自己是机械师。去美国后,尽管没受过培训,他还是应付过来了。在卡车公司拼命干活,直到有一天,因为机器故障,把他的腿给砸个粉碎。
公司不仅没有赔偿,反而开除了他。因为公司知道,他也不能怎么样。他换工作,卖保险,开仓库,拼命干了一辈子,努力成为美国社会认可的模范移民。
但就算拼尽全力,他还是被当作外人。每次排队被插队,他会说,这是因为我们是亚裔。坐飞机被安排在最后一排,他也会说,这是因为我们是亚裔。他已经习惯把生活里的每一个不顺心,都归结为种族歧视。
凯茜看着父亲,觉得非常心疼。这个小心翼翼活了一辈子的男人,努力过,拼搏过,可他还是没学会,怎么真正为自己发声。
这不仅是她父亲的故事,其实也是美国社会里很多亚裔的共通经验——我们小心,我们听话,我们懂事,我们循规蹈矩。可是,我们连生气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
作者: [美] 凯茜·帕克·洪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微信内容编辑:凉三
监制:翻墙陈
配图: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