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入夏以来,多地持续高温预警,“热死人”绝非危言耸听!热射病,这个夏季最凶险的急症之一,每年都夺走不少生命。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感痛心。最新版《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 刚刚发布,对诊断和救治进行了重要更新。今天,就带大家划重点,掌握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热射病:不只是“中暑”,是致命急症!
核心概念: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属于医学急症! 它意味着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完全崩溃,核心体温飙升(通常 >40°C),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严重后果:如不及时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可达50%以上!),即使幸存,也可能留下严重的脑、肝、肾、凝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后遗症。
两大类型:新版指南继续强调:
1、经典型热射病 (CHS):多发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脆弱人群(老人、婴幼儿、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肥胖者、独居者等)。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隐匿。
2、劳力型热射病 (EHS):多发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如军人、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快递员等)。发病急骤,进展迅猛,是夏季户外工作者和运动爱好者的“头号威胁”。
二、诊断要点更新
关键三联征:
新版指南更强调早期识别的重要性。记住以下关键三联征,任何一项出现都需高度警惕:
1、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或高强度运动)史:这是前提。
2、核心体温显著升高(通常 ≥ 40°C):腋温≥39°C就应高度怀疑! 强调尽快测量直肠温度(最接近核心体温),耳温、额温在高温环境下准确性可能受影响。不要只依赖感觉!
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这是核心标志!包括:意识模糊、谵妄(胡言乱语);抽搐(尤其是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嗜睡、昏睡、昏迷;行为异常(如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
特别提示:
1、“早”字当头:在高温环境下,一旦有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心慌等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症状,就应立即干预,防止进展为热射病!
2、警惕不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没有明显出汗(皮肤干热),或体温未达到40°C,但出现意识障碍,同样可能是热射病!不能因体温不够高而延误。
三、治疗核心
新版指南的核心原则是“十早一禁”: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抗炎、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其中,“早降温”是重中之重,是现场急救和院内抢救的核心!
(一)现场急救:黄金30分钟!你能做的救命操作!
1、立即脱离热源: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
2、快速有效降温:这是现场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目标: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0°C以下!
首选:冷水浸泡法:将患者(除头部外)浸入冷水(如浴缸、水桶、溪流)中。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次选/辅助:
▲持续冷水喷洒+强力风扇吹拂:全身喷洒冷水(或冰水),同时用风扇、扇子等强力吹风,利用蒸发散热。
▲冰袋/冷敷包: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冰袋需用薄毛巾包裹,避免冻伤)。单纯冰敷效果有限,需结合蒸发。
去除多余衣物:脱去外衣,促进散热。
持续监测体温:有条件尽可能监测(如耳温枪、额温枪),观察患者反应。
3、紧急呼救:在实施降温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清晰告知地点、患者情况(特别是意识状态和体温)。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呕吐,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
5、谨慎补液:清醒、能配合饮水的患者,可少量多次给予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淡盐水)。意识不清者,禁止强行喂水,以防呛咳窒息!等待专业救援。
(二)院内救治:多学科协作,全面生命支持
1、持续强化降温:医院会采取更高级的降温措施(如血管内降温、血液净化降温等)。
2、液体复苏与器官支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稳定循环;根据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纠正凝血功能紊乱、防治感染等。
3、严密监测与对症处理:持续监测核心体温、生命体征、器官功能指标,处理并发症(如抽搐、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等)。
![]()
四、 防患于未然是上策!
指南同样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避免高温暴露:高温时段(10点-16点)减少外出,尤其避免高强度活动。室内注意通风降温或使用空调。
关注高危人群:家中有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的,要特别留意,确保环境凉爽,鼓励饮水。
科学补充水盐:高温天或运动时,主动、规律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时,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注意糖分不要过高)。
穿着透气: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
适应环境:需要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者,应逐步增加暴露时间,让身体适应(热习服)。
结伴而行:在高温环境活动时,最好结伴,互相观察身体状况。
备好防暑药品:家中、车上常备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注意适用人群和禁忌),但它们不能替代快速降温!
五、 划重点
识别“三联征”:
高温暴露 + 高热(腋温≥39°C就警惕!)+ 意识不清(胡言乱语、抽搐、昏迷)!立刻行动!
现场急救核心: “降温第一!降温第一!降温第一!”重要事情说三遍!冷水浸泡或冷水喷淋+强风吹是最有效方法!黄金30分钟!
立刻求救:降温同时拨打120!
预防是关键:躲高温、勤喝水、穿得凉、多留心(自己和他人)!
结语
热射病来势汹汹,但并非不可防、不可治。掌握新版指南的核心要点——早识别关键信号(高热+意识障碍)、现场争分夺秒快速有效降温、及时送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希望这篇解读能让您和家人、朋友、同事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高温杀手”,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在危急时刻知道如何正确应对。转发、收藏这篇科普,让更多人掌握救命知识,平安度夏!
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原文(文末附PDF文件)
![]()
![]()
![]()
![]()
![]()
![]()
![]()
![]()
![]()
![]()
![]()
![]()
![]()
![]()
![]()
![]()
扫描下面二维码可以下载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PDF文件:
也可以打开如下链接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PHQUH8Vu3PODiYiKMzG3w 提取码: wi3i
▍来源:Lshospital XU 据网络资料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