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宇辉在进博会的英语交流,算是把 “英语到底该怎么说” 这个话题吵到了大众面前。
一边是曾经的英语老师用英语和外国品牌高管顺畅沟通、还送了《唐诗三百首》,一边是 “疯狂英语” 创始人李阳公开吐槽 “每句都有严重语法错误、发音怪”,连新东方和俞敏洪都被顺带点评了一番。
![]()
这波争议,其实说到底就一个核心问题:
日常交流里,英语的语法和发音,真的比 “能说懂” 更重要吗?
先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董宇辉那场是实时直播,和外国品牌的嘉宾聊得挺顺畅,礼物也送得有文化感。
![]()
后来有人翻出视频较真,认为董宇辉英语语法错误有点多,表达也不够地道,但笔者发现那段对话中,所谓的 “严重错误”,其实也就一个口误:
把 child 说成了 children。
说真的,这种小失误在口语交流里太常见了,而且老外当场就 get 到了,表情和回应都没半点障碍,这难道不算成功的沟通吗?
![]()
可李阳作为公众人物,直接在西安一场公开场合说 “每句都有严重语法错误”,甚至扯到 “新东方英语不怎么样”,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且不说董宇辉早就离开新东方,现在也不是英语老师,他当天的核心目的是和嘉宾沟通,不是上英语示范课;退一步说,就算有不地道的地方,也远没到 “严重错误” 的程度吧?
其实大家纠结的,本质是对 “英语好” 的定义不一样。
![]()
李阳可能还停留在 “语法零错误、发音纯 native” 的教学标准里,但日常交流和英语课堂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考试要考语法严谨性,正式演讲要讲究发音标准,可平时和人聊天、谈事情,核心是 “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不是 “展示你语法多牛”。
![]()
就像网友说的:
“又不是在考四六级,纠结那点语法干嘛?董宇辉把想表达的都说明白了,老外也听懂了,这就够了。”
英语本来就是个沟通工具,工具的核心价值是能用、好用,而不是必须 “长得完美”。
你想想,咱们说中文的时候,不也经常有口误、语序颠倒吗?难道对方就听不懂了?
现在有一种趋势,大家对 “Chinglish” 的看法也变了。
以前学英语,总想着要模仿老外的发音和思维,生怕带点 “中国味”。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国家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老外愿意听、也能听懂带着中国特色的英语。
毕竟语言是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它会随着交流场景融合、演变。咱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英语,哪怕带点 “中式逻辑”,只要不影响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不定哪天,“Chinglish” 就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新桥梁。
![]()
董宇辉自己也挺坦然,回应说 “英语丢得太多,口语有多处语法错误,欢迎大家提意见”。这种虚心的态度挺圈粉,但这并不代表李阳的吐槽就合理。
公众人物的批评,要么是基于事实,要么是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单纯放大一点小瑕疵、甚至人身攻击式的点评,反而会让人觉得 “吹毛求疵”。
说到底,学英语不是为了成为 “语法大师” 或者 “发音机器”,而是为了能和不同国家的人顺畅沟通、交换想法。
![]()
日常交流里,只要对方能听懂,你能表达清楚,就算有几个语法错误、发音不够标准,又有什么关系呢?与其纠结 “说得对不对”,不如先在乎 “说得通不通”。
毕竟,语言的本质是连接,而不是隔阂。
放宽心,大胆说,能让彼此明白的英语,就是好英语。
你觉得日常交流中,英语语法和发音真的需要那么较真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