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丰富暑期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7月3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2024级5班师生走进青岛市博物馆,开展“走进千年文脉,筑牢青春信仰”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互动学习,学生们系统了解了青岛地域文明发展史,在文物中读懂了课本外的“中国故事”。
![]()
探秘国家一级馆:城市文化的“百科全书”
青岛市博物馆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24万件文物,以“青岛史话”基本陈列为核心,涵盖陶瓷、书画、青铜器等多元展区。其镇馆之宝——北魏石佛像与明万历《道藏》珍本,生动诠释了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厚重历史。
![]()
参观路线:从远古文明到近代风云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沿“历史轴线”展开探索:东夷文化启程- 在史前展厅,龙山文化黑陶蛋壳杯让学生惊叹于4000年前的精湛工艺; 秦汉至明清穿越- 琅琊台刻石拓片、即墨古城沙盘,串联起青岛作为海防重镇的演变历程;近代岁月沉浸- 德占时期文献与“五四运动”影像资料,引发学生对城市命运的思考;非遗互动体验- 在民俗展厅,学生们通过拓印年画感受胶东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讲解中的“高光时刻”
“这件宋代钧窑瓷盘曾沉睡在胶州湾海底,是海上贸易的见证。”讲解员通过“文物盲盒”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观察瓷器上的异域纹饰。在抗战展区,一组学生自发对比地图与实物,讨论青岛铁路在战争中的战略意义。
![]()
收获与感悟:历史照见未来
许多同学表示,最震撼的是近代史展厅的“青岛回归”文献——1922年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原件让课本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从‘记住年代’到‘理解文明’的跨越,特别是航运主题展区,与地理课的‘港口城市’知识点形成了完美衔接。
![]()
正如《青岛史话》展览的结束语所表达的那样,该展览就像一座历史之桥,引领观众穿越青岛的昨天,体会她的今天,并且满怀信心地展望她美好的未来!
撰稿:宋歌
摄影:2024级5班家长
编辑:姜鹏
审阅:徐英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