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不是用来歌颂的,而是用来感受和告别的:重读萧红《呼兰河传》,给每一个“被束缚”的你
“她写尽了女性的悲剧,却从未贩卖苦难。我从中看到了束缚,也看到了挣脱的微光。”
那些不被看见的“呼兰河”:你的委屈,你的挣扎,我都懂
深夜,当孩子熟睡,家务琐事也暂告一段落,我常常会窝在沙发里,偷偷翻开一本老书,就像赴一场与旧友的约会。最近,我又重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初读此书时,我便被那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的文字深深吸引。它不像高声呐喊的战歌,更像一声悠长的叹息,轻柔却又沉重地落在心头。书里没有跌宕起伏的英雄史诗,只有东北小城呼兰河畔一群普通人的日常。可正是这份日常,让我这个常年奔波于职场与家庭之间的“多面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
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感到某种无形的束缚?也许是职场中,那些难以打破的“天花板”;也许是家庭里,那些根深蒂固的“应该”和“必须”;又或许,是内心深处,那个总想挣脱却又迟迟不敢迈出的自我。
《呼兰河传》里那些被命运裹挟的女性,无论是早夭的童养媳,还是在大染缸里挣扎的“团圆媳妇”,她们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内心深处某种焦虑与挣扎的投射?作者萧红,用她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睛,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小镇,更是描绘了人性的困境,尤其是女性在传统束缚下的压抑与挣扎。
阅微相信,很多姐妹都有过类似的体会:明明很努力了,却好像总被什么东西牵绊着。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深受其困的“不自由”。
冰冷世界的“暖色调”:那些压在女性身上的无形枷锁
《呼兰河传》通过一系列看似散漫的日常片段,构建了一个充满传统习俗和人情冷漠的世界。在阅微看来,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书中对女性命运的刻画。
![]()
被吞噬的“童年”:小团圆媳妇的悲剧
书中对小团圆媳妇的描写,无疑是全书最令人心碎的章节之一。一个十二三岁的活泼女孩,因为迷信和无知,被所谓的“跳大神”折磨致死。
“团圆媳妇在婆家没有一点温暖,没有人对她好,像她一样年纪的姑娘还在家里跟爹妈撒娇,而她却在被折磨。她的死,就像草芥一样不值钱。”
读到这里,阅微我不禁心头一紧。小团圆媳妇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生命被随意践踏的缩影。她的死,是传统愚昧对个体生命最残忍的吞噬。她没有名字,只有身份——“团圆媳妇”,这本身就是一种被物化的悲哀。她的身体不再属于自己,她的痛苦无人理解,她的生命如风中残烛,无人问津。这让阅微我联想到,在现代社会,我们身边是否也有一些女性,虽然身处“文明”社会,却依然在“隐形”的偏见和不理解中挣扎?她们的才华、梦想、个性,是否也曾因为“你应该是个好妻子”、“你应该是个好妈妈”、“你应该温柔体贴”等等标签,而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
“无聊”的围观:人性的麻木与冷漠
《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时,周围的人们非但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津津乐道地围观。这种人性的麻木与冷漠,让阅微我感到阵阵寒意。
“东家扭过脸去,不说话;西家伸长了脖子看热闹。他们只觉得这是好玩的事,这与他们不相干。”
这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的一种投射?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负面新闻,听到不公之事,有多少人选择了冷漠旁观?有多少人选择了一键转发,然后迅速遗忘?这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看似无害,却在无形中助长了不公,也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加绝望。阅微想说,苦难不是用来消费的,更不是用来娱乐的。我们的每一次“围观”,都在加固着人与人之间的那堵“无形之墙”。
束缚与自我消解:女性在“牢笼”中的生存智慧与无奈
书中对祖父的“大院”生活,也有着细腻的描绘。那些没有名字的“老厨子”、“磨倌”,以及作为“我”童年世界重要角色的女仆,她们的生活也充满了规矩和不易。女性的命运,似乎总逃不过婚姻与生育的宿命。
![]()
即便是在“我”这个大家族中,女性长辈们也鲜少有自己的声音,她们的生活围绕着家庭、孩子、祖宗规矩展开。她们的一生,都在这种无形的规训中度过。这让我思考,我们这一代的女性,虽然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但内心深处,是否依然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捆绑?比如“女性必须在婚恋中获得安全感”、“全职妈妈就等于放弃自我”等等。这些看似“常识”的认知,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呼兰河”小镇。
阅微的思考:告别“呼兰河”,点亮女性“心灯”
萧红的笔触是冷静的,甚至带着一丝孩童的视角,记录着这一切。她没有愤怒的控诉,也没有激烈的批判,但字里行间那种压抑和沉重,却比任何呐喊都更具穿透力。这正是《呼兰河传》最让阅微拍案叫绝的地方。
这本书带给阅微最大的触动是:苦难不是用来歌颂的,而是用来感受和告别的。
我们不再需要像书中的女性那样,默默承受一切。我们有能力去认识那些无形的“枷锁”,并有勇气去挣脱。
![]()
1. 识别并打破“无形边界”:你的困境,可以被看见
在职场中,你是否也曾遭遇过性别偏见或隐形歧视?在家庭里,你是否觉得自己的付出被理所当然?阅读《呼兰河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很多我们以为的“天经地义”,其实都可能是时代的局限和观念的束缚。
【金句闪光】“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这提醒我们,要学会识别那些束缚我们的“无形边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边界。不必事事隐忍,不必委屈求全。
2. 培养内心的力量:成为自己的“解读者”
书中的女性,大多缺乏自我意识,她们的悲剧源于时代的局限,也源于她们自身缺乏反抗的能力。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去成长。
![]()
如何应对职场PUA?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的冲突?如何拒绝无效社交?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呼兰河传》给我的启发是:我们首先要成为自己生活的“解读者”。去理解自己的情绪,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阅微我觉得,当你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不开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时,就已经迈出了告别“呼兰河”的第一步。
3. 拒绝麻木,保持“人情”的温度
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旁观者的麻木是助推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更容易被信息洪流裹挟,变得越来越冷漠。但阅微想说,保持一份对他人的关怀,一份对不公的敏感,是我们作为“人”最宝贵的品质。
【值得收藏】“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在冷漠世界里,愿意伸出援手,点亮微光的人。”
无论是对身边朋友的困境,还是对社会上的不公,我们的一句理解、一份支持,都可能成为他人走出“呼兰河”的希望。
给每一个正在努力的你:愿你拥有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呼兰河传》是文学经典,更是一部充满启示录意味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过去的悲剧,也照亮了我们当下的处境。它教会我,真正的力量,不是去对抗整个世界,而是从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疗愈自我开始。
![]()
亲爱的姐妹们,愿我们都能从书中的悲剧里,汲取前行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拥有温柔而坚定的内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去拥抱真实的自己。
读完这本书,哪个观点最让你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或感悟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的故事,阅微在这里等你!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和这本书对你有启发,不妨也分享给你身边可能需要它的朋友/姐妹吧,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呼兰河传 #萧红 #女性成长 #职场女性 #宝妈 #治愈系 #阅读感悟 #摆脱焦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