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起源: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由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
2、无佛像时代:早期佛教艺术避免直接刻画佛陀形象,而是用莲花、脚印、法轮等符号象征佛陀,这一传统延续至公元1世纪。
3、传入中国:佛教于西汉末年(公元前2年)通过西域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期(公元67年)正式建寺译经,洛阳白马寺为中国首座官办佛寺。
4、传入日本:佛教于公元538年由百济使者带入日本,圣德太子大力推广,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
5、三大体系:佛教分为汉传、藏传、南传三大体系,汉传重哲学思辨,藏传重密法修行,南传重原始教义传承。
6、四圣谛:苦(人生本质是苦)、集(苦的根源是贪嗔痴)、灭(解脱苦的涅槃境界)、道(八正道为修行方法)。
7、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通向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
8、十二因缘:揭示生命轮回的因果链条,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9、五蕴:色(物质)、受(感受)、想(认知)、行(意志)、识(意识),构成众生身心的基础。
10、空性:佛教核心概念“缘起性空”指万物由因缘和合而生,本质为空,并非虚无,而是超越固定本质的存在。
11、业力与轮回:众生因善恶业力在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轮回。
12、六道差异:地狱道众生以识为食,唯苦无乐;畜生道智慧低下,难以修行;北俱卢洲人虽无痛苦,但缺乏精神追求,被视为修行障碍。
13、五眼六神通: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
14、三藏经典:经(教义)、律(戒律)、论(哲学),合称“三藏”,由玄奘等高僧翻译传入中国。
15、大藏经:佛教经典总集,汉传《大正藏》收录约3500部经典,藏传《丹珠尔》《甘珠尔》包含更多密宗文献。
16、禅宗经典:《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撰写并被尊为“经”的佛教典籍,记录慧能大师的顿悟思想。
17、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修行的核心经典。
18、巴利三藏:南传佛教经典,以巴利语记录,保留了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教义。
19、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在家信徒的基本戒律。
20、八戒:在五戒基础上增加不眠坐高广华丽床、不装饰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为短期修行者持守。
21、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止恶)、摄善法戒(修善)、摄众生戒(度众生),是菩萨道的核心戒律。
22、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是修行者证悟的七个阶段。
23、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菩萨修行的六种方法。
24、八关斋戒:与普通斋戒不同,需在一日一夜内持守八戒,强调对欲望的暂时放下。
25、四大菩萨:观音(慈悲)、文殊(智慧)、普贤(行愿)、地藏(愿力),分别对应佛教的四种核心精神。
26、禅宗五家:临济宗(机锋峻烈)、沩仰宗(圆相默契)、曹洞宗(回互细密)、云门宗(截断众流)、法眼宗(六相圆融),合称“一花开五叶”。
27、禅宗七祖: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之后,南宗衍出五家,北宗逐渐势微。
28、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将佛教传入西藏,创立宁玛派,被尊为“第二佛陀”。
29、女性僧侣:佛教允许女性出家为比丘尼,但早期戒律较严,现代各国已逐步开放平等修行机会。
![]()
30、僧袍颜色:南传佛教多穿黄色僧袍,汉传常服为青灰色,藏传袈裟大衣为黄色,中衣近赤色。
31、袈裟象征:袈裟的田相图案象征福田,提醒僧人以修行滋养众生慧命。
32、法衣等级:汉传僧人主法时穿二十五条祖衣,普通法会披七条衣,日常穿长褂。
33、佛教艺术符号:莲花象征清净,法轮代表佛法传播,菩提树寓意觉悟,卍字(吉祥海云相)为佛心印。
34、石窟艺术: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国敦煌莫高窟、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是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35、梵呗音乐:佛教仪式中的唱诵,以清净、和雅、清澈、饱满、周远为五音标准,具有摄心安神之效。
36、佛诞节:又称浴佛节,纪念佛陀诞生,汉传农历四月初八,南传公历5月月圆日(卫塞节)。
37、盂兰盆节:源于目犍连救母故事,汉传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法会,超度祖先及饿鬼。
38、腊八节:纪念佛陀成道,寺院煮粥供众,民间演变为吃腊八粥习俗。
39、禅七:禅宗密集修行活动,连续七日闭关坐禅,以克期取证。
40、佛陀本名: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者”。
41、佛教标志:早期以佛足印为标志,象征佛法传播;现代常用法轮或卍字。
42、僧人称呼:对男性僧人尊称“师父”,女性称“师太”,沙弥称“小师父”。
43、佛教与科学:佛教的“刹那”(约0.018秒)与现代量子物理的时间观有相似之处。
44、现代传播:一行禅师将正念冥想推广至西方,成为当代心理学与灵修领域的重要方法。
45、佛教国家: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僧王地位崇高;日本禅宗对武士道精神影响深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