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亡者头七要做法事?灵魂离体的前7天,最忌讳家人犯这4个禁忌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中阴身经》《地藏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死后的第七天,民间称之为"头七"。

这一天,按照传统习俗,家人要为亡者做法事,烧纸钱,摆供品,请僧人念经超度。可很少有人知道,头七为何偏偏是七天?这七天里,亡者的灵魂经历着什么?为什么必须要做法事?

佛经《中阴身经》记载,人死之后,神识不会立即离去,而是要经过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第一个关卡,便是头七。在这七天里,亡者的灵魂刚刚脱离肉身,意识混沌,对阳世还有着强烈的依恋。他会在家中游荡,看着自己的身体被装殓,看着亲人为自己哭泣,看着曾经熟悉的一切渐行渐远。

《地藏经》中说:"命终之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可见这头七期间,亡者对家人的所作所为极为在意。若家人做得对,便能助他安心前行;若做得不对,触犯了禁忌,反而会害了他。

相传阎罗王曾告诫世人:灵魂离体的前七天,是最关键也最脆弱的时期。这七天里,有四个禁忌万万不可触犯。可这四个禁忌究竟是什么?为何偏偏是这四个?违反了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明朝年间,江南有个镇子叫青石镇,镇上有户姓陈的人家,世代行医。陈家当代的家主叫陈仁德,医术高明,为人厚道,在方圆百里颇有名声。

这年初冬,陈仁德突发风寒,本以为不过是小病,谁知拖了几日竟然转为肺痨。虽然他自己也是大夫,可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已经回天乏术。弥留之际,陈仁德把独子陈明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为父这一生,救人无数,从不敢言后悔。只是你娘走得早,我对你疏于管教……记住,为父去后,一定要请玄明寺的慧空方丈来主持头七法事,切记,切记……"

说完这话,陈仁德便咽了气。

陈明虽然伤心,但还算孝顺,按照父亲的遗愿,立即派人去玄明寺请慧空方丈。不料寺里小沙弥回话说,方丈正在闭关,要三日后才能出关。陈明心想,父亲的头七是第七天,三日后方丈出关,还来得及,便也没多想。

可陈明没想到的是,就在父亲去世的当天晚上,麻烦就来了。

陈家有个远房侄子叫陈大贵,平日里游手好闲,专门打听哪家有白事,好去混吃混喝。听说陈仁德去世,陈大贵立马赶来了。他一进门就嚷嚷:"明哥,你一个人守灵多累啊,我来陪你!正好我最近手头紧,你看能不能……"

陈明心里烦,但毕竟是亲戚,也不好撵走,只好让他留下。谁知这陈大贵当晚就在灵堂里闹了笑话。

夜深人静,陈明在灵前守着,困了就在旁边的椅子上打个盹。陈大贵却鬼鬼祟祟地摸到供桌前,看着供桌上摆的祭品,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那些祭品都是上好的,有烧鸡、猪蹄、还有一整条鲤鱼。

陈大贵左右看看,见陈明睡熟了,就伸手去抓那只烧鸡。刚把鸡腿撕下一只,准备往嘴里塞,突然听到"啪"的一声脆响。

陈大贵吓了一跳,手里的鸡腿掉在地上。他定睛一看,原来是灵位前的一根蜡烛突然炸裂了,蜡油溅了一地。

这下陈明也被惊醒了,看到地上的鸡腿和陈大贵慌张的样子,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他黑着脸说:"大贵,那是给我父亲的供品,你怎么能偷吃?"

陈大贵讪讪地笑:"我这不是饿了吗……再说了,死人又吃不了,放着也是浪费……"

话音刚落,屋外突然刮起一阵怪风,把灵堂的窗户吹得"咣当"作响。两人都吓了一跳,陈大贵更是脸色发白。

陈明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人死七日内,魂魄未离家,对家中之事最为敏感。"难道父亲真的还在这里,看到了陈大贵的所作所为?

他赶紧跪下,对着灵位磕头:"父亲,是儿子管教不严,让您受辱了。这就把他赶走!"

陈大贵这才害怕起来,连滚带爬地跑出了灵堂。

第二天一早,镇上开药铺的李老板来吊唁。李老板和陈仁德是多年好友,听说老友去世,特意赶来。看到陈明憔悴的样子,便关心地问:"你一个人守灵太辛苦了,要不要找几个人来帮忙?"

陈明摇摇头:"父亲生前说过,头七期间,外人不可过多进入灵堂,更不能乱动父亲的遗物。昨晚那个不成器的大贵就犯了忌讳……"



李老板听了,神色变得凝重:"你父亲说得对。我年轻时曾在玄明寺住过一段时间,听慧空方丈讲过,头七期间有许多讲究。若是不懂规矩,很容易出事。"

陈明忙问:"李伯,您知道都有哪些讲究吗?"

李老板想了想,说:"我记得方丈说过,头七期间最要紧的,是不能让亡者感到被冷落。你父亲去世的这七天里,灵前必须时刻有人守着,不能让他孤单。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是供桌上的祭品不可随意动。那些祭品是给亡者的,在头七期间,他的灵魂还能感知到。若有人偷吃,就是对他的不敬。你那个大贵侄子,算是犯了大忌。"

陈明听了,心里一沉。昨晚的事果然触犯了禁忌。

李老板继续说:"还有一条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头七当天,家人万万不可远离。方丈说,头七是亡者灵魂回家的日子。他的神识在这七天里一直在家中游荡,到了第七天,会正式告别。如果这一天家人不在,他会觉得被抛弃了,心生怨念。"

陈明连忙点头:"我记住了,李伯您放心,我这几天哪都不去,就守着父亲。"

送走了李老板,陈明更加谨慎起来。他亲自守在灵前,不让闲杂人等进入,也不动供桌上的任何东西。到了第三天,镇上又来了一个人,是陈家的远房亲戚陈氏。

这陈氏是个泼辣的妇人,一进门就大声嚷嚷:"明哥啊,你爹这丧事办得太简陋了!你看这灵堂,连个像样的纸人都没有。我家上次办白事,请了二十个纸人,八抬大轿,排场着呢!"

陈明皱眉道:"婶子,我父亲生前不喜铺张,丧事从简就好。"

陈氏不依不饶:"什么从简?你这是对你爹不孝!我跟你说,头七法事也得办大点,多请几个和尚,多烧点纸钱,这样你爹在阴间才能风光。对了,我认识个做法事的道士,收费不贵,要不要请来?"

陈明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坚定地说:"不必了,父亲说要请玄明寺的慧空方丈主持头七法事,我不能违背他的意愿。"

陈氏撇了撇嘴:"那老和尚架子大着呢,不一定肯来。你还是听我的,找我那个道士朋友……"

话还没说完,灵堂里突然响起"啪"的一声,又是一根蜡烛炸裂了。陈氏吓得闭了嘴,嘟囔了几句就走了。

陈明看着灵位,心里默默说道:"父亲,您放心,儿子一定按您的吩咐办。"

到了第五天,陈明已经连续守了五天五夜,整个人憔悴不堪。邻居王婆婆见他可怜,就劝他:"明哥,你这样熬下去身体会垮的。不如回房间睡一会儿,我帮你守着。"

陈明想了想,确实困得不行了,便答应了。他回房间刚躺下,就听到灵堂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陈明急忙起身,冲到灵堂一看,王婆婆正被什么东西吓得瑟瑟发抖。她指着窗外说:"明哥,刚才有个黑影在窗外转悠,我喊了一声,它就不见了……"

陈明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父亲的魂魄真的回来了?他安慰了王婆婆几句,让她先回去,自己继续守着。

这一夜,陈明再也不敢合眼。他坐在灵前,想着这几天发生的种种怪事,心里既害怕又内疚。父亲是不是对他的安排不满意?是不是因为他没守好这几天,让父亲受委屈了?

第六天傍晚,慧空方丈终于出关了。他听说陈仁德去世,立即赶到陈家。看到陈明憔悴的样子和灵堂里的布置,方丈叹了口气:"你父亲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让我来主持头七法事,是有深意的。"

陈明忙问:"方丈,这几天我总觉得父亲还在,还发生了好几件怪事……"

慧空方丈点点头:"你父亲的灵魂确实还在。头七期间,亡者的神识未散,对阳世之事最为敏感。你这几天做得不错,但恐怕也有疏漏之处。"

陈明心里一紧:"方丈,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慧空方丈缓缓说道:"你父亲让我来主持头七法事,是想让我告诉你,头七期间有四条禁忌,必须严守。这四条禁忌,关系到亡者能否顺利度过头七这道关卡……"



方丈话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他看着陈明,神情变得格外严肃。

"这四条禁忌,第一条你已经知道了,就是不能让亡者孤单,灵前必须时刻有人守着。第二条,你那个大贵侄子已经替你触犯了,就是不可偷吃供品。可后面两条……"

方丈顿了顿,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又看了看灵位前摇曳的烛火,沉声说:"后面两条更为关键,一旦触犯,不仅亡者受苦,就连家人也会跟着遭殃。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人家,就是因为不懂这后两条禁忌,结果……"

陈明急切地问:"方丈,到底是哪两条?求您告诉我!"

慧空方丈看着陈明焦急的样子,叹了口气:"也罢,你既然诚心求问,我就把你父亲生前托付我的话都说给你听。这后面两条禁忌,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处处都是陷阱。不少人自以为做得对,其实恰恰犯了大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