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带来的不适令人烦扰——有人手臂上出现小疹子并伴随轻微渗液;有人小腿皮肤干燥起屑且持续瘙痒;还有人眼周或耳后皮肤反复泛红影响日常。这种不适常在昼夜挥之不去。
外用方法虽然有时有所缓解,但根源性的调理才是长久之计。这往往关联着身体内部的运化能力。
日常饮食偏于肥甘厚味,或作息时常常颠倒不规律,内在的协调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湿气易滞留体内,经酝酿后循络达于皮肤层面,表现为疹子、红痒等外在不适。改善内在状态,有助减轻外在反应。
今天,宏韵中医邀请到皮肤科专家殷新主任,给大家分享用大米和山药帮助身体逐步缓解湿疹问题。
![]()
大米经微炒后煮汤,取其清润不燥的特性,能平和缓解内部温热状态。配上山药的温和润养,两者结合有助于调节身体气机。适合湿疹反复、皮肤或干或油的人。
制作方法简单易行:
一:小火微炒大米。取适量大米置于锅中,小火慢慢轻炒。待米粒颜色微微转为浅黄即可。经过轻炒的大米性质更为清润。
二:慢炖融合。将炒过的大米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慢炖,待汤质浓稠。加入新鲜山药细细碾成的泥状(选择粉质绵密的山药更利调和),再拌入少量绿豆粉末搅拌均匀后盖上静置片刻。
三:温和饮用。将汤羹静至温热,每日早晚各饮一次。山药协助调和脏腑之气;绿豆粉轻解局部不适;与微炒大米汤的清润作用相协同,有助于平和身体内外状态。
![]()
门诊案例分享
38岁林女士,手背反复起疹一年,一到炎热天气,便冒出一簇簇小水疱,挠破后流粘液、结硬痂,排便不畅。
诊见苔腻色黄,舌淡胖显齿痕,脉濡滑而弱,辨证为湿热困脾证。殷新主任建议每日饮用山药大米汤。
一周后,林女士反馈瘙痒减轻,夜里终于能安睡,手背的红肿明显消退。
两周后,大便恢复正常,疹子基本消停。
![]()
湿疹出现时,不妨从平衡内在着手。清晨一碗温润米汤,睡前一杯暖意羹饮,在日常饮食中给予身体温和助力。
最后提醒: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体的用药和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