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尼系数并不是一个社会学指标,但一定会传导于社会情绪。
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分配的公平。
一般地说,0.2-0.3是理想指标,社会矛盾比较少,北欧平均水平为0.3,就这,也时不时有罢工事件发生。2024年3月芬兰运输工人罢工,因为政府搞了一个劳工立法修正案,限制罢工时间为24小时,政府也不是想立什么法就立什么法,给劳工立法,劳工可以表示不待见,立即还之以两周的罢工。
0.3-0.4属于收入差距合理区间,也定义了“安全区间”,也就是说要避免反智的绝对平均主义,基尼系数不可能出现绝对的两极分化系数1,也不可能出现绝对的“公平”系数0。这是经济学自身规律决定的。2018年后狠狠批了一通血淋淋的资本,基尼系数基本没变化。就中国而言,降低基尼系统的命门不是资本, 因为企业利润已降到边际,再降就是沉没的三十年,从而民间资本与外资失去了投资预期,经济不可能再现高增长。降低基尼系统的命门是提高全民共享、无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宏观文件目前正在做的事。
![]()
0.4-0.5收入差距较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阶层固化,穷人与富人充满了矛盾,任何一件事都会鲜明地分出左派与右派。这时口号经济学,极端的民粹主义,自美其美的毒鸡汤盛行,从而有了宋清辉所谓嘲笑的“得CH者得天下”。
0.5以上,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严重,阶层直接冲突,释放出危险信号。
美国基尼系数是多少?2024年的统计是0.485; 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2024年的数据是0.469,但很多学者不认可,西南财大曾推出是0.61,郎咸平的数据是0.51,不管哪个数据,都偏高了。
高就要把它降下来,这是所有稳定中最重要的稳定,但有一个细节要说明,同样是0.5,如果是市场竞争的创新驱动,大众的容忍度会比较高,因为有效率,大众的收入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如果是行业垄断和腐败拉开的差距,社会矛盾就彻底激化了。
![]()
也有一个奇谈怪论,来自复旦的张维为,他认为基尼系数不适用于中国,为什么?
他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我们是全民所有制国家,做为中国公民,你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份工资;你实际上很富有,土地、林业、矿山、国有企业的利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全民”共享“;这样一算账,如果只计算工资所表现出来的贫富差别,基尼系数当然很大;反之,如果把“全民”共享“的财富一起算,中国人民很富有,不用看基尼系数是多少了。但生活的感受会告诉你,张教授一节课收取18万元,与乡村教师一节课50元不等的收入,是一个饱含了人间沧桑的差距; 而瑞士的基尼系数只有0.26,
![]()
张维为的逻辑错误在于,把名义拥有当成实际拥有了。名义拥有喊喊口号就行了,喊得越爽越好,课时费越高,实际的拥有要和每一个公民签订具体的产权协议,要有处置权。比如,房子有房产证,这是法律确认下的真实拥有,但房子下面的地权还是名义拥有,《法国民法典》规定,自己土地上发现的埋藏物归自己所有,历史文物除外,中国不行,中国是土地全民所有制,挖出一窝老鼠归你了,挖出一罐银元,归国家了。
那么,还能说中国人民最富有,基尼系数不适用中国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