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金森的花园
作者:[美] 朱迪丝·法尔,[美] 路易丝·卡特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民说
《狄金森的花园》:由花及人的探索与想象
王栀子
“想象与爱,如其所言,均能超越时间。”
《狄金森的花园》,书如其名,作者从狄金森的诗作、书信与历史言语中采撷了其中散布的花卉,梳理了花卉作为隐喻和象征与艾米莉的书写表达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诗人更为感性和优雅的一面——作为一位痴迷于花草的“园丁”,艾米莉是怎样将花朵、创造力与她迷人的自我相连。
关于我曾知晓的艾米莉·狄金森,她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等待。正如书中所描绘的,她仅存于世上的那一幅达盖尔银版像被放置在书展一壁的尽头,玻璃封存着她的画像与诗集,淡淡的紫色像帘幕围绕,很难发现她的手上还握着一束小花。在被其它书籍环绕着的装帧展览上,她的身旁有摄影集里的暗树,画册里的绵羊,还有奇巧的可供翻折的立体书页,但没有花束。狄金森透过紫色的幕布向外凝视,就像透过她幽居多年的橱窗,看向窗外到访的客人、园中的绮丽繁花和她们身上沾挂的雨滴。
那时我还不知晓她身后的园地,属于她的一座花园。我想象着她端庄形象所包裹的静默,不曾想到这些静默所被灌溉和汲取着的力量何在。《狄金森的花园》像是一部艾米莉的园艺之书,花朵生长在她的诗行里,那些有关于花卉的插图和绘画更精彩而生动地展示了她字里行间的钟爱。这部书的作者朱迪丝·法尔用细腻的文字铺就了一幅艾米莉的爱花之图,从“种花伊甸园”到“林中花园”,再从“封闭的花园”到“‘脑内花园’”,在不同的章节中,作者分类引述,展示着艾米莉是如何通过运用花朵的隐喻,来完成她对情感、生命、激情与死亡的思索。一位充满哲思的隐匿诗人,一位阿默斯特成长的素衣才女,在19世纪引领着诗歌现代表达的风潮,在莳花与写诗中逐渐身入其中、直至与花相融……
![]()
今日的狄金森庄园:远处是家园宅邸与当年那棵白橡
花的意象一直在艾米莉的诗作中辗转和改变,我们看到她对林间幽草的喜爱,看到她对百合、水晶兰、堇菜等清新之花的倾心;我们也看到她对热带花卉的爱慕,虽身不能至却通过想象展现着自身情感的大胆与热烈。藤地莓、龙胆和雏菊,这些花卉包含着小花、野花和热带花卉,她们各有花语,共同集合而成为艾米莉诗歌创作里的“情感表达”,也成为她的“精神支撑”。翻阅《狄金森的花园》,如同行走在艾米莉的花圃间,一段小诗即是一株小花,亲近诗行则能闻见异香,文字的雅致优美正契合着狄金森花香萦绕下的诗意书写。
“在艾米莉·狄金森心中,向阳的雏菊象征忠诚奉献,龙胆象征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任劳任怨与坚定不移,堇菜谦逊而忠贞,百合神圣而美丽,藤地莓热情而勇敢,紫菀是永恒‘不变的时尚’,而玫瑰就是恋爱和/或姻缘之乐。”艾米莉喜爱自然清新的小花,也爱生长藏匿于林间深处的野花,更爱留存于想象之中的热带花卉。她以花喻人,以花赠友;她与花共情,在有关生命的思索中寻找与花的联结。
![]()
白日百合,《柯提思植物学杂志》,1788年
在《狄金森的花园》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笔触,细看狄金森笔下曾生长并成为永恒的植物与花卉,也可从中探寻狄金森与亲友的交往,以及狄金森自身的呈现。神秘的面纱在莳花间被轻轻拂起,狄金森一身素衣,在花园和阁楼上忍受着她称之为艺术创作所必须要经历的“寒冬”。她的诗歌如她的性情,也如她的园中繁花一般多面,时而从容淡雅,时而激动热烈。花与诗相互启发,共同编织起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命。《圣经》、花语词典、当代的杂志与画作,也影响着狄金森对花卉和植物的认识,花与女性的表达主题,也成为朱迪丝·法尔探寻艾米莉创作与时代风潮之间关系的一部分内容。
“北与南,夏与冬,异域与本土,在她那里交织缠绕,形成一种‘杂糅气质’。”艾米莉的“杂糅气质”由她喜爱的花得到展现,这些花不仅丰富着诗歌的创作,也丰富着艾米莉自身。花经四季,会遇见夏天的灿烂,也会遇见冬天的严酷。艾米莉将“夏天”视作冷漠无情的“圣父”,高傲地向前而抛下孤单的花朵,艾米莉的诗作最终与宗教相接连。花园既是艾米莉的庇护所,是她生活与生长的地方,也是她的“教堂”,她在这里祈祷,她在这里聆听自然的鸟鸣。“日落”也作为一种难以名状和无法归类的“花”被艾米莉书写,和花一同作为一种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被纳入写诗与莳花的范畴。如艾米莉温室中的奇花异草一般,艾米莉诗歌中的想象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让读者在惊奇中浮想联翩,无尽的推测与猜想只会让这一位偏爱北方冰凌的自律女性更加神秘。
![]()
这部研究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与莳花之书较之诗歌集更为丰厚,我们漫步花园,一呼一吸之间都能感受到字外余香。诗歌创作联系起狄金森对花卉与植物的喜好,也联系起她不为人知的隐匿的生平。朱迪丝·法尔着重选取了几位出现在狄金森身边的人物,例如塞缪尔·鲍尔斯、苏珊、劳德、希金森等,这些亲朋与好友都与她有书信的往来,也与她的诗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她们启发着她的创作,狄金森也曾用不同的花卉来暗喻她们的性格。狄金森曾以“帝王皇冠”这一高大艳丽的花卉喻指她的嫂子苏珊,生动而含蓄地勾画出了苏珊的形象与个性。而通过赠送花朵,狄金森一直以这样优雅而俏皮的方式表达着她的心意、寄予着她的观察。
这部书的第二章“林中花园”列举了狄金森所制作的花卉植物标本集中的部分花朵,显示了她对未知与奇异的沉醉与追逐,表达了她不被世人所想的无畏与胆识。茉莉、红门兰、三色堇、百合与玫瑰都在其中,在标本集和诗作中都有出现,蜜蜂和蝴蝶也随之一并被观看和书写。
![]()
白日百合,《柯提思植物学杂志》,1788年
书的最后章节是鲜花细分的种类与种植须知,以及“园丁四季”。朱迪丝邀请我们与狄金森一同种花,一同培养对植物的喜爱。在《园丁四季》中,朱迪丝以“她的六月”作为一章的结束,狄金森在经历过花园凋零、知悉生命中暗藏的黑暗之后,写下庄重的“六月必临”,那不是她所熟知的自然的“六月”,而是她心里的“第二夏”,是她所盼望的“另一夏”,即使它的到来是在忧伤肃穆的秋季。花的四季和重生给狄金森以宽慰、希望与信念,她在春回的园地中得到信念的肯定,期盼寒冬过后的归还。最终她将自己幻想为一朵花,一朵大地之花,生长、凋零而复重生于大地之上。
《狄金森的花园》是一部浪漫的著作,它为每一位热爱狄金森诗作的读者另又开辟了一条小径,通向她的花园和温室,继而通向她隐秘的阁楼和梦幻的生命。她的幻想中有一种不为人知的烈度,这些秘密埋藏在花中,倾诉在她所衷爱的花朵之中。她的花园里也有“星星的碎片”,是这些花朵让诗歌——这些“星星”的光芒更加璀璨。而反之,星星的光芒又照耀着花朵,使它们都穿越寒霜而得到永恒的境地。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悄然由花园小径漫步而上,走近艾米莉的花园和阁楼,走近她书写的窗沿,可以想象她款步花间,身着素衣,以花寄情,与花相融。
艾米莉在她的“伊甸园”中感受欢乐与痛苦,感受情感的微妙与生命逝去的“无可挽回”;她在花园中寻觅和体会,而“她的心永远宛如裸足”。她的园地自是她的远方,那些她无法到达的地方,花卉帮助她近于咫尺。在花园中,狄金森是忘我的、坚韧的,那些看似弱小的花给她力量,那些清丽洁白的花给她信仰。在时代对女性的限制里,狄金森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出了无尽的想象,她的花也成为了她诗意表达的一部分。
*本文为广西师大出版社第三届书评大赛优秀参赛作品
![]()
狄金森的花园
作者:[美] 朱迪丝·法尔,[美] 路易丝·卡特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民说
内容简介:
狄金森三分之一以上的诗歌及近一半的信件都提到了她最喜欢的花,花既是她诗歌创作的灵感缪斯,亦是她一生珍爱的挚友伙伴。本书中,作者朱迪丝·法尔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研究狄金森诗作与生平。她以花朵、园艺为切入点,对狄金森的气质、审美,以及她看待艺术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方式提出了新的看法。法尔将狄金森的花园之爱置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中,描述其起源、发展及与其家族喜好的关联,思考狄金森花园的建构与数百首诗歌和诗性书信的对应关系。
书中特别设立“与艾米莉·狄金森一起种花”一章,园艺家路易丝·卡特通过狄金森亲友的回忆、诗人自己的证言以及对狄金森花园的资料研究,还原了狄金森花园与温室中曾经出现过的植物,同时详细介绍了栽培和养护它们的各项步骤。
狄金森的花园不仅仅是她心爱花朵的家园,更承载着她关于爱与永恒的隐喻。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指引穿行于花园小径,一同聆听园中“花语”,感受狄金森诗歌的意蕴。
作者简介:
朱迪丝·法尔(1936—2021),文学评论家、小说家、诗人,乔治敦大学荣休教授。在耶鲁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除诗歌、小说、历史传记创作,法尔主要侧重于狄金森、怀利等人的生平研究。作品曾先后获得《纽约时报》年度之书,美国出版协会文学批评奖等奖项。
路易丝·卡特,园艺师、景观设计师。
- End -
![]()
成为更好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