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成立10周年之际,一场关于数字金融的线下分享会在杭州举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他对数字金融的观点,尤努斯模式为何没能直接在中国复制成功?又是什么成就了普惠小微贷款的商业模式?以下为吴晓波演讲内容。
![]()
2006年尤努斯得了诺贝尔奖,他是孟加拉国——全球最穷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
他得诺贝尔奖,得的不是经济学奖,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在1976年(得奖前的30年)开办了一家银行,叫做格莱珉银行。这家银行只干一件事,就是给全世界最穷的国家的那些最穷的人贷款,它的贷款中95%是农村的妇女。
他得奖的时候,这家银行有2100多个分行,有600多万孟加拉国的穷人,整个银行的员工有1.8万人。所以诺贝尔和平奖说,要“表彰他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因为在他之前,银行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机构,很少有人雪中送炭,很少有人把金融服务于那些最穷的社会底层的人们。
我是在2002年见过尤努斯,他当时来北京,是国家扶贫机构请他来做一些学术分享。我记得那一年,全国有9个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和格莱珉银行签约,把格莱珉模式在中国地区做普及,当年主要在河北、河南、内蒙、四川这些地方。
但是很可惜,在后来的十多年时间里,这几家当年签约的公司没有一家成功。
为什么?因为太难了,一家银行要把钱送到那些山里的农民手上,要花很多成本。你要核算他的信用,把6个农民弄在一起,变成联组,进行联合贷款,又很难。格莱珉银行的贷款利率,年平均利率是10%,最高能到25%-30%,也是挺高的利润。
所以种种的因素,格莱珉模式没有办法在中国以及全球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普及,他就像一个圣徒一样地突然出现了,但是他的事迹、他的模式并没有办法在全球进行复制。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即便像这样一个具有强大理想主义精神和支柱的人,他在一个传统的金融系统下,仍然没有办法让他的理想能够辐射到全球更多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中国在过去十年多时间里,像网商银行这一批数字金融机构,他们在干一件事,就是通过金融创新让尤努斯式的理想得到更大的发扬,这是这些金融从业者在过去十多年努力的方向。
2010年4月13日,有一个叫王文强的淘宝卖家,在他的淘宝上突然间出现一个东西,叫做“订单贷”。你在淘宝上做生意,你有订单,根据你的订单信息就可以获得贷款,他就很好奇的输了“1元”,一分钟之后,他就贷到了1元。那时候大家也不知道王文强是不是王宝强的孩子,或者说他做了多大的生意,他银行账户里有没有钱,有没有固定资产,所有的金融信息只有一个,就是他在淘宝上做生意。
这件事情很小,甚至今天好像网商银行也找不到王文强的照片了,但这是中国数字金融史上的第一笔贷款,我认为也是中国互联网人在尤努斯以后,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能够把格莱珉银行进行新一次的复刻。
时间又过了五年,到了2015年的6月25日,整整十年前的今天,网商银行在杭州成立。这家银行有两件事,这是政策对它的限制,同时也是一次自我的约束:第一,它不能设线下网点;第二,没有客户经理。
大家知道,办银行就两件事:第一,你得有一个网点,门要很厚,门口要有两个石狮子,是这条街上最坚实的房子,而你没有建筑物;银行要放贷,得有放贷员、信贷员,但是你不能有信贷员,那你还做什么生意呢?所以我觉得这家银行诞生的第一天起,中国的监管机构和这些创业者、这些投资人都让自己逼到了一个墙角,就是你要去完成一个在传统金融史上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任务,你没有线下的网点,没有客户经理,然后你要做银行生意。
网商银行开创了中国这些数字银行的一个规则,今天几乎所有的都在按照“310”规则,任何一个人发起申请3分钟内进行核实,1分钟放款,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的人工干预。今天我们讲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所有的应用,我认为最早的可能就是在这个时间,就是十年前,中国互联网人就开始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始进行他们的业务。
而且,他们进行的是最危险的业务,就是把钱放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那个人,甚至不知道他的银行账户里有没有钱,这是十年前网商银行开始干的这件事。所以十年前,他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大家知道,信用是金融的基石,所有金融的生意都是关于信用的不对称所带来的结果,所以这十年它要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信用,如何发现信用,以及如何为信用定价。我想,网商银行过去十年围绕的就是以上三个话题,用他们自己的产品、服务、洞察来解决它、突破它。
格莱珉模式在中国行不通。银行当年做过一个调查,说如果在乡村建一个银行网点,一年的费用需要171万元。村里到底能不能有171万元的利润呢?那更加难。
我记得我是2023年去网商银行做调研,当年冯亮行长带我看了他们的很多产品,当时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大山雀”。我在2023年的年终秀上专门讲了“大山雀”这个产品,因为我在2002年参加过尤努斯在当年中国的试点,我知道给农民贷款有多么难。因为农民能够确权,用了北斗的卫星,让一个农民站在他的地头里拍一张照片传到网上,网上进行确权,通过光合扫描来发现你到底种的是大豆、小麦还是高粱,根据你的种植情况,动态给你进行贷款。
“大山雀”通过它的互联网技术,帮助全中国1800个县、181万个种植户,他们80%的农民的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下,每户平均放款5万元。我觉得“大山雀”是一个升级版的“格莱珉”,它让科技释放出善意,让金融实现了平权。
中国企业的融资规模大概有200多万亿,供应链金融占到28%-30%,每年大概55万亿。供应链金融大部分会到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比如说省贷、地市贷、县贷。县以下,供应链金融可能有四级、五级、六级,那些钱谁给他呢?
为了解决整个供应链金融最末端的中小经销商,网商银行开发了一个产品叫“大雁系统”。它构建了9个产业链的图谱,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大数据的方式,识别2100万家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让原本供应链整个金融服务的贷款原来不到30%,现在能够到80%。一家企业改变了整个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全生命周期的状况。
小微工厂主贷款,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工厂里的设备很难被确权。说车间土地值多少钱,说厂房建设几年折旧,五年还是八年折旧,但设备值多少钱,不知道,这也是传统金融行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数字金融出来之前。所有的银行系统对他贷款的时候,针对的都是结果,就是你赚到了多少钱,有多少钱存到我的银行中,或者有多少钱固化成了固定资产。但是你知道一家工厂里,它哪怕引进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如果碰到关税大战,如果市场消失,那些设备就是一堆废铜烂铁,你昨天对它的估值,明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模型了。所以在工厂贷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无法对工厂进行确权,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是这家工厂在不在做生意。
所以从结果管理变成了动态的过程管理,我觉得这是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在面对一个像工厂主、像经销商所最大的区别。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产品,叫做“百灵系统”(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你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可以构成为信用。信用由一个静态的、固化的财务报表、一个固定资产,变成了所有的进出账、所有的订单、所有的物流。所以你把你的合同、发票、车间、货架照片上传,根据你的整个交易,在支付宝、在账户中的交易,可以判断你的经营实力,然后给予你贷款,这是百灵系统针对工厂所进行的创新。
网商银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对小微企业每一个颗粒度的确认和风险评估,是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一次颠覆式创新。所以我觉得它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供应链、对信用的理解,从而重构了数字金融的一套运营模型。
在去年的618,网商银行推出了“电商通”这个产品。它很难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它就是一个微创新,它让多平台、多店铺可以通过一个账户来进行收款。这个创新到一年后的今天,所有的互联网的电商,7000万的电商中有3个商铺中有1个就在用“电商通”。所以当你能够帮消费者解决一个微小痛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业务就在那里。
我在做网商银行这次调研的时候,我有一个挺感慨的。我说这波人每天都在想一些蝇头小利,都在想一些赚不到、看不到的小钱,但是中国这个国家叫做“巨国效应”。
有些人在想,网商银行为什么会在中国诞生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中国是一个被互联网改变最彻底的国家,金融是一个被政府管控最严格的一个领域,因为它被管控得最严格,所以它就最具有被突破和改变的可能性。第二个原因,要感谢中国的人口,我们有14亿人。中国到今天为止,每天还有1万个人去注册、去创办企业,这些企业中,三年内94%会挂掉,但是每年还有300万、300万创业。我们有那么多的工厂、有那么多的电商、有那么多的供应链链主、大小链主,所以给了中国的这些数字金融机构,哪怕一个非常小的蝇头小利,都可能变成一个可观的商业模式。
中国这些中小企业主,每年的流动资金规模有50万亿,基本上都没有投资性的收入。所以在五年多前,中国的这些第三方理财公司和网商银行开发出一个产品,叫做“布谷鸟”。
阿里这家企业很有意思,所有的东西都是小动物,从菜鸟、天猫,到网商银行,所有的都是会飞的,山雀、布谷鸟、百灵。“布谷鸟”系统就是对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进行资金流预测,为银行的理财公司提供申诉情况预测,联合制定贴合小微经营周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让那些可能是几千元、几万元、十几万元原来躺在银行活期里,非常微小的投资性收入,能够变成一个灵活的理财产品,让你账上最后那块活钱能够真正活起来,能够产生投资效益。
我们看到这家企业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承担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你不能够办线下的任何网点,然后它跟自己说,我不能有任何的客户经理。从这两个“没有”开始进行十年的创业。它的每一个成功,从它的“百灵”也好,从它的“布谷鸟”、“大山雀”也好,都是这个公司的这些年轻的员工对所有消费者、小微业主的细微洞察。
所以我们就再次想起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中,这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洞察,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价值”。当你为那些小微业主创造了蝇头小利的客户价值,汇总,你就能够成为一家成功的、走到今天的中国的数字金融机构。
从亚当•斯密写《国富论》以后,有一个话题一直在被争论,就是金融在所有的经济行为中是不是一个寄生性行为?金融到底在经济行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罗伯特•希勒写过一本书,他最著名的书叫做《非理性繁荣》,大家都知道,他是2013年的诺奖得主。他这本书我也非常喜欢,叫做《金融与好的社会》。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希勒讲过一句话,说“金融并不是社会的寄生虫,而可以作为我们解决许多社会与经济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保护整个社会的资产这个最根本的目的。”
我想在2006年尤努斯能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就是因为他用一种圣徒的精神,30年时间在全球最穷的国家帮助那些最穷的农民,能够让他们拿到了贷款。但是很可惜,在传统金融模式中,格莱珉模式没有办法得到复制。
今天我们来参加的是一个中国的数字金融机构10周年的论坛,我觉得我们今天站在这里,可能给全世界的金融业者交了一个小小的答案,就是有可能我们用互联网、用科技的方式,能够让尤努斯的理想真正得到普及和得到实现。
所以在这里允许我致敬每一个让商业焕发出效率和伟大善意的人们,这也是我今天特别希望带到网商银行十周年的最后一句话。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减,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