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在探讨LABUBU价格暴涨的时候明确提到,这类收藏品之所以贵,最核心的原因是稀缺。
肯定会有人抬杠,LABUBU算什么收藏品,那您看一下,是不是所有的LABUBU都是高价呢?当然并不是。
永乐拍卖会上,只有全球唯一一款薄荷色LABUBU拍出了108万的天价,全球唯一这四个字很重要;也是同场拍卖会,一款全球限量的15版棕色LABUBU最终也以82万的价格成交,全球限量这四个字也很重要。
![]()
所以,稀缺性,同时又有相对数量的受众群体愿意为它买单,那它的价格才能涨起来,反之,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假如,LABUBU依然稀缺,但只要见过它的人都说它丑,都讨厌它,那即便这个东西数量很少,具备稀缺性,也并不会炒出高价,因为受众群体,是价格的根基。
假如,LABUBU深受大家喜爱,但泡泡玛特的产能足以供应到人手一个,甚至人手N个,那没有稀缺性,大家买起来很随便,价格也起不来。
所以,泡泡玛特的营销,才是LABUBU价格的重点。
先是签约专属创作者,绑定独家IP,这个东西别人家没有,只有我泡泡玛特才有;
然后通过盲盒的形式,搞饥饿营销,对一些深受大家喜爱的品类设置“隐藏款”和“限量款”,加剧供需失衡;
接着通过在伦敦、巴黎、曼谷等核心地段开设门店,并与爱马仕等品牌联名,打造高端属性,普罗大众买基础款,有点小钱的买隐藏款,特别有钱的买限量款,层层递进;
最后资本介入炒作,通过拍卖等形式拍出天价,人为抬高产品的公开认知属性,让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值钱,都认可,形成群众基础。
这是一套非常完美的营销案例。
但是,当炒作的情绪过于高涨,有点超出普罗大众认知或者受众群体承受能力的时候,也需要“人为”给LABUBU降温,就像现在的补货。
因为如果放任下去,这个东西基础款都涨到一个喜欢它的群体买不起的地步,那喜欢它的群体就会逐步失去对它的兴趣,反正都得不到,还喜欢它干嘛。
举个大家能懂的例子:
一位职场新人想争取晋升机会,要是领导直截了当告诉他,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死了这条心吧,那新人大概率就失去干劲,更不会把工作做好。
要是领导时不时交给他一些重要项目,偶尔还在大会上夸奖提点一下,哪怕没有明确晋升意向,新人也会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还可以继续争取,继续追随领导身边。
所以,能够到的时候让你够不到,完全够不到的时候又让你沾点边,这个就是营销的魅力。
再回到对公司市值的影响。
泡泡玛特的IP创造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目前全世界的潮玩界来说,没有人可以做的这么成功,所以即便LABUBU以后不火了,泡泡玛特还是会再创造出另外的角色,让新角色继续火下去,因为本身在LABUBU爆火之前,像MOLLY系列啥的,也都很火的。
![]()
所以,即便因为当下情绪降温,泡泡玛特的股价出现阶段性下降,但绝大部分股价是由于泡泡玛特的IP创造能力支撑,而非它单一某个玩偶。
那泡泡玛特的市值,就依然有强势的基础。
可能不会像原来在舆论浪尖上站的那么高,但依然是站在潮玩界的神坛上,至少现在看,位置不可撼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