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急转弯,英国正在上演一场现实版的政治惊悚片。
一艘艘拥挤的小船划过英吉利海峡的波涛,伦敦街头十五万人怒吼着“把移民送回去”,而唐宁街内部,一场被称为“丹麦式改造”的移民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
![]()
核心措施就两条:永久居留申请等待期从5年直接拉长到令人绝望的20年;难民身份也从五年一续大幅缩水到两年半,并且随时可能被取消。
这场风暴的中心,是一位名叫马哈茂德的内政大臣。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她本人正是巴基斯坦移民的第二代。
![]()
新政铁腕,刀刀见血
咱们来掰扯一下这次改革到底有多硬核。以前,难民在英国呆满5年,差不多稳定下来,就能看到申请永居的曙光了。现在可好,门槛一下子拔高到20年。
说句实在话,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偷渡到英国,等他有资格申请永居时,已经步入不惑之年。
这漫长的等待期,几乎等同于告诉绝大多数难民:“你们这辈子可能就只是个‘永久临时工’了。”
这还不是全部。难民身份的“保质期”也从5年大幅缩短到两年半。
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更频繁地审查难民的情况,一旦认为其原籍国变得“安全”了,哪怕你已经在这里生活、工作,也可能面临被遣返的命运。
我跟你讲,最狠的一招还在后面。新政直接取消了针对难民的强制性住房和生活费补贴。
![]()
这等于一边把门缝挤得越来越窄,一边还把门口的面包给撤了。生存压力骤增,长期定居的经济难度简直是指数级上升。
内政大臣马哈茂德的解释听起来很“公正”:我们打击的是非法移民,那些通过“安全合法途径”来、有正经工作、给英国做贡献的人,还是有机会快一点拿到身份的。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条“合法途径”对绝大多数颠沛流离的难民来说,窄得就像一根钢丝。
政治逼宫,工党的艰难抉择
你可能会问,工党不是一向标榜自己更开放、更包容吗?怎么突然画风突变,搞起比有些右翼还严厉的政策?
原因就一个:压力太大了,大到执政地位都快不稳了。
咱们看看民调数据就知道了。反移民立场鲜明的“改革党”,支持率就像坐了火箭,一口气突破了30%,直接把执政的工党甩在了身后。
改革党领袖甚至得意洋洋地嘲讽马哈茂德,说她的政策“让她看起来像是我们改革党的支持者”。
![]()
更直观的压力来自街头。九月中旬,伦敦市中心爆出了高达15万人的反移民大游行,那场面,那声势,任哪个执政党看了都得心里一哆嗦。
首相斯塔默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他的公众支持率像自由落体一样,从执政初期的36%猛跌到现在的17%。有政治分析师甚至公开讨论他的首相宝座还能坐多久。
从这个角度看,工党祭出“铁腕”移民政策,完全是一场被民意逼到墙角的“政治豪赌”。斯塔默的想法可能是:既然抢不过改革党的反移民大旗,那我干脆把它做得更极端,看选民们回不回头。
丹麦模式,能否英国梦?
英国媒体把这套新政策称为“丹麦式改造”。那么,丹麦模式到底是什么?英国能照搬成功吗?
丹麦,堪称欧洲对移民最“抠门”的国家之一。临时居留许可就给两年,想续签?
条件苛刻着呢:你得通过语言考试,得有全职工作,得证明你能融入社会。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确实效果显著,来自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移民数量大幅减少。
![]()
从表面看,英国现在就是在抄丹麦的作业。但问题是,两国的“国情”能一样吗?
首先,地理条件就没法比。丹麦可没有一条像英吉利海峡那样,虽然危险却相对容易穿越的水道,每年有数万人冒着生命危险坐小船过来。这种源源不断的压力,丹麦没经历过。
其次,脱欧后遗症是个大麻烦。英国脱欧后,和欧盟在遣返非法移民方面的合作变得磕磕绊绊,漏洞不少。想把抓到的非法移民送回去,程序复杂,困难重重。
最关键的是,20年超长等待期可能适得其反。这么大一批人长期被置于一种“不稳定”的悬空状态,无法真正安定下来,也无法规划未来,他们会对社会产生归属感吗?
还是反而会因为绝望而滋生新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金融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斯塔默这种向右猛打方向盘的策略,极有可能引发工党内部左翼成员的强烈反弹,导致新一轮党内分裂。
到时候,可能就是外部的压力没缓解,内部的后院先起火了。
![]()
一场没有赢家的豪赌
说到底,英国这场移民改革,早已超越了对与错的简单辩论,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政治算计。工党政府想用最严厉的姿态,赌一把能否挽回流失的选民,稳住岌岌可危的执政地位。
但这场豪赌,代价很可能是社会的进一步撕裂和人道主义精神的退步。当政治只剩下比谁更强硬时,那些真正需要庇护的难民成为牺牲品,而英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包容形象也可能一去不返。
斯塔默的赌局已经开场,但最终的输家,或许不是哪个政党,而是整个英国社会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