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争讲究一个理念,那就是“发现即摧毁”。在这种情况下,雷达技术的重要性便更加凸显了。
简单说来,谁的雷达能更早发现敌人,谁就占据优势。如今,美国雷达的预警距离达到了5550公里,俄罗斯为6000公里。
![]()
那么,中国的雷达如何呢?这还真是有些让人意外。
雷达技术诞生于二战,最初只是为了给防御轰炸机提供额外的预警时间。
后来在美国的持续研发下,它逐渐成为战略预警的核心。
1956年,为应对苏联核威慑,美国研制出FPS-49雷达,将探测距离延伸至5000公里,并增强了防空能力。
![]()
1981年服役的AN/FPS-132“铺路爪”雷达,更是北美防空体系的支柱。
“铺路爪”雷达拥有令人惊叹的32米高的天线阵列,看上去让人感觉气势恢宏。
其内部由2677个移相器组成的“电磁蜂巢”组成,仿佛一个精密的电磁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力量。
凭借UHF波段75厘米波长所具备的强大穿透力,“铺路爪”雷达能够精准地锁定5550公里外篮球大小的目标,其探测精度之高令人咋舌。
![]()
这种强大的实战能力在2022年朝鲜导弹试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当朝鲜的“火星-17”洲际导弹仅仅升空58秒后,“铺路爪”雷达便迅速而精准地计算出了导弹的飞行轨迹。
如果这是在实战中,这种雷达就为美国争取到了宝贵的7分钟反导决策窗口时间。
然而,“铺路爪”雷达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
单部“铺路爪”雷达由于其设计原理的限制,仅能覆盖120度的空域范围,无法全面地观察到周围的情况。
![]()
为了实现全向警戒,美国不得不采用三部“铺路爪”雷达组网的方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成本和部署的复杂性。
此外,“铺路爪”雷达发热量大,每工作8小时就必须停机冷却。
而且,它还需要每年45天的维护期,这使得美国空军在这段时间内,必须要用别的手段来应对潜在的风险。
相较于美国在雷达技术的深厚积累,俄罗斯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则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后发制人的道路。
![]()
2006年,俄罗斯开始部署“沃罗涅日”雷达,它应用了第三代相控阵雷达技术,在当时是绝对的“尖端黑科技”。
随着不断的发展,“沃罗涅日”雷达家族变得十分庞大,包括DM型、SM型和M型等多种型号,每一种型号都具备独特的性能和优势。
“沃罗涅日”雷达最令人瞩目的技术亮点,在于它采用了固态有源相控阵技术。
![]()
这一技术就如同将无数双敏锐的电子眼集成在一起一样,让雷达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探测目标。
同时,它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这种设计就像是搭建积木一样,如果有部件出现故障,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模块即可,这就大大提高了雷达的维护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沃罗涅日”雷达的探测距离,一下子突破到了6000公里左右,超越了美国的“铺路爪”雷达,成为当时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之一。
![]()
而且,其建设速度之快也令人惊叹不已。
以往俄罗斯建造一台老雷达,往往需要5到9年的时间,而“沃罗涅日”雷达从动工到完工却只需要短短1年半的时间。
然而在2024年5月底,德国媒体突然爆料称,俄罗斯南部阿尔马维尔附近的一部“沃罗涅日-DM”雷达,遭到了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并受损。
这就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沃罗涅日”雷达如果真的那么好用,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受到攻击呢?
![]()
该不会,这里边还有“虚标”的问题存在吗?
虽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是从那件事之后,“沃罗涅日”雷达的名声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虽然它现在仍是俄罗斯的主力雷达,但是其能力已经不足以让人生畏了。相比起来,中国的雷达技术,那就显得特立独行了。
中国在雷达技术领域的起步,比美俄晚了不少,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
但是,我们这个“后进生”一出手,就赢得了满堂彩。
![]()
当时,中国研制出的7010雷达成功地计算出了苏联核动力卫星残骸的坠落时间和地点,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导弹和战机飞行速度越来越快,7010雷达逐渐跟不上节奏了。
于是,中国果断调整发展方向,将目光投向了新一代P波段相控阵雷达的研发。
在雷达技术中,雷达波段就如同人眼的“视力表”,不同的波段具有不同的特性。
![]()
波段高的雷达,就像视力极佳的人,能够看得非常细致,精度很高;而波段低的雷达,则如同拥有远视能力的人,能够看得很远。
中国之所以选择P波段,正是看中了它兼具“远眺”和“精细”的独特优势。
远距离探测本就是低波段雷达的强项,而P波段在具备这一优势的同时,还能够紧紧抓住目标,不会让它轻易从自己的“视线”中溜走。
2017年,一款神秘的雷达曝光在世人面前。
![]()
这部雷达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1.1万个雷达单元,而且探测角度广,能够覆盖240度的范围。
当时就有人猜测,这部雷达的探测距离,恐怕快要赶上美国的“铺路爪”了。
但实际上,这仅仅是我们的一款试验雷达。
2023年,负责相关研究的贲德院士,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最新的雷达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8000公里外的小目标。
![]()
想象一下,如果这款雷达安装在北京,那么澳大利亚悉尼港口船只的往来情况,我们都能尽收眼底,这个能力真是有够夸张。
而相比之下,美国的雷达技术仍在原地踏步,俄罗斯也没有新品问世。
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雷达技术,已经成功跳出了美俄的传统发展老路,通过巧妙运用P波段和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玩出了属于自己的新花样。
![]()
5550公里、6000公里、8000公里,这一组不断被刷新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中美俄三国雷达探测距离的变化,其背后更是各国工业体系与科研实力的终极较量。
美国依靠冷战时期积累的技术老本,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雷达技术的优势地位;
俄罗斯虽然在雷达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受到经济与战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步伐受到了一定影响。
![]()
而中国则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持续创新的科研实力,实现了雷达技术全链条的自主突破,并且后来者居上,成为了世界雷达技术发展的新领军者。
老实说,我们的雷达技术,已经足够让我们躺在功劳簿上歇一歇了。
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却不肯放松脚步。
在创造探测距离的纪录后,他们又将技术发展的重心转向了抗干扰、机动性适配与多目标追踪等综合能力上来。
![]()
在未来的战争中,雷达的比拼将不仅仅局限于探测距离和精度,抗打击能力、智能化水平以及机动能力等方面,都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因此,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加大在雷达技术领域的领先程度,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先机,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在雷达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相信在未来,中国的雷达仍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我们的空军装上一双雪亮的千里眼。
参考资料:
1、技术派|国产P波段远程预警雷达横空出世,国防安全更有保障——澎湃新闻2017-11-06 10:34
![]()
2、铺路爪(远程预警系统) ——百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