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王勃绝对是个“开挂”式的存在。他六岁能写文章,九岁指出《汉书》注解错误,十六岁就考中进士,活成了别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但谁也没想到,这位天才少年的人生,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最终只留下一篇《滕王阁序》,让后世惊叹了一千多年。
![]()
王勃出生在世家大族,祖父王通是隋朝著名学者。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十几岁时,王勃写了一篇《乾元殿颂》献给唐高宗,文章气势恢宏,把大唐盛世夸得恰到好处。皇帝读完拍案叫绝,直呼“奇才,奇才!”有了皇帝的认可,王勃顺利进入官场,担任虢州参军。
然而,少年得志的王勃,很快就栽了跟头。在虢州任职时,他收留了一个犯罪的官奴,后来又怕事情败露,竟然私下把人杀了。这件事不仅让他丢了官职,还连累父亲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做县令。从人人称赞的天才,到沦为阶下囚,王勃的人生瞬间跌入谷底。
![]()
但显然命运还不想放过他。出狱后,王勃打算去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巧赶上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的宴会。这场宴会本是阎都督为了炫耀女婿的才学而设,提前让女婿写好了序文。宴会上,阎都督假意邀请众人作序,其他人都明白这是走过场,纷纷推辞。只有王勃毫不客气,接过纸笔就写。阎都督气得离席,但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也忍不住赞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这篇即兴创作的《滕王阁序》,用短短七百多字,把滕王阁的壮丽、宴会的热闹、人生的感慨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
可惜,王勃的传奇故事没能继续。探望父亲返程途中,他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这位天才诗人的一生,就像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他的骈文讲究对仗却不呆板,用词华丽又不失真情,让原本枯燥的文体变得灵动起来。除了《滕王阁序》,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今仍是送别时最温暖的祝福。
![]()
王勃的人生充满矛盾,既有少年成名的高光,也有跌落谷底的狼狈;既能写出惊世之作,又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但或许正是这种跌宕,才让他的故事更让人着迷。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读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依然能感受到他对命运的无奈与不甘。他用短暂的生命证明,有些人哪怕只活一瞬,也足以照亮整个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