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根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印度信诚工业集团的主席穆克什·安巴尼正式登顶亚洲首富。
彼时他的身家已经上升到了443亿美元。
穆克什的生活极尽豪奢,他所居住的豪宅花了整整10亿,请了整整600个佣人。
在2024年3月1日小儿子的婚礼上,穆克什更是大操大办,邀请了全世界的商业和政界名流。
整个婚礼现场金碧辉煌、珠光宝气,身为新郎的阿南特甚至为自己的豪车披上了一层黄金打造的披挂。
然而就是这场婚礼,引起了一场巨大的争议。
印度当地的婆罗门领袖亲临婚礼现场,身为亚洲首富的穆克什却没有资格上前迎接。
只有他的婆罗门妻子得以上前,对这位领袖进行吻脚礼。
还有人注意到,在婚礼现场,穆克什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表现得过于恭敬和谦卑。
他对她似乎“敬若神明”,甚至不敢挽她的手臂。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穆克什与自己的妻子,当年曾经因为生不出孩子,被人质疑“种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弄明白这一切,首先就要从印度的种姓制度说起。
一、印度种姓的社会构造
传统的种姓世界是隔离的世界,它完全根据出身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
这四个阶层的人尽管在地位和义务上有着天差地别,但是在印度教中,他们都属于有权“出生”的人。
因此,这四种阶级被合称为“种姓印度教徒”。
其中婆罗门属于宗教阶层,是全印度的最高阶层,其余所有阶层在路上碰到婆罗门都需要为他让路。
刹帝利属于武士阶层,通常担任国王和国家官员。吠舍是平民阶层,而首陀罗是奴隶阶层。
除了这四个阶级以外,还有一种人叫做哈利真,他们又被称为“不可接触者”,这是印度最为低贱的一类人。
当这种家庭有新生儿出生时,妇女常常嚎啕大哭。
整个家庭的成员,会为了这个新生儿日夜祈祷。
希望他能够早日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自己苦难的命运,转生成为一个高种姓的人。
不同种姓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隔离,哈利真不被容许进入婆罗门的居住地区,而婆罗门也不被允许进入哈利真的居住地区。
除了地理位置的隔离,还存在着血统的隔离。
在印度“纯血”是一种美德,七代以上不发生混血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种隔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发严重,最终形成了一整个不可接触制度。
一般来说,属于一个种姓的人只能同本种姓的人结婚,种姓之间的婚姻在一般情况下是被禁止的。
高种族的女性嫁给低种族的男性是被严格禁止的,这种情况被称为“逆婚”。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高种族的男性可以迎娶低种族的女性,这种情况称之为“顺婚”。
尽管顺婚被法律允许,在社会道德上依旧让印度人唾弃,他们认为这是丢脸的,羞耻的。
而且,“顺婚”并不包含迎娶首陀罗的女子。
当一个婆罗门的男子迎娶了首陀罗的女子之后,他将会立刻失去自己的婆罗门地位,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成为哈利真。
印度的种姓制度之中有着严格的婚姻规定,在一些时候,种姓的长老会甚至可以对违反种姓规定的成员进行“荣誉谋杀”,即使这名成员并没有违反法律。
“荣誉谋杀”到了今天依旧在印度时常发生。
二、印度种姓的起源
大概了解了种姓制度这些野蛮而毫无人道的规定之后,我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
种姓制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印度教徒普遍相信“瓦尔纳”论。
所谓“瓦尔纳”指的就是这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根据最古老的印度教经典作品《梨俱吠陀》记载,神明把原人切割用来祭祀。
于是原人的嘴成为了婆罗门,原人的胳膊成了刹帝利,原人的大腿成了吠舍,原人的双脚就成了首陀罗。
这是印度宗教的信仰,许多印度教徒都相信这个理论。但这显然是一个宗教意义的“理论”,而并非社会学意义上的。
关于印度种姓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说法是“种族论”和“职业论”。
所谓的“职业论”,是指印度人最早是根据不同职业划分的种姓。
在印度,气候炎热,人们参与劳动的愿望低下,因此仅仅满足于掌握某一种技能。
而当时的婚姻又多以父母包办为主,父亲乐于为儿子迎娶与自己的家庭有着相同职业的女子。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制约集团内部婚姻的习俗。
而“种族论”由社会和历史学家李斯累提出。
他认为,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1500年以前,白种的雅利安人征服了黑种达罗毗荼人。
由于当时到来的雅利安人主要是青年男性,所以他们为了繁衍后代,只能在当地的黑种人之中娶妻。
当他们有了女儿,却只会嫁给雅利安内部的成员。
后来,这些雅利安人的后代到达一定的数量,足以让这个种族继续繁衍了。
为了阻止进一步混血,保持自己的血统纯净,他们便停止了通婚的行为。
三、近代的种姓制度——哈利真的反抗
笔者以为,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完全违反人道的。
而处在“种姓制度”的金字塔最底层的哈利真们,显然是受到迫害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
在印度历史上千年的时光里,这些哈利真们虽然对于自己的处境有不满和零星的反抗,但是成效微乎其微。
更多的哈利真对于现状选择逆来顺受,默默忍受着这些不公平的待遇。
然而到了近代,情况逐渐有所不同。
这些“哈利真”中逐渐出现了有组织、有规模、有指导思想的反抗运动。
而讽刺地是,这种反抗运动的出现,竟然得益于另一种存在于印度的压迫。
1858年,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区,在带给印度人民灾难的同时,也带给印度的低种姓人群以一线生机。
随着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一些西方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开始传入印度。
从19世纪后半叶起,哈利真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麻木不仁的状态,逐渐开始追求教育。
在1856年,一起著名的马哈尔少年诉讼案爆发了。
这名叫做马哈尔的哈利真少年向孟买政府诉讼:自己想要进入公立学校却遭到了拒绝。
最后,当时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对案件作出裁定:公立学校理论上应该对所有印度人开放。
不过,为了安抚气势汹汹的高种姓,殖民政府不得不采取折中办法,为哈利真儿童建立独立的学校。
就这样,历来被学校排斥的哈利真孩子,有了获得教育的机会。
此外,殖民政府为了分化印度教的各个集团,来削弱在印度的反帝运动,采取了保护哈利真政治权利的措施,他们为哈利真在政府的议会上保留了一定的席位。
尽管殖民政府的目的是维持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然而这确实起到了提高哈利真地位的作用。
随着西式教育在印度的普及,更多的印度知识分子睁开了双眼。
他们开始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存在于这片土地千百年的种姓制度。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开始谴责对低种姓的歧视和虐待。
他们批判种姓隔离,为哈利真奔走呼号,建立面向哈利真的学校等等。
还有一些开明的王公贵族,甚至愿意支持成绩优秀的哈利真出国留学。
而哈利真这个群体本身,也开始觉醒。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许多哈利真脱离了村庄进入城市务工。
在此过程中,他们看见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于是,他们开始对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感到不满。
于是,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组织,出版书籍,维护自己的权益。
到了1917年,哈利真已经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以至于印度国大党将“废除不可接触制度”写进了党纲。
到了三十年代,哈利真解放运动到达了一个高潮。
他们的诉求主要包括:废除“不可接触制度”,反对经济压迫和剥削,以及在政府和公职机构中争取更多的位置。
然而,在长期的斗争中,哈利真们绝望地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在印度教的体系之下获得尊重,自己所信奉的宗教,已经清清楚楚地在教义上把自己排除在外。
这些绝望的哈利真们,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宗教。
1956年,领袖安培德卡尔带领着50万哈利真,在格浦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皈依佛教的仪式。
印度教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已经陷入僵局的哈利真反抗运动又重获生机。
他们的反抗运动一直持续到今日,哈利真依旧是印度这片土地上贫穷困苦、饱受歧视的群体。
四、种姓制度在现代
尽管经过了现代化的变革,种姓制度在现代社会依旧有其野蛮和原始的地方。
由于种姓制度宣扬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到了现代印度社会,还会造成种种乱象。
首先是“顺婚”制度造成女方需要给出丰厚的嫁妆。
在先前已经说过,高种姓的男子可以迎娶低种姓的女子。
这就导致一些落魄的高种姓家族会与低种姓家族联姻,低种姓家族为了让自家的女儿实现阶级跨越,不得不给出大量的丰厚的嫁妆。
而高种姓的男子迎娶了低种姓的女子,高种姓的女子就被“剩”了下来。
由于女子不能嫁给低种姓,他们也只好跟着提高嫁妆来吸引青年男性......如此一来,嫁妆在印度就成为了一个家庭可怕的负担。
据说,有人曾经在印度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已经贫困潦倒,而我还有两个待嫁的女儿......”
她是来乞讨的,亦或是请求别人免费和她的两个女儿结婚的?我们不得而知。
此外,就是前文提到过的“荣誉谋杀”。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曾经发生过192起荣誉谋杀案件,大多数都是因为跨越种姓的“逆婚”。
当地一个农民接受采访时曾经坚定地表示:“如果不让我的女儿嫁给我这个种姓的男人,我的名誉就会受到侮辱。”
在这种情况下,杀掉自己的女儿来维护自己的名誉是完全合理的。
五、首富艰难的阶级跨越之旅
写到这里,我们或许已经可以明白,为什么身为亚洲首富的穆克什对自己的妻子敬若神明了。
穆克什的夫人妮塔出身婆罗门家庭,家境殷实。
而穆克什是一个传统的吠舍,就算坐拥千亿身家,也难以改变自己的出身。
因此,迎娶一位婆罗门,实现阶级跨越,已经成为了穆克什的一个执念。
因此,穆克什与妮塔的结合,对于两人来说,完全不是妮塔“嫁入豪门”。
实际上,这是穆克什“拱到了白菜”,成功地通过“逆婚”,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完成这一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即使印度的种姓之间的隔离制度已经从法律上宣布废除,但是民间这种隔离制度依旧大行其道。
正如先前所说,记者在采访印度农民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宁可将女儿荣誉谋杀,也不允许她下嫁给低种姓的男子。
因此,为了迎娶到这个婆罗门姑娘,穆克什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最后甚至改换成了英国国籍。
穆克什凭借着自己的“钞能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终于完成了拱到了自己的”“白菜”。
至于之前所说的“生殖隔离”,则完全是无稽之谈。
这个传闻起源于穆克什与妮塔结合之后,有许多年没有生育,以至于传出了这个离谱的传闻。
后来,两人到美国进行了试管婴儿的手术,先后产下了自己的几个孩子,算是打破了“生殖隔离”的传闻。
穆克什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有多么重视阶级的跨越。
首先,他极其宠爱自己的夫人。
在一夫多妻制度的印度,穆克什没有娶其他姑娘,而是对自己的夫人一心一意。
妮塔作为首富的夫人,挂着价值千万的鼻环,拿着镶着粉钻的手机壳,一举一动都尽显雍容华贵。
这或许是因为他与自己的夫人感情深厚,但也与妮塔出身婆罗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次,他让自己的几个孩子全部和高种姓联姻。
2018年12月,穆克什的女儿伊莎嫁给了一个婆罗门种姓的公子。
2019年,长子阿喀什迎娶了刹帝利种姓的姑娘。
2023年,小儿子又迎娶了婆罗门出身的姑娘。
看来,这位首富对于自己的出身实在是有些自卑。
六、结语
到了现代社会,种姓制度是否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有些人认为,种姓制度是印度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能够轻易地废除。
而笔者认为,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很多的“传统文化”,甚至将妇女拐卖到偏远乡村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至少它有效地保护了传统乡村的传承。
难道对于这些文化,我们也要任由他们继续存在吗?
对此,读者又是怎么看的呢?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参考资料
1、《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尚会鹏
2、《在印度看印度》——随水
3、印度富商穆克什 安巴尼取代马云成为亚洲新首富——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