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首相、报复社会!日本增大量危险分子,连死都不怕,目的是啥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曾几何时,东京是全球人心目中的安全标杆,日本更是以极低的命案发生率被称道,可如今再看这个国度,新闻里的关键词渐渐变了,挥砍、无差别、孤独的施暴者。
这些施暴者有个共同的名字:无敌之人,他们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社交圈子,甚至没有活下去的执念,道德管不住,法律吓不倒,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便真的成了社会秩序里的幽灵。
76%的日本人觉得治安在变糟,超百万社会孤立者潜伏在城市角落,这不禁让人追问,曾孕育出精细化文明的日本,怎么养出了这么多无敌之人?
![]()
无敌之人
第一次看清无敌之人的模样,是从山上彻已的租房信息里,这个40岁的男人,在安倍遇刺前,在京都一间6叠榻榻米大的廉价公寓里住了整整10年。
房间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一台旧电视、一个电饭煲,就是全部家当,他没有亲人,父亲早逝,母亲信教败光家产,患癌的哥哥没钱治疗只能自裁。
没有朋友,手机里没有社交软件,一年到头说不了几句话,没有稳定工作,从年轻时就辗转在各种劳务派遣岗位,项目结束就被辞退,最后靠打零工和低保度日。
![]()
搜索记录的最后一条,是如何快速结束生命,这样的人生轨迹,不是个例,而是日本无敌之人的标准画像。
2025年9月杀害76岁老人的桑野浩泰,20多岁大学毕业后换了17份工作,全是临时工,疫情失业后,他蜷缩在单身公寓里,连邮件没送到家门口这种小事都成了点燃杀意的导火索。
被捕时,他身上只有一把菜刀和一张旧公交卡,审讯时平静地说:活着太累了,杀了人,国家就能帮我结束了,日本内阁府的统计数据触目惊心。
符合社会孤立者标准的群体已超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40到50岁的中年男性,他们被称为蛰居族的群体,数量就超过60万。
这些人不是天生冷漠,而是被生活磨掉了所有连接社会的纽带,道德约束的前提,是在乎圈子里的脸面,可他们的圈子里只剩自己。
![]()
法律威慑的基础,是怕失去既有的生活,可他们本就一无所有,就像无敌之人概念提出者西酸柏知说的,当一个群体持续被社会排挤,他们就不会再遵守社会规则。
连社会都不把他们当回事,他们凭什么把规则当回事,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人的学历普遍不低,大多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扩招。
他们曾有过对未来的憧憬,却在毕业时撞上经济萧条的冰山,知识没能帮他们找到出路,反而成了审视自身困境的放大镜,积累的怨气远比普通人更强烈。
山上彻已曾研究过自制炸弹,最后改用枪支是怕伤及无辜,这份残存的理智,更反衬出群体困境的残酷,不是天生恶人,而是被时代推着走向极端。
![]()
零工经济如何掏空一代人
无敌之人的背后,是一代失落者的集体命运,而这命运的转折点,藏在日本九十年代的经济浪潮里,把时间拨回1990年,经济泡沫的破裂让日本陷入长达二十年的就业冰河期。
偏偏这时候,又撞上了七十年代高出生率带来的就业洪峰,供需错配的矛盾,最先压垮了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们的前辈团块世代是幸运的。
六七十年代的经济红利让他们轻松获得大公司的终身雇佣合同,拿着稳定薪资和完善福利,一路安稳到退休,可轮到失落世代毕业时,迎接他们的是岗位招满,招聘冻结的通知。
银行倒闭、房价暴跌的新闻充斥街头,为了糊口,他们只能放下学历尊严,钻进零工市场,等到2010年前后就业形势回暖,他们已经三十多岁。
![]()
错过职业规划的黄金十年,企业宁愿招刚毕业的年轻人,也不愿给他们机会,1999年,日本政府推出的劳务派遣新规,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在不辞退老员工的前提下释放岗位,政府允许几乎所有工种招聘临时工,本意是为就业潮蓄水,没想到口子一开就收不住。
从那以后日本街头的外包和兼职越来越多,连警察队伍里都充斥着辅警,到2015年,随着团块世代陆续退休,非正式工的占比直接飙到40%,平均每两个毕业生就有一个是临时工。
零工经济彻底改变了日本的用人逻辑,过去企业愿意花几年时间培养新人,哪怕刚毕业啥也不会,也认长期投资的价值,改革后,企业把员工福利当累赘,让临时工自掏腰包学技能。
![]()
稍微犯错就直接裁员,这种用完即弃的用工方式,让年轻人陷入频繁跳槽—技能碎片化—找不到稳定工作的恶性循环,四十多岁还拿着低薪的大有人在。
没钱买房,没能力组建家庭,只能在胶囊公寓里消耗青春,更残酷的是上升通道的彻底堵塞,团块世代垄断了企业管理层,还主导着社会舆论。
面对年轻人的困境,他们不仅没有同情,反而抛出太贪玩不努力的论调,给失落一代贴上垮掉一代的标签,企业高层平均63岁的年龄,让年轻人清楚地看到:再努力也没用。
前辈们占着位置不挪窝,自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当努力的价值被彻底否定,信仰便会崩塌,宅文化的兴起、人际关系的淡薄、社会原子化的加剧,都是对现实的无声反抗,而当父母离世,这些孤独的人失去最后一丝牵挂,就成了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
日韩危机的警示信号
日本的困境不是孤例,隔壁的韩国正走在相似的路上,甚至更显严峻,作为东亚邻国,韩国面临着和日本几乎一致的问题:经济增速放缓、阶级固化加剧、非正式工比例居高不下。
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5000多万人口中,单人户家庭超过1000万,临时工数量达到800万,两项数据都远超日本,更棘手的是,韩国的社会矛盾比日本更尖锐。
性别对立的加剧让社交关系更紧张,财阀垄断让阶级流动几乎停滞,年轻人看不到上升希望,躺平,厌世成了普遍情绪,在韩国的网络上,复仇社会的帖子屡见不鲜。
警方追踪自杀论坛时发现,很多人原本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在匿名网友的煽动下,转向杀人后自杀的极端路线,日韩之间大约十年的发展时差,让我们能清晰看到危机的演变路径。
![]()
日本的失落时代如今已步入中年,成为无敌之人的主力,韩国的年轻临时工们,十年后也将面临同样的中年困境,如果不及时干预,无敌之人的规模可能会更庞大。
这种集体厌世氛围,正在一点点侵蚀两国的治安神话,而如何破解,至今仍是国际难题,美国曾尝试用福利兜底的方式缓解矛盾,给底层发放补贴。
对950美元以下的零元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图用物质满足阻止极端行为,但这招终究治标不治本,就像给沸腾的锅浇凉水,暂时压制了气泡,却没解决锅底的火源。
无敌之人的诞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长期经济压迫、社会排斥、价值否定的综合反噬,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它的弱势群体,就会收获怎样的反馈,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
结语
对比之下,日本法务省的统计数据更具警示意义:无差别杀人案的施暴者中,九成以上是男性,平均年龄41岁,这个年纪,恰好是失落时代的核心年龄段。
是经济泡沫的受害者,是零工制度的承载者,也是社会资源被挤压的群体,他们的命运轨迹,为所有面临相似发展阶段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打零工成为常态,社会该怕什么,答案不是怕零工这种形式,而是怕制度跟不上变化,怕保障覆盖不了需求,怕把努力生活的人逼成无敌之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