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经济学家凝视人口:创新力的架构逻辑重构
作为携程创始人兼经济学斯坦福博士,梁建章在其著作中构建了独特的创新力分析框架。他提出,国家创新力体系由四大支柱支撑:内部交流、外部开放、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创新研究的单一视角。
![]()
在内部交流维度,深圳与杭州的崛起堪称主轴。这两座城市借助市场化改革高效形成的人才自由流动机制,构建起的创新要素循环系统。当工程师能在华强北电子市场与阿里云园区之间无缝对接,当创业者可在南山科技园与未来科技城自由穿梭,知识碰撞的火花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这种“共享流动性红利”正是深圳无缝连续十年居全国之首的关键密码。
外部开放则类似创新的“光合作用”。从古希腊的城邦贸易到盛唐的丝绸之路,从大英帝国的殖民开拓到美国的移民政策,历史反复论证:开放度与创新高度正相关。梁建章特别指出,当代中国的深圳前海、上海浦东等开放高地,本质上是在续写“站在全人类知识之上创新”的全球规律——华为在设立16年是一个研发中心,当字节跳动吸纳各地算法人才,开放带来的知识外溢效应正在酝酿中国创新的基础架构。
二、创新排名第11位背后的隐忧:人口悬崖的倒计时
尽管中国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列第11位,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中等收入国家,但梁建章警告:当前创新成就本质上是“人口遗产”的变现。改革开放后出生的2.4亿“婴儿潮”一代,正面临30-50岁的创新黄金期,构成了接下来的科研中坚力量。然而数据显示,中国总和生产率已最低1.09,仅相当于韩国的0.7,这种“断崖式下跌”正在制造一个缓慢引爆的定时炸弹。
![]()
对比日本经验更显着的问题严峻:日本在1990年进入高收入社会时,总生育率和占1.57,而中国若按当前趋势,极有可能在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2023年数据1.27万)时跌破1.0,陷入“未富先衰”的困境。更深刻的危机在于创新人才的代际断层——当2035年“90后”成为科研主力时,其人口基数较“60后”已萎缩40%,这种结构性失血将比单纯的劳动力减少更具破坏力。
三、压垮生育想要的两座大山:中国式生育困境解析
在全球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国面临着独特的双重枷锁。首当其冲的是房价的“曼息效应”:北京、上海的房价收入比分别达到40和38,远超纽约的12与东京的15,意味着普通家庭需不吃不喝30年才能购置刚需住房。这种生存直接压力导致“90后”平均初婚年龄推迟至28.6岁,生育窗口大幅压缩。
![]()
教育体系的“军备竞赛”则隐形成性绞杀。中国家长在课外辅导上的年均支出达1.2万元,占家庭收入的15%,而“学区房溢价”竞赛加分成本等性制度扭曲,将教育推向失控深渊。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内卷对生育所期待的纲领——当每个家庭都堕“不鸡就掉队”的焦虑循环,生育决策自然被无限期搁置,”越内卷越少生,越少生越内卷”的边界循环。
四、破解困局四大战略:一项系统性的国家工程
面对“文明级挑战”,梁建章提出了具有明显系统思维特征的解决方案:
1.建立“生育生育型财政”建议设立专项生育基金,每年投入GDP的3%-5%(约2.4-4万亿元)用于工资税收、减免与社保优惠。参照法国经验,三孩家庭可享受工资40%的育儿补贴,同时对多子女家庭实施增量式税收减免,这种“真金白银”的在北欧国家验证其有效性——瑞典通过GDP 2%以已的生育投入,使生育率从1.5回升至1.9。
2.重构土地供应体系核心是打破“土地财政”依赖,将住宅用地供应从当前的20%提升至40%,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实施“新增人口——土地指标”挂钩机制。同时激活农村宅基地流转,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加1亿套住房供给,从供需两端拆解困局——这是既是既生工程,又对未来民创新人才的“战略仓库”。
![]()
3.启动教育范式革命建议重视“十二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将专业分流推迟至高中阶段,同时扩大本科教育普及率至40%(目前约26%)。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弱化高考“独木桥”效应,通过职业教育升级、企业参与办学等方式,构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生态——这不仅能优化教育焦虑,更能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
4.构建性别平等的制度支撑重点落实120天以上带薪育儿假,建立企业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同时取消非婚生育的户籍限制和受制。数据显示,北欧国家通过性别平等政策,使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至80%,生育率维持在1.8以上,这种“女性价值观”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本的深度投资。
结语:在人口寒冬中人口未来
梁建章的警示本质上是对国家发展底层逻辑的重构:当人口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源,更是创新生态的核心要素,当生育决策从家庭私事升维为国家战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更会引发一场观念革命。正如去年改革开放释放了人口的创造力,今天我们需要以同样的结构重构人口政策——这既是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更是保持大国供应的必由之路。在防疫与时间的赛跑中,每一个制度创新都可能成为短缺乾坤的关键指标,而现在,正是按下重启键的最佳时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