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仅有高中文凭的街头小贩,居然能够被复旦大学直接录取为博士生,而且跨越了三个学历阶段,这样的新闻想必让不少人感到难以置信。
毕竟要让这样一个人突破常规限制,获得顶尖学府的博士资格,除非他具备非凡的贡献和卓越的天赋。
![]()
对于一个靠摆摊谋生的人来说,要达到这样的条件,其可能性几乎与中彩票相差无几。
不过现实往往充满惊喜,这位小贩确实拥有足以被破格录取的实力。
![]()
书本中的奇妙天地
蔡伟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成长于辽宁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虽有稳定工作,但收入微薄,生活并不宽裕。
小时候,他对书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古籍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别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却视若珍宝。
![]()
在高中时期,他经常手捧字典,深入研究古文字的书写方式及其含义。课本上那些罕见的字词,他总能娓娓道来。
同学们戏称他是“活字典”,老师们也对他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表示惊叹。
然而,他的学业成绩却极不平衡,英语考试常常只有个位数,其他科目也表现平平。
![]()
19岁那年,他高考失利,考虑到实际状况,他放弃了复读的想法,开始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他进入一家工厂,在流水线上工作,工资勉强够维持基本生活。即便如此,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书本。由于经济拮据,他无法购买书籍,于是便常去图书馆阅读,并手抄古籍,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
![]()
一年下来,他抄录了数十本古书,每一页都融入了他的思考。
尽管工友们嘲笑他读书不能当饭吃,但他却乐此不疲,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忘却了生活的艰辛。
![]()
生活的压力
后来工厂倒闭,蔡伟失去了固定收入来源。他拿出积攒下来的几百块钱,摆起了一个小摊位,售卖日常生活用品。
与其他摊贩不同的是,他很少吆喝叫卖,而是低头看书,甚至连顾客询问价格都无暇回应。
![]()
生意清淡,收入仅能勉强维持温饱,但他依然舍不得放下书本。之后他改行蹬三轮车,无论风吹日晒,双腿酸痛到发抖,每天只能赚几十块钱,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妻子张月是蔡伟最坚实的后盾。她在纺织厂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从不嫌弃家里堆满书籍的简陋环境。
![]()
当蔡伟钻研古文字时,她会在一旁忙碌家务,偶尔还会帮忙整理他抄写的笔记。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们,张月突然患上重病,巨额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们肩上。
为了筹措治疗费用,蔡伟不得不暂时放下书本,日夜奔波赚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那些年,他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但内心深处对古文字的热情从未熄灭。
![]()
才华逐渐显露
蔡伟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见解,言辞之间透露出深厚的专业功底。
北京大学的一位年轻学者注意到了他,将他的文章转交给导师,最终传到了国学大师裘锡圭手中。
![]()
1995年,蔡伟鼓起勇气给裘锡圭写了一封信,附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裘老认真阅读了他的内容,并回信称赞他治学严谨,鼓励他继续深造。
次年,蔡伟省吃俭用前往北京,见到了裘锡圭。两人就古文字展开深入交流,蔡伟的独到见解让这位大师刮目相看。
后来,裘锡圭在研究一篇古文时遇到了难题,蔡伟看过原文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且证据充分。
![]()
裘老不仅采纳了他的意见,还特意在论文中署上了他的名字。这一事件使蔡伟的名字在国学界广为人知,但由于妻子病情加重,他的研究再次中断。
得知情况后,裘锡圭主动联系蔡伟,邀请他参与古籍整理工作。这份工作不仅帮助他渡过难关,也让蔡伟重新回归学术领域。
![]()
复旦求学:从车夫到博士
2009年,裘锡圭联合几位教授向学校推荐了蔡伟,复旦大学决定打破常规,录取这位未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三轮车夫攻读古文字学博士学位。
这一决定引发了许多人的惊讶:一个蹬三轮的人怎么可能读博士?
![]()
然而复旦并未拘泥于学历,给予了蔡伟一次机会,还专门为其设计了补习课程,帮助他弥补英语和其他薄弱环节。
在复旦的六年时光里,蔡伟全力以赴。他既要补习基础课程,又要深入研究高深的古文字学,常常通宵达旦。
同学们大多来自名校,但他从未因此感到自卑。2015年,他成功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国学界的传奇人物。
![]()
低调的学者生涯
毕业后,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多家单位因他年龄偏大、缺乏经验而拒绝录用。最终,贵州安顺学院聘请他担任国学与书法教师,他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今,蔡伟已在安顺学院任教十年,教授国学与书法课程。他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但很少有人了解他过去的经历。
![]()
2019年,他将自己的博士论文整理成书,继续从事古文字研究,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六年后,恩师裘锡圭去世,蔡伟撰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感激这位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老师。
![]()
家中,妻子张月早已康复,他们在安顺定居,生活简单却温馨。
张月依旧保持低调,默默支持蔡伟的事业。蔡伟也不愿提及过去的苦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之中,过着朴素的生活。
![]()
结语
蔡伟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通人同样可以走出不平凡的道路。复旦大学的破格录取为他提供了逆袭的机会。
如果没有这种包容的态度,他的才华或许永远埋没在三轮车后座上。这不禁让人思考,还有多少像蔡伟一样的人尚未被发现?
![]()
妻子张月的支持同样令人感动。她虽然文化水平有限,却用自己的行动支撑起了蔡伟的梦想。一个家庭,两个人,共同扛过了生活的磨难,才迎来了今日的幸福。
![]()
蔡伟的成功之路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更是靠一点一滴熬出来的。他的坚持向所有人证明:只要永不放弃,生活总会为你开辟一条出路。
![]()
中国新闻网:蔡伟:从下岗工人到复旦博士 3教授联名举荐考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