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确定这就是你的研究成果?"
答辩室里,宁教授盯着屏幕上的PPT,声音冷得像冬天的冰碴。
"是的。"我攥紧了手中的激光笔。
"那我很遗憾。"他在评分表上重重写下一个数字,推到我面前。
59.5。
台下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我看着那个分数,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教室里的空气凝固了,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
01
2023年5月16日,上午9点47分。
当我推开C栋304答辩室的门时,五位答辩委员已经坐在长桌后面。最中间的位置上,宁教授正在低头翻看着什么材料。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眼镜,西装笔挺。
"顾念安同学,请开始你的答辩陈述。"宁教授抬起头,目光从镜片后投射过来,像两道探照灯。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了PPT。这个答辩,我准备了整整三个月。
"各位老师好,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研究》。"我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里回响,"本研究针对传统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精度低、适应性差的问题..."
"等等。"宁教授突然打断了我,"你这个研究的创新点在哪里?"
我愣了一下。按照惯例,陈述应该先讲背景和意义,创新点在后面。但我还是调整了思路:"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提出了时空融合注意力机制..."
"停。"宁教授又打断了我,"你说的这个时空融合注意力机制,2021年IEEE上就有类似的论文,你凭什么说这是创新?"
我感觉到不对劲了。宁教授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质疑,甚至是敌意。
"宁教授,我论文中已经对比了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您提到的那篇论文。我的改进在于..."
"改进?你确定是改进,不是照搬?"宁教授冷笑了一声。
答辩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坐在宁教授旁边的陈教授和李教授对视了一眼,欲言又止。
我的手心开始冒汗。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夜晚,在这一刻似乎都被这一句话否定了。
"宁教授,我的论文在数据集选择、特征工程、模型架构上都有明确的改进。"我努力保持着冷静,"而且实验结果表明,在五个真实数据集上,我的模型比现有方法平均提升了12.7%的预测精度..."
"数据可以造假。"宁教授淡淡地说。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我心上。我听到台下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宁教授,我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有完整的记录,代码也已经开源在GitHub上,任何人都可以复现。"我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还是努力把话说完。
宁教授没有再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我。那种眼神,像在看一个作弊被抓的学生。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我完成了论文陈述。但宁教授几乎每隔两三分钟就要打断一次,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超出了论文的研究范围。
"你对卷积神经网络的梯度消失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你用的Adam优化器,为什么不用SGD?"
"你的模型在极端天气下的表现如何?有没有做过测试?"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刀,精准地刺向我的薄弱环节。我知道,有些问题根本就是故意刁难。
陈述结束后,进入提问环节。
陈教授先开口了:"顾念安同学的研究思路很清晰,实验也很扎实。我想问一下,你在做特征工程的时候..."
"陈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讨论这个研究的根本问题。"宁教授打断了陈教授的话,"顾同学,我再问你一遍,你的数据来源是哪里?"
"是从交通管理局获取的真实数据,有官方授权。"
"授权书呢?"
"在论文附录里。"
"我没看到。"宁教授翻了翻手中的材料。
"宁教授,授权书在附录D部分,第127页。"我强忍着怒火说。
宁教授慢吞吞地翻到那一页,看了几秒钟,又合上了论文。
"格式不规范。"他说。
我几乎要笑出来了。一份有效的官方授权书,他居然说格式不规范?
李教授看不下去了:"宁老师,我觉得授权书是有效的,这个..."
"李老师,答辩标准必须严格。"宁教授转头看向李教授,"如果我们今天放松要求,以后怎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李教授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变成了宁教授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他四位老师提的问题都很正常,也很有价值。但每次我刚回答完,宁教授就会抓住某个细节继续追问,甚至质疑。
"你说你的模型比LSTM好,有没有考虑过是参数量不同导致的?"
"你的实验只做了五个数据集,样本量够吗?"
"你论文里引用的这篇参考文献,你真的读过吗?能说说它的核心思想吗?"
每一个问题都暗含着不信任,甚至是怀疑我学术不端。
答辩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我看到坐在最后一排的导师张老师,脸色铁青,手紧紧握着笔。
终于,提问环节结束了。
"好,现在请答辩委员会成员给出评分。"宁教授说,"评分标准大家都清楚,60分及格,80分以上为优秀。"
![]()
五位老师开始在评分表上写分数。我站在讲台上,感觉每一秒都像一年那么长。
陈教授第一个写完,把评分表扣在桌上。李教授紧随其后。张老师和另一位导师也陆续写完。
只剩下宁教授。
他拿着笔,盯着评分表看了很久。然后,他缓缓地写下了一个数字。
"好,评分结束。"宁教授把五张评分表收拢在一起,开始计算,"陈老师,85分。李老师,82分。王老师,86分。赵老师,84分。"
他停顿了一下,抬头看着我。
"我的评分是59.5分。"
教室里响起了倒吸冷气的声音。
"按照规定,五位老师的平均分为79.3分。"宁教授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但是,根据答辩规定,如果有任何一位老师给出不及格的分数,答辩即为不通过。所以..."
他把评分表推到我面前。
"顾念安同学,你的答辩不通过,需要重新答辩。按规定流程走吧。"
我盯着那个59.5,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一样。
四个80分以上,一个59.5。这不是正常的评分,这是蓄意为之。
"宁教授,能告诉我,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吗?"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论文质量不达标。"宁教授头也不抬地说,"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其他四位老师都给了80分以上..."
"那是他们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宁教授合上了我的论文,"下一位,江晨辉同学准备。"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宁教授冷漠的脸。他甚至不愿意多看我一眼。
陈教授站起来,走到我身边,低声说:"念安,先出去吧。有什么问题,我们之后再..."
"不用了。"我打断了他,"我明白了。"
我收拾好笔记本电脑和资料,一言不发地走向门口。经过答辩席时,我看到李教授眼中的愧疚,看到张老师紧握的拳头,也看到宁教授始终没有抬起的头。
教室门在身后关上,走廊里等待答辩的同学们围了过来。
"念安,怎么样?"
"顺利吗?"
"什么时候轮到我?"
我看着他们期待的脸,突然觉得很荒谬。
"没通过。"我说。
02
走廊瞬间安静了。
"怎么可能?你的论文拿了省优秀论文奖啊!"室友林晓宇瞪大了眼睛。
"59.5。"我吐出这个数字,"宁教授给的。"
"宁教授?"林晓宇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他怎么会在你的答辩组?他不是主要带博士生的吗?"
我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念安!"导师张老师快步走了出来,脸上写满了歉意和愤怒,"你别急,这事儿不正常,我一定会..."
"张老师,没事。"我打断了他,"既然没通过,那就准备下次答辩吧。"
"可是..."张老师欲言又止。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下一次答辩要等到秋季,意味着我要延期毕业。而我已经签约了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入职时间是7月1日。如果延期毕业,这份工作就要黄了。
更重要的是,我家的情况,已经等不起了。
父亲去年查出了肺癌,虽然手术成功,但后续的治疗费用像个无底洞。母亲为了照顾父亲辞了工作,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断了。这三年读研,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我必须尽快工作,必须尽快赚钱。
"张老师,我先走了。"我拎起背包,转身离开。
"念安!"张老师在身后喊我,但我没有回头。
走出教学楼,五月的阳光刺眼得让人睁不开眼。校园里到处是毕业季的欢声笑语,有人在拍毕业照,有人在草坪上聚餐,有人在篮球场上挥洒着青春的最后一滴汗水。
而我,像一个被宣判死刑的人,机械地往前走。
手机震动了。
是林晓宇发来的消息:"兄弟,刚才问了一圈,今天上午答辩的八个人,就你一个没过。江晨辉那家伙准备得一塌糊涂,PPT都是临时赶的,宁教授问了两个问题就让过了,给了76分。"
我看着这条消息,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很久,最后还是删掉了打好的回复。
能说什么呢?说这不公平?说宁教授针对我?有证据吗?没有。他可以说是学术标准严格,可以说是对学生负责。
我一个即将延期毕业的研究生,拿什么去跟一个教授对抗?
走到图书馆后面的小花园,这里平时很少有人来。我坐在长椅上,把背包扔在一边,整个人瘫软下来。
天空很蓝,白云悠悠地飘着。三年前,我也是在这样的五月天,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这所学校。那时候觉得,考上研究生就是人生的转折点,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
可是现在,命运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手机又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我犹豫了几秒,还是接了。
"念安,答辩怎么样?"母亲的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
"挺好的。"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很轻,"正常流程。"
![]()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松了一口气,"你爸说了,等你毕业就回家摆酒席,请所有亲戚朋友来,我儿子是咱们村第一个研究生!"
"嗯。"我的喉咙发紧。
"念安,家里的情况你不用担心,你爸的病稳定下来了,医生说恢复得不错。你就专心准备工作,钱的事儿,我们慢慢还..."
"妈,我知道。"我打断了她,"你好好照顾爸,我这边都挺好的。"
"好,好。那妈不打扰你了,你好好准备。"母亲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念安,不管怎样,你都是妈的骄傲。"
电话挂断,我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
59.5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要延期毕业,意味着工作没了,意味着家里的债务还不上,意味着父亲的后续治疗费用没有着落。
而这一切,就因为一个人的一支笔。
我抹掉眼泪,打开了手机里的录音。答辩前,我习惯性地开启了录音功能,想着可以回头整理答辩中的问题。现在,这段录音记录下了整个答辩过程。
我重新听了一遍,从头到尾。
宁教授的每一次打断,每一个质疑,每一句嘲讽,都清清楚楚。对比其他老师的提问,他的敌意简直不加掩饰。
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他可以说这是严格要求,是对学术的负责。
我关掉录音,靠在长椅上,闭上了眼睛。
不知道过了多久,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一个陌生的号码。
我愣了一下,以为是推销电话,差点按掉。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接了。
"请问是顾念安同学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女声。
"是我。"
"我是校长办公室的秘书,陈校长想跟你通话。请稍等。"
心脏猛地一跳。
陈校长?那位我只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见过两次的校长?他怎么会给我打电话?
几秒钟后,一个沉稳的男声传来:"顾念安同学,我是陈文博。"
"陈校长,您好。"我坐直了身体,声音还有些颤抖。
"我看到你今天上午的答辩结果了。"陈校长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我听出了一丝不寻常,"你现在在哪里?"
"在学校,图书馆后面的花园。"
"好,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行政楼三楼,校长办公室。"他顿了顿,"有些事情,我必须当面跟你说清楚。"
"陈校长,是关于答辩的事吗?"
"来了你就知道了。"陈校长说,"记住,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来我这里。"
还没等我回应,电话那头突然传来一个激烈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争吵。我听到有人在喊:"这是诬陷!你们凭什么..."
然后是一阵混乱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砸在地上。
"陈校长?"我试探着叫了一声。
"马上过来。"陈校长说完,挂断了电话。
我握着手机,整个人愣在原地。脑子里一片混乱,无数个念头闪过。
校长为什么会知道我的答辩结果?他为什么要见我?办公室里的争吵声是怎么回事?还有那句"这是诬陷"...
我站起来,拎起背包,快步往行政楼走去。
五月的校园,阳光依然灿烂。但我的心里,却升起了一种说不清的预感。
03
行政楼三楼很安静。
我站在校长办公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抬手敲门。
"进来。"
推开门,我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
陈校长坐在办公桌后面,脸色严肃。办公室里还有另外两个人——教务处的赵处长,以及...
宁教授。
他坐在沙发上,脸色铁青,看到我进来,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恢复了冷漠。
"念安,坐。"陈校长指了指宁教授对面的椅子。
我走过去坐下,心跳得厉害。办公室的茶几上,散落着几张纸,看起来像是某种报告或者材料。
"陈校长,您找我..."
"念安,我问你几个问题。"陈校长打断了我,"你和宁教授之前有过接触吗?"
"没有。"我摇头,"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你的论文研究方向是什么?"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
陈校长点点头,又问:"你知道宁教授的研究方向吗?"
"不太清楚..."我突然意识到什么,"也是交通预测?"
"准确地说,是智能交通系统。"陈校长说,"这和你的研究高度相关。"
办公室里沉默了几秒。
"宁教授,"陈校长转向宁教授,"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宁教授的手紧紧握着沙发扶手,青筋暴起。他闭着眼睛,半晌才说:"我按照学术标准评判..."
"够了!"陈校长拍了一下桌子,"宁教授,事到如今,你还要狡辩吗?"
我从未见过陈校长发这么大的火。这位一向温和儒雅的校长,此刻眼中燃烧着怒火。
赵处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递给陈校长。陈校长打开,抽出几张纸。
"这是什么,你自己看看。"陈校长把材料扔到茶几上。
我下意识地扫了一眼,看到了几个关键词:举报信、录音文件、通话记录...
宁教授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