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技工学校只有“实训车间”?江西工商高级技工学校用 5 间图书角打造活力四射的“精神车间”。下课铃响后,学生纷纷奔向图书角,坐落在教学楼或实训楼一楼的5 间图书角成了“人气打卡地”。
![]()
一排长长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专业书籍与《平凡的世界》《人类简史》等读物并肩而立,既有《电工电子技术》的严谨,也有《小王子》的温柔。从《护理学基础》的专业笔记,到夹着书签的《活着》,这里的每一本书都带着 “校园温度”。而墙上 “Let life be more wonderful” 的中英标语,正默默诉说着学校的育人哲学:技能之外,更要培育精神丰盈的 “完整青年”。“每天课余花 10 分钟翻几页,比刷手机更‘充电’。”24 交通高级工 1 班陈子悠的习惯,折射着图书角的独特魅力 —— 开放式管理、零门槛借阅,让碎片化时间化作 “精神留白”。
学校教务处主任助理吴爱博介绍,图书角一设立便受到学生的欢迎。全校的每个系部都有一个图书角,图书的来源主要是师生自愿捐献,学生可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这里进行碎片化阅读。学校设立图书角的初衷既是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更是为了引领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在校长胡国辉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曾国潘家书》等书籍。这位 “阅读受益人” 将自己的感悟注入办学理念:“读书不是选修课,而是成长的‘基础课’。” 学校推行的 “135 阅读工程”—— 1个学期读 3 本书、写 5000 字心得,正让阅读从 “兴趣” 变为 “习惯”。
![]()
眼下,5 间图书角的 “化学反应” 正在蔓延:清晨 6 点的走廊里,有学生捧着《飞鸟集》轻声诵读;实训课后,三三两两的身影捧着《大国工匠》交流心得。陈子悠同学每天早晨起床后,先读20分钟散文或诗歌;晚上完成作业后,再抽出半小时阅读小说或历史书籍。即便学业繁忙,她也坚持“每天至少读10页”的读书目标。
数据印证着改变:自图书角开放以来,工程技术系的熊多祥同学已读完 12 本书。在《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中,他写下:“孙少平在煤矿灯下读书的画面,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心灵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破土而出。” 而 23 护理 2 班吴思怡在国旗下的分享更引发共鸣:“当指尖划过书页,我们与李白共赏明月,和牛顿对话宇宙,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会晤’,正是青春最珍贵的滋养。”
胡国辉校长透露的 “下一步计划”—— 在宿舍楼增设图书角,让阅读向生活场景延伸:“我们要让书架成为比游戏界面更有吸引力的存在,让‘每天至少读 10 页’成为青春的流行符号。”
从 “技能实训” 到 “精神实训”,5 间图书角的 “微改造”,折射出职业教育的 “大视野”。正如书架上那行标语所言,当书香成为校园的 “空气”,当阅读成为成长的 “呼吸”,这些藏在书页里的 “诗和远方”,终将化作照亮学生人生道路的星辰大海。(雷杰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