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凤鸣 | 桥影百年:解读无锡吴桥的城市文化密码

0
分享至

作者 江凤鸣

自从离开老单位,二十多年没有见到吴桥了。如今旧地重游,无限感慨。

春天,站在吴桥上,放眼望去,只见阳光碎金般洒在河面,大运河依旧浩浩荡荡,却比记忆中清澈许多。两岸新植的柳树枝条低垂,抽出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过往的船只打招呼。货船、游船穿梭而过,激起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石阶,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远处的黄埠墩在水汽中若隐若现,仿佛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注视着岁月的变迁。河面上飘着淡淡的雾气,混合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清新怡人,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气。

20世纪80年代的吴桥

眼前的混凝土桥面坚实平稳,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记忆中那座会摇晃的铁架桥,木地板上的脚印,还有老厂长讲故事时的神情,一一浮现在脑海。抚摸着桥栏,仿佛还能触碰到历史的温度,那些关于吴桥的生死劫、商业博弈、战争创伤,以及曾经的工业文明共振,都在这春风中渐渐清晰。

100多年前的无锡北塘段,京杭大运河最宽处达100多米。自莲蓉桥至蓉朗庄,两岸粮行、堆栈、面粉厂鳞次栉比,形成黄埠墩、惠泉渡等八大渡口。每年春秋祭扫时节,日均摆渡量超2000人次。光绪三十三年(1907)《锡金乡土历史》记载,该河段年均溺亡人数达43人,占无锡全年非正常死亡总数的 38%。河面上飘摇的渡船,如同悬在两岸百姓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次风浪都是生死考验。

黄埠墩作为惠山殡葬的必经之地,衍生出独特的民俗禁忌。摆渡船需绕行“棺材浜”河段,送葬队伍必须在北岸完成最后仪式。地方志载“黄埠墩摆渡,一脚起去”的俚语,折射出对死亡空间的敬畏。1912年《锡报》社论指出,这种摆渡模式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桎梏。当我的老厂长在小三里桥的梧桐树下讲述这段往事时,总带着几分唏嘘:“那时节,棺材浜的水色总比别处暗沉些,摆渡人摇桨都不敢回头。”

民国2年(1913)春,上海丝业巨子吴子敬在杨氏画舫邂逅船娘杨桂玲。这个融合了《海上花列传》式风月场的场景,实则暗藏商业博弈。当时无锡丝茧业正经历薛南溟(永泰丝厂)与祝大椿(源康丝厂)的激烈竞争,吴子敬作为外来资本的介入,打破了原有市场格局。老厂长曾笑着说:“别瞧这是风月事,背后全是生意经,王克循促成这桩姻缘,说到底是看中了吴老板口袋里的造桥钱。”

无锡绅商王克循的介入具有戏剧性。他不仅促成吴杨姻缘,更敏锐捕捉到商业契机。据《无锡商会档案》记载,王克循通过青帮关系网施压鸨母,最终以3000银元买断杨桂玲的“赎身费”。这场交易背后,是地方势力对资本流入的精准操控。每当说到此处,老厂长总会眯起眼:“王克循这人精着呢,表面上做的是成人之美的善事,骨子里算的是造福桑梓的大账。”

无锡绅商王克循的介入具有戏剧性。他不仅促成吴杨姻缘,更敏锐捕捉到商业契机。据《无锡商会档案》记载,王克循通过青帮关系网施压鸨母,最终以3000银元买断杨桂玲的 "赎身费"。这场交易背后,是地方势力对资本流入的精准操控——但老厂长没说的是,时年40岁的吴子敬本就早有建桥宏愿。

这位在上海创办源昌丝厂的实业家,早年靠干练经营积累资本,却始终心系运河摆渡的生死隐患,曾与薛南溟、孙鹤卿等无锡丝业同仁多次商议建桥事宜。王克循的 "成人之美",恰与吴子敬 "造福桑梓" 的初心形成微妙共振。

“别瞧这是风月事,背后全是生意经。” 老厂长的笑谈里藏着更深的因果——1914年,吴子敬在促成姻缘后,便邀上海工程师实地勘测,参照当时先进的钢架桥工艺(一说仿上海外白渡桥形制),委托求新机器制造厂设计施工。

这位实业家并非被动掏钱,而是主动将个人情感与地方建设绑定:既借姻缘在无锡商界站稳脚跟,更借建桥完成从外来资本到本土善绅的身份转型。

20世纪50年代的吴桥

1916年春,大桥正式动工,历时一年竣工。这座全长90米、宽6米的钢架桥,采用铆接钢桁架结构,桥面铺设木板,两端设石阶坡道,总造价达 27000银元(约合今人民币500万元),成为无锡近代第一座机械化施工的跨河桥梁。其1:4的矢跨比、7米的通航净高,虽参照1907年竣工的外白渡桥,却在细节处融入江南水网需求 ——比如特意加固的抗风桁架,正是为了应对运河上频发的突发风浪。工程档案显示,全桥耗用钢材127吨,相当于当时沪宁铁路3公里的铁轨用量。

大桥于1917年3月落成,吴子敬却已在上年11月去世,无锡民众感念吴子敬的义举,将其命名为 "吴桥"。

老厂长曾指着桥头碑记说:“碑上刻着‘利涉大川’四个字,既是《易经》里的吉言,也是老百姓对过河平安的盼头。”此时距《锡报》批判摆渡模式桎梏城市发展不过四年,吴桥的钢架已如一道钢铁虹影,横跨在曾吞噬无数生命的河道上,彻底终结了“黄埠墩摆渡,一脚起去”的血色记忆。

吴桥的建成触发了无锡近代交通革命。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随即投资建设通惠路,形成“三桥两路” 的交通网络。1915年《无锡实业志》记载,惠工桥、惠商桥的架设使火车站至惠山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带动了周边地价年均上涨23%。直到我在桥北的企业上班时,仍能感受到这种交通布局带来的便利——从河埒养殖场到吴桥堍的厂区,不过半小时脚程,沿途还能看见荣氏企业的老厂房斑驳的山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由部队回到江南,被分配至大运河吴桥堍北侧的一家输变电制造企业工作。我的办公室朝南,推开窗便能望见桥上人来人往:清晨是赶早市的摊贩推着装满青鱼的木桶匆匆过桥,午后是戴草帽的船工坐在桥栏上啃馒头,暮色里则是下工的女工们骑着自行车,车铃叮当穿过桥面。

那时的大运河正值繁盛时,运输船、拖船、驳船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到了丰水期,河水上涨,站在办公室窗口望去,满载货物的船只仿佛在半空中航行,船底的铁钉甚至能看清,惊得初来乍到的我总担心船会翻进窗台。

我们的老厂长就住在吴桥下的小三里桥街道,午休时常来科室闲坐,用紫砂壶泡着二泉茶,给我们讲吴桥的故事。他说自己小时候见过吴子敬的后人来桥边祭祖,西装革履的模样与桥头的船民形成鲜明对比;也见过抗战时期桥体上的弹痕,深深浅浅像历史的伤疤。“日本人在桥上杀了七百多难民啊。”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后来清理河道,捞上来的怀表还没进水,指针永远停在三点十七分。”

淞沪会战期间,吴桥成为战略要冲。据日军第11师团作战记录,11月13日的争夺战中,中国守军依托桥体工事,毙伤日军300余人。老桥上的弹痕(最深达12厘米)印证了当年的激烈战况,老厂长说以前他在老桥的桥栏上看到一处凹痕:“那是机关枪打的,我父亲亲眼看见守军班长抱着炸药包跳向日军装甲车,桥面上的钢板都被炸开了花。”

日军占领期间制造的 "吴桥惨案",造成700余名平民遇害。幸存者口述史显示,屠杀持续近5小时,尸体堵塞河道达3日之久。2015年出土的日军军刀(编号8172),经DNA检测与受害者家属形成生物证据链。每当经过桥边的纪念碑,我总会想起老厂长说的:“那些被扔进河的乡亲,好多都是小三里桥的邻居,河水红了三天,连鱼都翻着白肚漂在水面。”

继上世纪60年代中期年吴桥从铁桥改建成水泥桥之后,80年代和90年代又有两次改建。1994年11月,老吴桥南侧扩造的新吴桥通车了。新吴桥是当时无锡地区河道上最大的一座桥梁,有“无锡第一桥”之称。这座桥的设计、建设、质量监理,都由无锡自有技术人员完成,在无锡建桥史上属于首次。然后是老吴桥被拆除。 我曾在拆除现场看见工人们工作,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温度。

21世纪初,市政宣传中曾误将无锡与苏州交界处的唐代古桥“通吴桥”(又称望亭桥,史载“风波桥”)标为“老吴桥”,经地方史学者考证,依据光绪《锡金县志》确认:吴桥自建桥起始终为钢架结构,并无 “老桥”前身,所谓“老吴桥” 实为名称混淆所致。如今在公交站台的宣传栏里,那张误标“老吴桥”的图片早已更正,但每当路过新建的混凝土大桥,我总会怀念那座会摇晃的铁架桥,怀念木地板上留下的无数脚印,以及老厂长讲述故事时眼里闪烁的光芒。

现在的吴桥

吴桥的百年变迁,折射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资本博弈、技术革新与民族觉醒。这座桥梁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过河通道,更是解读无锡城市基因的文化密码。当我站在改建后的桥头,望着大运河上依旧繁忙的船队,忽然明白:河水流淌不息,桥梁几经更迭,但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故事,那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记忆,才是这条千年运河真正的灵魂。正如老厂长临终前说的:“桥会老,会变,但人心底的念想,永远都在。”

作者简介

江凤鸣:本名姜鲁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凤鸣梁溪》《烟雨里的粉墙黛瓦》《守一袭蓝色入梦》等文集。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江西检察机关依法对朱芝松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江西检察机关依法对朱芝松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界面新闻
2025-11-11 10:01:47
广东理发店火出圈!老板娘超短裤配丝袜,披肩长发剪发太吸睛

广东理发店火出圈!老板娘超短裤配丝袜,披肩长发剪发太吸睛

麦小柒
2025-11-10 15:12:01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兰姐说故事
2025-10-17 20:05:03
今年首个单日单盘销售破百亿的楼盘诞生,广州顶豪终于“扬眉吐气”了

今年首个单日单盘销售破百亿的楼盘诞生,广州顶豪终于“扬眉吐气”了

界面新闻
2025-11-11 09:11:03
俄总理从中国带回好消息,全体高层都在场,普京听完后心情大好

俄总理从中国带回好消息,全体高层都在场,普京听完后心情大好

历史求知所
2025-11-10 10:05:03
大摩:市场低估了xAI对特斯拉的意义,FSD 14.3或将成为自动驾驶的“蒸汽机时刻”

大摩:市场低估了xAI对特斯拉的意义,FSD 14.3或将成为自动驾驶的“蒸汽机时刻”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11-11 10:48:33
尴尬!房主任抱杨幂引争议;被吐槽没有边界感,杨幂嫌弃写在脸上

尴尬!房主任抱杨幂引争议;被吐槽没有边界感,杨幂嫌弃写在脸上

TVB的四小花
2025-11-10 12:20:14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03 00:20:08
断供法拍直售,做好面对更大困难的准备

断供法拍直售,做好面对更大困难的准备

房产老司机
2025-11-10 11:29:42
长达5.2亿光年,内部有10万个星系,这根“羽毛”刷新了宇宙学

长达5.2亿光年,内部有10万个星系,这根“羽毛”刷新了宇宙学

观察宇宙
2025-11-09 14:46:19
厂家带来一批德国的废弃机床来修,出价30万,我:低于8000万不修

厂家带来一批德国的废弃机床来修,出价30万,我:低于8000万不修

红豆讲堂
2025-10-12 09:20:03
京东第一辆车,价格定了

京东第一辆车,价格定了

扬子晚报
2025-11-09 20:34:08
对华关税又推迟,“现在不合适”

对华关税又推迟,“现在不合适”

观察者网
2025-11-11 10:19:32
重磅!阿森纳获准签约 “下一个亨利”,球迷:重现传奇时刻

重磅!阿森纳获准签约 “下一个亨利”,球迷:重现传奇时刻

澜归序
2025-11-11 10:51:55
47-33!这就是谢泼德的改变,他已成火箭第三得分手

47-33!这就是谢泼德的改变,他已成火箭第三得分手

奕辰说球
2025-11-11 11:30:59
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观:唯利是图、气质文弱、善于虚言、民风败坏

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观:唯利是图、气质文弱、善于虚言、民风败坏

沈言论
2025-11-10 18:40:03
网传曾医生为了提升地位,嫁给了头婚老公,公公是前院长

网传曾医生为了提升地位,嫁给了头婚老公,公公是前院长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0 23:05:00
深圳30.02亿元挂牌2宗宅地,12月8日出让

深圳30.02亿元挂牌2宗宅地,12月8日出让

土地情报
2025-11-11 10:37:20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窥史
2025-10-23 21:01:43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近史阁
2025-11-11 08:58:17
2025-11-11 12:08:49
江南文史讲坛 incentive-icons
江南文史讲坛
说文论史,钟爱美食,关注江南
742文章数 8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头条要闻

53岁独身女子寻"外包儿女"提供陪伴服务:每次两百元

头条要闻

53岁独身女子寻"外包儿女"提供陪伴服务:每次两百元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何超莲窦骁真的没离婚?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旅游
手机
家居

教育要闻

「滴滴」招实习生啦!200/天!实习证明!免费班车&餐补!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旅游要闻

旅游业持续“高烧”,日本将上调外国游客签证费

手机要闻

荣耀 400 系列全球发货量突破 600 万台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