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内嵌式安装不同,外挂式安装是我国超低能耗建筑中比较推崇的一种门窗安装方式,那么外挂式和内嵌式对安装后门窗K值影响多大呢?
1、问题提出
外挂式是从德国传入的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门窗安装工法,在外墙外保温体系时将门窗悬挂于主体结构外侧、保温层内的安装方式,见下图。
内嵌式(洞口内安装)是我国传统的建筑门窗安装方式,在超低能耗建筑对围护结构热桥进行处理要求下,作者提出了适用的内嵌式安装方式,门窗固定于主体结构墙体洞口内,见下图。
那么,外挂式和内嵌式对安装后门窗K值影响究竟多大呢?
2、计算模型
作者设计了4种门窗安装方式,见下图。
四种方式分别为:洞口内直接安装、外挂式安装、洞口内附框安装、洞口内企口附框安装。
3、不同安装方式对整窗K值影响
整窗K值取为1.0,附框材料为硬质聚氨酯时,不同方式安装后整窗K值如下。
可知,洞口内直接安装时K值升高0.305,外挂式安装时升高0.034 ,洞口内附框安装时升高0.083,洞口内企口附框安装时升高0.086。
不同安装方式时热流图和等温线图如下。
可知,洞口内附框安装、洞口内企口附框安装方式比外挂式略差,但明显优于洞口内直接安装。
4、附框材料对安装K值影响
附框材料为高密度石墨聚苯乙烯隔热材料时,安装后整窗K值如下。
可知,洞口内附框安装、洞口内企口附框安装时整窗K值升高0.067~0.069;当附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更低时,整窗安装热桥影响更小。
5、附框高度对安装K值影响
附框选用硬质聚氨酯,高度为50 mm、80 mm、100 mm和120 mm时,安装后整窗K值如下。
可知,随着节能附框高度增加,安装热桥对整窗K值影响逐渐减小,但减小比例逐渐降低。
6、保温层厚度对安装K值影响
以附框内嵌式安装方式为例,外墙保温层厚度为100 mm、150 mm、200 mm和250 mm时,安装后整窗K值如下。
可知,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安装线传热系数增大,即热桥产生的附加传热量增加。
7、不同安装方式对建筑能耗影响
以某严寒地区超低能耗住宅为例,不同外窗安装方式对建筑能耗影响结果见下表。
方案1不考虑安装热桥,方案2为外挂式安装方式,方案3为洞口内附框安装方式。
可知,外窗内嵌式安装热桥虽比外挂式安装略大,增加了建筑能耗综合值,但增加比例较小。
8、主要结论
外窗内嵌式安装热桥略大于外挂式安装,洞口内附框安装、洞口内企口附框安装热桥基本相同。
安装热桥随附框材料性能提高和附框高度增加而减少,节能附框高度建议为50~80 mm,可有效降低安装热桥对整窗K值影响。
洞口内直接安装时附框可选择硬质聚氨酯、高密度石墨聚苯乙烯或玻纤聚氨酯等高强度低导热系数材料,建议进行节能与安全计算。
洞口内直接安装时施工更安全,可缩短安装工期节约费用,质量更有保障;在未来推广实施上,节能附框工程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