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的AI提效独门心得,超简单

0
分享至

我们在工作中,肯定会用到AI。

一句话甩给它,立马找到答案,这种办法很方便。但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如果任务流程复杂的话,就不太好解决。

一个通俗的例子是:做创意。想象一下,作为一名新媒体岗,你要做一些海报的框架给到设计老师,它基于主题和文案,才能把图片做出来;如果光靠「口头表述」,肯定不行。

我还看到一种情况,即:马上下班了,突然来个需求,领导嘴边还说着:辛苦一下,明天着急用。所以,时间紧任务急的时候,靠临时抱佛脚肯定不行,得有个现成的套路救场。

因此,今天主要分享:我在建立个人提示词库上的一些心得。希望用这些认知、方法,帮你把任务用AI捋清楚;存好,关键时刻直接拿来用。

01

提示词库,顾名思义:存提示词的仓库,随时拿出来用。那为啥要建个人提示词库呢?说几点我的体验:

一,系统给的根本无法满足诉求。

我用的AI工具不少,任务也多,有改句子的、总结内容的,还有搜东西、画图、做表格的,可平台提供的模板要么太复杂用着费劲,要么效果差,根本不顶用。

所以,遇到繁琐任务,每次都得自己写,试下来,自己写一套存好更靠谱。

第二点是:任务太多,重复写提示词太费劲。改句子还好,但让AI搜特定主题或概念,答案经常混乱,得再提醒一次才行。

还有,AI还有个毛病:记性不行。

许多声称长文本记忆模型,一次性输出几万字,但在处理长篇内容或复杂任务时,效果仍然不佳。

前一段时间,DeepSeek R1模型刚发布,我把一份几十页的英文报告(包含大量复杂概念)全部输入给它,希望能总结要点,结果呢?重点说了几条外,解释层面开始大量出现遗漏。

实在没办法,我只能一步步调指令,把任务完成。

最重要的是,日常重复活儿太多。像写长文,写完提炼点发小红书,每天都差不多,不存好高效提示词,第二天准忘了,白忙活一场。

所以,一个简单、可复用的提示词库,能提高工作效率;不过,建这玩意儿看似简单,我也踩过不少坑。

哪些坑呢?

流行提示词知识库时,我直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提示词,觉得「现成的多好」。然而,实际使用时才发现,别人的提示词,是基于他们的场景和习惯设计的,而我有自己的风格和需求。

所以,别人的提示词只能参考,不能全盘照搬。

然后,我没有对提示词进行分类保存。一开始设计提示词时,都存到苹果电脑备忘录里,觉得用的时候翻一翻就能找到。但随着数量增加,几十条提示词混在一起,想找某个指令时翻半天也找不到,时间长了连自己都忘了哪些有用。

第三,不更新导致老指令过时。

我之前存的提示词用得挺顺手,主要针对Kimi、豆包、通义Qwen等AI。但年后DeepSeek V3上线后,规则变了,它更聪明但也更「挑剔」,老指令要么太简单,抓不住细节,要么太啰嗦跑偏。

每次都要现改,之前的经验就白费了,所以,提示词库也要跟着AI更新,不然就成了过期存量。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巴德尔-迈因霍夫效应”(Baader-Meinhof Effect),意思是:当你特别关注某件事时,大脑会自动筛选并关注相关信息。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兴奋,因为知道了这种巧取捷径的方法,所以,看到啥任务都想写成提示词,保存起来,像:改句子、文生图、做表格,恨不得把AI能干的活全存下来。

结果,电脑备忘录里塞了几百条,真正常用的只有十几条。踩这个坑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存重点,不啥都塞。

02

为了避免再踩坑。我开始重新审视提示词的构建方式,发现写提示词,并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

给它安排角色、简单地堆砌指令,而是要从任务的本质出发,拆解需求,让指令更精准、更符合实际场景。我总结了下,大概有四步。

第一步,是培养驾驭 AI的意识。

接到任务,我会先想想:AI能帮我干点啥?查资料、起草初稿,这些能交给AI的,我就放手去做别的。这样省出来的精力,可以专注处理更重要的事。

第二步,是拆解流程。

以公司新媒体运营写海报文案为例,很多人一上来就直接对 AI 说:写个海报文案,主题是「年轻运动员的运动饮料,强调能量补充和快速恢复」。

结果折腾半天,文案还是不理想。为什么?因为需求没想明白,全指望 AI 去猜。我的方法是先拆解任务:

  • 选主题:让AI给几个方向,我挑一个
  • 写大纲:定好结构,让它给思路
  • 写正文:按大纲填内容
  • 润色:改得更抓眼球,等

第三步:搞清楚每步的要点。所谓要点,即关键部分。

比如,在选主题时,我们不能一开始就限定一个主题,而是先让 AI 提供多个方向,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否则,这不仅会局限我们的思维,也会限制 AI 的创意发挥。

有人可能会问:每一步提示词怎么写,才能简洁有力?

我分享一个常用的:

我是个新媒体运营专家,负责公司创意策划。现在要做一张海报,主题是年轻运动员的运动饮料,强调能量补充和快速恢复。请给我3个创意方向,并附上简单思路,100字以内,简洁点,别啰嗦。

这些提示词存进库,下次直接拿出来用,改改关键词,比如换成“节日促销”,照样能用。

注意,写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我」为中心。而不是说:你是什么专家,你现在要怎么样?AI目前的智慧已经足够强大,想让它更了解我们,表达清楚诉求,反而更重要。

中间的过程也是一样的,这相当于,给AI搭建一个清晰的框架,让它在明确的路径中发挥能力;所以,从培养意识、拆解流程,到提示词的编写,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03

明白这些,可以带来哪些启发?第一点:绝大部分任务都能自动化(Automation)。

什么是自动化?

上述我提到「写主题」这个动作,以前得自己想半天,现在直接扔一句提示词给AI,它立马生成N多个,这,就是自动化。

你想从一份PDF文档中提炼关键信息,现在,你可以直接将PDF文件输入给AI,并用一句提示词:提取这篇文档的核心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这同样是自动化。

所以,自动化本质上,是把原本要手动完成的任务,简化为清晰的指令,让机器按照预设的规则高效完成,从而释放个人双手,去处理更有价值的工作。

还有一个更强的办法,可以用飞书、钉钉多维表,建个专门跑标题的表,这样,分分钟能出几十个,更厉害的是,你还能加一套评分筛选机制,让AI自动挑出高质量的标题,省得自己翻。

更进一步,自动化还能与工作流(Workflow)相结合。

很多人常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以为自动化是工作流,其实它们不一样。自动化是让单个任务运行得更顺畅,而工作流则是把一系列自动化动作串起来,变成一套完整的流程。

我写海报文案,先让AI跑「选主题」,挑好后,再接「写大纲」,再到「写正文」「润色」,每一步都有专属的提示词,AI按顺序完成,我只管最后看看改改。

这就是工作流的好处:不用一步步盯着,还能批量处理任务。

写到这,也许你会说:我不会用表格处理怎么办?没关系,还有一个最简单快捷的办法:用不同的AI聊天工具来操作。

你可以把一个个聊天窗口想象成任务处理的「工作区」。我习惯用一个窗口跑「选主题」,另一个窗口写大纲,再开一个写正文和润色。任务拆得清楚,每个窗口干一件事,完全不用表格,照样能串起工作流。

还有一点,上述通用方法换到其他任务也一样。

读报告,我会拆成找重点、列条目。写PPT,先让AI出大纲,再填充内容。查文献时,我会直接说:搜最新5篇论文,列出关键点……

一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不自然,因为对工作流、拆解任务这件事还不熟悉,但一旦掌握了方法,就会发现它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拿阅读文献来说:

我现在的步骤是,先让AI总结概要,这是一个提示词;针对每部分总结,又是一个提示词;每部分总结完后,展开论述,又是一个提示词。

这和个人习惯有很大关系,我看到有人只需要一个通用的提示词,也能搞定一切。

因此,任务拆解和工作流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为了服务于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习惯和效率追求,AI的使用方式也应因人而异。

所以,一个结论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拆解任务、精心编写提示词,并将它们串联成高效的工作流,就能让 AI 成为你专属的超级助理。

04

至于提示词管理,我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办法。

自下而上,即把日常非紧急但重要的提示词放在一起,以文生图为例,我,日常用得不多,但每次用时,都要花费时间重新构思。

于是,我会把这类提示词收集起来,整理成一个专门的「创意工具箱」,方便随时调用。这个工具箱还不固定,我会随时往里塞灵感。

前几天刷即梦,看到有人说设计海报要用“王家卫”风格,那种独特表达一下戳中我,立马记下来。还有不少类似的,就不一一列了。

实际上,这跟养习惯差不多,开头觉得有点烦,时间一长,这些办法慢慢融入工作流,成了自然反应。

自上而下则不同,一般服务于具体任务。任务除了工作中的部分外,还有一些来自学习计划、生活中的突发需求。

我加了不少高质量社群,有些大佬的观点、看法,都是聊天时不经意蹦出来的,金句频出。以前,我喜惯性把聊天记录全选,然后打包发给自己,白天再整理。

现在,我直接写了一套提示词,如:

这是一段社群的聊天记录,我认为非常有用,请你总结这段讨论,提炼3个要点。

AI就会立马动手,把乱七八糟的对话收拾明白,这些在手机端都能操作,完全不用等到白天积累一并处理;所以,随时随地抓灵感就行了。不耽误事儿,效率还高,随时取材,还不怕忘。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即“想”到“做”之间的距离。我们自认为很难的事情,绝大部分不在难本身,而是它拧成了一团。

设计一套自小阻力的方法,即把各种工作拆解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把「块」扔给AI来跑;并且,这还能把诸多时间腾出来,做更多思考、琢磨创意且具备「创造」的事儿。

说到库,我用Obsidian,本地化存储,所有指令都扔一个文件夹里,每个提示词带个标题,按任务类型打上标签,分好类,便于查找,个人觉得用各种知识库软件都能搞定。

好了。以上是这套关于建立个人提示词库的哲学。未来,当大家都在用AI时,那就比拼谁更高效了,有了这套路子,希望你把AI用得更顺手,效率大幅度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湖南某医院副院长与眼科医生,17分钟视频流出!男女照片辣眼睛

湖南某医院副院长与眼科医生,17分钟视频流出!男女照片辣眼睛

老猫观点
2025-11-06 08:09:01
网传相声表演要备案?只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笑,不能现挂?

网传相声表演要备案?只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笑,不能现挂?

眼光很亮
2025-11-05 09:46:00
宁波伯锐锶董事长陈仲玮去世

宁波伯锐锶董事长陈仲玮去世

界面新闻
2025-11-07 12:55:41
上海进博会上巨型装置来袭:长草微笑奶奶!网友:她会不会突然睁开眼

上海进博会上巨型装置来袭:长草微笑奶奶!网友:她会不会突然睁开眼

上观新闻
2025-11-06 13:59:08
为什么认为波克罗夫斯克会失守,因为政治和军事很难平衡

为什么认为波克罗夫斯克会失守,因为政治和军事很难平衡

山河路口
2025-11-06 19:38:47
全红婵落败陈芋汐仅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全妈的回应让人心酸

全红婵落败陈芋汐仅24小时,恶心的一幕出现,全妈的回应让人心酸

小娱乐悠悠
2025-11-07 12:23:01
华为Mate 70 Air评测:把「轻薄大屏」玩出新高度

华为Mate 70 Air评测:把「轻薄大屏」玩出新高度

数懒小姐姐
2025-11-06 11:30:51
不跳水了?央视发声,官宣决定,全红婵:知道不练,大家会不喜欢

不跳水了?央视发声,官宣决定,全红婵:知道不练,大家会不喜欢

乐聊球
2025-11-07 10:17:36
C罗:阿根廷赢得世界杯已习以为常,葡萄牙夺冠将真正震撼世界

C罗:阿根廷赢得世界杯已习以为常,葡萄牙夺冠将真正震撼世界

奥拜尔
2025-11-06 23:32:56
吃瓜:某医院副院长与主任的17分钟视频!

吃瓜:某医院副院长与主任的17分钟视频!

微微热评
2025-11-07 00:55:33
你和异性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啥?网友:相互勾引,在一起结婚生娃

你和异性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啥?网友:相互勾引,在一起结婚生娃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06 00:10:03
后续:杭州笕桥小学敬礼被骂,教育局通报打脸学校,当事人发声!

后续:杭州笕桥小学敬礼被骂,教育局通报打脸学校,当事人发声!

李博世财经
2025-11-07 10:29:27
女游客在美国佛州迪士尼乐园重伤身亡,该乐园一个月内有4人身亡

女游客在美国佛州迪士尼乐园重伤身亡,该乐园一个月内有4人身亡

潇湘晨报
2025-11-06 18:18:18
事实证明,“消失”7年的周立波,早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事实证明,“消失”7年的周立波,早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优趣纪史记
2025-08-13 18:46:36
价格翻倍!华强北集体暴涨,深圳卖家:不敢囤货,但可能更贵

价格翻倍!华强北集体暴涨,深圳卖家:不敢囤货,但可能更贵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7 00:13:42
别再把洗衣机排水管插地漏了!原来这么多年都做错了,隐患比想象中多

别再把洗衣机排水管插地漏了!原来这么多年都做错了,隐患比想象中多

绘本家居
2025-11-06 14:02:40
11月7日中央5台直播乒乓时间表:CCTV5直播全运会乒乓球!附赛程

11月7日中央5台直播乒乓时间表:CCTV5直播全运会乒乓球!附赛程

皮皮观天下
2025-11-07 04:35:03
河北青年杨茂之,30岁时娶了毛岸英遗孀刘思齐,他究竟是什么人?

河北青年杨茂之,30岁时娶了毛岸英遗孀刘思齐,他究竟是什么人?

青途历史
2025-11-07 04:49:46
曾琦医生那点事,为何网友争执不下?

曾琦医生那点事,为何网友争执不下?

上峰视点
2025-11-07 10:46:14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附近发生3.2级左右地震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附近发生3.2级左右地震

界面新闻
2025-11-07 08:28:53
2025-11-07 13:40:49
智远同学 incentive-icons
智远同学
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精神生活与商业探索,关注科技人文、消费电商、品牌营销、商业认知思维等方面。
545文章数 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头条要闻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 丈夫对其复活信心减弱交新女友

头条要闻

中国首例冷冻人8年后 丈夫对其复活信心减弱交新女友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白百何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

财经要闻

老登们的社交货币全崩了

汽车要闻

小鹏X9增程版综合续航1606公里 有底气挑战赛那?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数码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房产要闻

锚定居住新趋势!广佛新世界重构湾区“理想生活投资学”

数码要闻

全球最高性能:三星 SDI 推出支持 150W 连续放电 18650 柱状电池

亲子要闻

3岁女儿让爸爸去接她放学,结果爸爸没去她生气了,看看她咋说的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