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跌价900倍,连一瓶矿泉水都比它贵!

0
分享至


新智元报道

编辑:倾倾

【新智元导读】过去一年,AI模型的价格暴跌百倍!同样一句话,去年要10块,现在只要几分钱。可与此同时,家政、育儿、心理咨询、维修.....这些「手工活」越来越贵。科技正在疯狂通缩,生活却越来越通胀。这不是经济学笑话,而是Jevons与Baumol共同制造的现实:当机器更聪明,人工就更昂贵。

「LLM的token成本每年暴跌百倍,最高端的模型甚至以900倍的速度在坠落。」

上周,这句话出现在X的一条帖子里。


没有配图,也没有长文论证,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

但它像一粒钉子,狠狠钉进了整个AI行业的神经——评论区刷屏的是一句话:「摩尔定律,回来了。」

发帖人是Rohan Paul,一位长期追踪AI成本曲线的分析师。他总结得更直接:

AI的价格,正以人类历史上任何技术都未见过的速度坍塌。

几天后,a16z的研究员Alex Danco在回应:

每当一种技术变得更便宜,人类劳动就会更贵。

两条看似独立的帖子,意外地组成了一个循环。

AI的价格在下坠,人类的身价却在上升。技术的通缩,正制造新的通胀。

一暴跌的AI,通胀的人类

过去一年,AI模型的价格几乎是「自由落体式」下跌。

研究者统计,自2022年底以来,用GPT-3.5等级模型的费用,从每百万token约20美元,跌到如今的0.07美元——整整便宜了280倍!


不同层级模型的价格坍塌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最弱模型每年约降价9倍,中等约40倍,最强约900倍。

另一份来自a16z的分析也指出,LLM推理成本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下降,堪比摩尔定律的再生。


AI模型价格的时间坍塌曲线。以达到MMLU≥42分的最低价模型为例,成本从2022年初每百万token 60美元跌至2024年不到0.1美元。

以前一篇生成小说可能要花上几十美元,如今几毛钱就能搞定。

AI正在从奢侈品变成「自来水」。用多少都不心疼,甚至会忍不住想多用一点。

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正如Rohan Paul所说:

价格下跌不代表节省,而是新的消费爆发点。

当模型调用变得廉价,我们开始到处植入AI:写文案、做翻译、编代码、剪视频……

算力需求不减反增,反而推高了能源和硬件价格。

与此同时,那些无法用AI完成的劳动,如家政、护理、心理咨询、维修......反而越来越贵。

修个空调、请个保姆,花的钱远超训练一次中型模型。

AI世界在通缩,而人类世界在通胀。


于是,一个看似荒诞的现实正在发生:AI越来越便宜,生活却越来越贵。

算法成本坍塌的背后,是劳动价值在重组:能被机器替代的部分快速贬值,不能被替代的部分,变成了新的「奢侈品」。

越便宜,越上瘾:AI版杰文斯悖论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William Jevons写下那句著名的警告:

别以为更高效就能节省燃料——那只会让我们烧得更多。


AI成本暴跌曲线。满足MMLU≥42的最便宜模型,从GPT-3的60 美元/百万token,到GPT-3.5-turbo的0.5美元,再到Llama 3.2 3b的不到0.1美元。

当时,他指的是蒸汽机。但160年后,这句话正在AI身上重演。

当模型价格不断暴跌,我们以为这是「省钱的时代」。

但事实是,成本下降,只会让人更舍得用。

以前一家公司买算力要开会审批,现在连中小企业都能一键调用GPT-4 Turbo;以前一个人谨慎地在ChatGPT里问十个问题,现在开着十个标签页狂跑脚本。

AI不再是工具,而是一种「无限续杯」的资源。

微软CEO Satya Nadella也在采访中提到:

杰文斯悖论又回来了:AI越高效、越便宜,人们就越离不开它。

AI正从「高端智能服务」变成「新公共设施」——像电、水、Wi-Fi一样,人人都在用。

这就是所谓的AI版杰文斯悖论」:当使用变得太便宜,人类就不再节制。

用得越多,依赖越深。

于是我们看到,企业大规模调用模型跑A/B测试;创作者用AI做批量生成;研究机构反复微调模型;开发者开着十几路并行推理。


每一次降价,都会带来新一轮「滥用」。每一次效率提升,都会导致新的浪费。

而算力、能源、芯片也在这种「上瘾式增长」的过程中,被重新吞噬。

机器越来越聪明,人反而成了「奢侈品」

AI价格一路下坠的同时,一种奇怪的反差正在发生:算法越来越便宜,但人工越来越贵。

在美国,一小时的家政服务费,涨到了45美元;英国的管道维修师傅,时薪甚至超过了律师。


AI通缩时代的人类通胀:维修工的工资曲线。2020–2025年美国各类技术工种年薪变化,空调维修(HVAC)工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中位数。

一个搞机器学习的工程师,也许只需要几分钱跑完推理;但一个修机器的工人,却要几百块才能上门。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被经济学家预言过的必然。

上世纪60年代,杰文斯提出了鲍莫尔成本病理论


他发现,生产率越高的行业(比如制造业、科技业),价格越容易下降;而那些无法提升效率的行业,如演奏、教学、护理、修理反而因为要留住人,被整体经济的工资水平「拖」着涨价。

简言之:效率的红利,会让低效率的工作更贵。

把这个模型搬到今天,不难发现:AI是典型的高生产率行业,效率提升一千倍,成本暴跌百倍;

但那些无法被AI替代的领域:教育、心理咨询、手工维修、养老护理反而被卷入涨价潮。

就像a16z在分析中写的:

技术的通缩,往往制造人类的通胀。

当算力变成自来水,真正稀缺的,就只剩人类的时间、情绪和在场。

所以我们看到:算法在贬值,人格在升值。

能被自动化的工作,价格一路下滑;需要「人类气息」的工作,反而成了新时代的「奢侈品」。

这或许就是AI时代最讽刺的悖论——当机器越来越聪明,做一个「人」,反而变得最贵。

技术在降价,权力在集中

模型的价格一再下跌,听上去像是一场「全民普惠」。

人人都能用,人人都能接入,AI似乎终于变成了公共资源。

可现实恰好相反——AI越便宜,权力越集中。

这些年,降价的主角从来不是开源社区,而是几家巨头:OpenAI、Anthropic、Google、Amazon。

他们在「慷慨」地降低API价格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义入口

模型越便宜,开发者越离不开他们的生态;服务越普及,算力、数据、算法标准也越被他们垄断。

这就是AI时代的新格局:价格在降,控制在涨。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篇文章写道:

当一种技术被「免费化」,垄断往往也完成了隐身。

AI的降价,看似民主化,其实是平台化的加速

我们每次调用模型,都在无形中为大公司训练下一代模型。

价格的坍塌,并没有让世界更平等,只是让我们以更低的代价,把更多的权力交出去。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夹层人类」。

他们不写模型,也暂时不会被模型取代,而是夹在巨头系统与算法之间:提示词工程师、数据标注员、AI审核员、微调操作员……

他们的工作短暂、重复,却维持着整个AI体系的运行;他们是被AI放大的劳动,也是被算法消化的人。

AI确实变便宜了,但真正昂贵的,是能支配AI的人类时间与注意力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新的悖论:技术在通缩,权力在通胀。

模型越平价,生态越封闭;AI越普及,中心越单一。

也许,这才是「AI通缩时代」最深的隐线——我们以为是走向普惠,其实正进入一个成本趋零、权力归一的世界。

我们经历的,不只是一场技术降价,而是一场价值重组。

模型越来越便宜,算法越来越快,效率像潮水一样泛滥。可真正被稀释的,其实是「人的定义」。

AI在吞噬重复、压低成本的同时,也在反向抬高稀缺性:创造力、情绪、判断、陪伴,这些无法被算法计算的部分,成了新一代的「高价资产」。

未来或许不是AI取代人类,而是「AI给人类定价」。

有些人会被替换;有些人,会被加价。

降价的是模型,升值的是人心。

参考资料:

https://x.com/rohanpaul_ai/status/1985671550713147667

https://a16z.substack.com/p/why-ac-is-cheap-but-ac-repair-i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细思极恐!澳洲杨兰兰撞残人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到底去了哪里

细思极恐!澳洲杨兰兰撞残人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到底去了哪里

一盅情怀
2025-10-27 17:26:27
王自如建议抓紧买手机:明年手机或涨价

王自如建议抓紧买手机:明年手机或涨价

鞭牛士
2025-11-10 13:52:05
就在今天!11月12日上午,斯诺克传来赵心童、特鲁姆普消息

就在今天!11月12日上午,斯诺克传来赵心童、特鲁姆普消息

张辱卤说体育
2025-11-12 10:13:59
小米又自燃!江苏SU7烧了半小时,面目全非!车主回应遭质疑说谎

小米又自燃!江苏SU7烧了半小时,面目全非!车主回应遭质疑说谎

吃瓜局
2025-11-11 20:37:15
杰伦-格林确诊右腿筋拉伤!至少缺席4-6周 过去两年均为全勤

杰伦-格林确诊右腿筋拉伤!至少缺席4-6周 过去两年均为全勤

罗说NBA
2025-11-12 07:09:39
004型核航母实锤了?史上最大战舰将问世,比美国福特级还能打?

004型核航母实锤了?史上最大战舰将问世,比美国福特级还能打?

阿芒娱乐说
2025-11-12 00:06:19
随着樊振东4-1,林高远4-2,全运会男单8强定4席,王楚钦今晚出战

随着樊振东4-1,林高远4-2,全运会男单8强定4席,王楚钦今晚出战

侃球熊弟
2025-11-12 13:28:50
女生出轨率最高的3个职业

女生出轨率最高的3个职业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2 13:01:07
《天道》丁元英:和低层次的人交往,不要说人话

《天道》丁元英:和低层次的人交往,不要说人话

洞见
2025-11-10 21:57:10
橄榄油被打假!12款网购橄榄油送检结果:全部掺假或虚标

橄榄油被打假!12款网购橄榄油送检结果:全部掺假或虚标

南方都市报
2025-11-11 16:58:11
蛇冬眠的时候有多危险?

蛇冬眠的时候有多危险?

忠于法纪
2025-11-11 08:52:40
媒体人:若四川拿不到全运会铜牌,周琦将损失120万人民币

媒体人:若四川拿不到全运会铜牌,周琦将损失120万人民币

懂球帝
2025-11-12 09:23:34
举重选手徐璐莹抓举失误后教练转身,赛后选手为教练发声

举重选手徐璐莹抓举失误后教练转身,赛后选手为教练发声

懂球帝
2025-11-12 10:59:08
全运会争议一幕:19岁举重女选手被172斤杠铃砸中 教练转身离去

全运会争议一幕:19岁举重女选手被172斤杠铃砸中 教练转身离去

风过乡
2025-11-12 13:09:20
我坐上雅万高铁,才看懂东南亚的基建困局

我坐上雅万高铁,才看懂东南亚的基建困局

格上理财网
2025-11-11 21:32:38
美媒晒哈里森6迷之操作:送走一套夺冠阵容!发福AD怎比瘦版卢卡

美媒晒哈里森6迷之操作:送走一套夺冠阵容!发福AD怎比瘦版卢卡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12 07:51:59
“罕见”!高市早苗凌晨3点做出一惊人举动

“罕见”!高市早苗凌晨3点做出一惊人举动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1 21:23:40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小小李娱
2025-11-04 09:09:02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副主任舒立凡,被决定逮捕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副主任舒立凡,被决定逮捕

三湘都市报
2025-11-11 16:46:25
马筱梅穿miumiu孕肚显怀了,她累的直不起腰,汪小菲心疼的搂着她

马筱梅穿miumiu孕肚显怀了,她累的直不起腰,汪小菲心疼的搂着她

振华观史
2025-11-12 13:23:07
2025-11-12 14:47:00
新智元 incentive-icons
新智元
AI产业主平台领航智能+时代
13849文章数 662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头条要闻

美主持人污蔑中国人窃取知识产权 遭特朗普反驳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健康
教育
时尚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教育要闻

宝贝,在学校得罪谁也别得罪这2个人,尤其是第二个

“廓形穿衣法”太火了!掌握这5个法则让你美一整个冬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