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日报
夹持玻片、旋涂溶液、烘干固定……随着一条条机械臂不停转动,不到60分钟,约100片两英寸大小的钙钛矿电池组件“新鲜出炉”。2月17日,记者在昆山协鑫光电生产车间看到,全球首套钙钛矿高通量系统高速运转,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算法正实时优化工艺参数,不仅进一步加快其商业化步伐,也为我国绿色能源“新质革命”注入新动能。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薄膜光伏新技术,具有性能优、成本更低、碳足迹更低等显著优势,是支撑‘双碳’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斌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誉为能源皇冠上的“明珠”,通过在导电玻璃基材上,涂布一层钙钛矿薄膜,再以激光刻定特殊图案,便能有效吸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相比传统晶硅电池26%的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电池的理论上限转换效率可达到45%,是光伏领域最有希望实现低成本发电的光伏技术。”
全球竞逐的时间轴上,昆山协鑫跑在前头。今年1月,协鑫光电又一次完成自我超越,2平方米钙钛矿单结组件与叠层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双双打破世界纪录。强劲的技术实力推动产业化发展,为最终突破商用临界点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光伏技术引领全球的又一力证。
“突破为啥能这么快?”
“产业化进程始终与创新紧密相连。”
范斌娓娓道来:协鑫光电的每一步都走在行业前列,钙钛矿项目完全实现了技术、装备和材料的国产化,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了钙钛矿技术和商业化应用的全球最高水平。
创新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融汇资源,聚合发力。“研发中心新启用的高通量系统,一天能产出1000多片电池,是十几名研发人员工作量的10倍,丰富的创新要素将帮助我们在全球市场赢得先机。”范斌介绍,高通量系统既是数据采集终端,也是算法训练平台,研发中连续产生的大数据将被投喂给AI,训练出专属于钙钛矿的大模型,进而加强研发的深度,提升商业化量产的速度。
从“光伏潜力股”一步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答题。据了解,今年底,协鑫光电全球首条G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将正式量产,预计年产值10亿元。随着AI赋能工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到2027年产值将直指百亿元。
用心用力做平台,统筹好各类资源,捧出的是创新好生态,加持的是科技竞争力。范斌表示,钙钛矿项目不仅能推动光电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带动苏州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成为国内光电储能领域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