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综复试需要考察政治,小研列举了一些政治考察要点,大家快记下来哦~
01
毛中特部分
01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七大。
02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03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理理论的提出。
0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革命和建设)。
05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
06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07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08
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09
实践领导权的关键: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10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1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12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最终确定:《战争和战略问题》。
16
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在晋绥于部会议上的讲话》。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8
革命年代党的建设首位:思想建设。
19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0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21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优良作风。
22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
2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
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28
创新是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29
实体经济的重点:先进制造业。
30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
3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2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33
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34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35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6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3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8
中国革命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首要敌人)、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9
中国革命道路的三个内容: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
40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
4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
42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3
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创新。
44
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4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
46
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7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和特有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48
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4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
50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民主。
51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2
“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
53
生态文明的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4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55
人与自热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尊重自然。
56
人与自热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57
人与自热相处时应承担的首要责任:保护自然。
58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
59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
60
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全面开放。
61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3
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没有“共商”)。
02
马原部分
0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02
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03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04
本质决定现象,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
05
主要矛盾是予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
06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07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0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09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10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在于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相反。
11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
1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13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14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是有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阶段性决定的。
16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的背后有必然)。
17
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相互离不开)。
18
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相对向绝对转化)。
19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0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差别的同一是不存在的)。
21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22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3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4
物质的唯一特征:客观实在性。
25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
26
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
27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
28
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物质。
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30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1
事物矛盾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32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4
剩余价值是资本累积的源泉。
35
资本累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6
资本累积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37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8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39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0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41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2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43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44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5
真理永远处在有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46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47
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结构:主体、客体、中介。
48
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9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
50
虚拟实践的特点: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相对独立性。
51
第一资源是:人才资源。
52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
53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生产工具。
54
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但不是基本要素)。
55
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没有科技)。
56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57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58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
59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60
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03
史纲部分
0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02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03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
04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05
喊出“救亡”口号:严复。
06
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孙中山。
07
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08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核心内容:要不要变法。
09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
10
封建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
11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维新运动。
12
戊成维新变法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13
洋务运动的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自救运动。
14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战争。
15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萍浏酬起义。
16
商起义军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是:秋收起义。
17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标志:一二九运动。
18
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设。
19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方案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2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21
首先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权利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22
保护中农利益使之不受侵犯:兴国土地法。
23
党在抗目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是在:《五四指示》。
24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25
第一次正确阐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26
系统解决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7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诸问题的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8
党的高级干部首先进行整风运动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
29
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件:《对时局的意见》。
30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中共二大。
31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八七会议。
32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
3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瓦窑堡会议。
34
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洛川会议。
04
思修部分
01
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02
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担当精神。
03
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
04
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05
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06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07
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超实代)。
08
信念的特征:执着性、多样性(多执)。
09
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远大理想:共产主义。
11
理想实现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坚定的信念。
12
理想实现的根本途径:实践。
13
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
想了解更多管综面试技巧,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咨询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