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消息! 《纳米结构材料》所有章节内容PDF文件均可下载!
单原子催化剂的配位结构和d带中心在电催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d带中心的位置决定了催化剂表面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进而影响电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
碳基单原子催化剂的配位结构及其原子表征
https://doi.org/10.1016/B978-0-443-19256-2.00002-8
d带中心的位置可以通过调整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电子态来实现。当d带中心向费米能级移动时,催化剂表面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相反,当d带中心远离费米能级时,相互作用减弱,可能导致反应活性降低。在电催化领域,通过精确调控单原子催化剂的d带中心位置,可以优化催化剂的性能,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图2d带中心理论态密度(DOS)分布及能级耦合示意图。
https://doi.org/10.1016/B978-0-443-19256-2.00006-5
电催化位点电子通信是指催化剂表面 不同活性位点之间通过电子相互作用来影响催化反应的过程。这种 电子通信可以增强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电催化反应的效率 。以下是关于电催化位点电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
(1)基本原理:
电荷转移效应:电荷转移效应是基于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电荷转移,实现电荷密度的定向调节或特定的电子泵功能,从而调节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活化机理。
d带中心理论:该理论认为,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可以通过研究单个变量(如d轨道的能级位置)来判断。吸附分子与金属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时,会形成新的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EMSI):这种相互作用涉及金属基体与支撑材料之间的电子转移,可以影响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性能。
异质双金属位点的电子通信:研究表明,在单个金属纳米颗粒上(或双金属原子上),不同活性位点之间存在电子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驱动活性位点间的两个半反应耦合,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图1密集相邻位点的 协同电子通讯效应 或独特的 “氧桥”电子通信 结构。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11221
(2)案例分析:
金属纳米颗粒上的电子通信:陈雅欣团队的研究表明,金属铑颗粒催化剂在一氧化碳的低温氧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而非金属态的铑簇或单原子催化剂则保持催化惰性。这一发现证明了 单个金属颗粒上活性位点之间存在电子通信 ,使得金属颗粒催化剂的周转频率显著提高。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997-w
异核双原子位点的电子通信:浙江大学陆俊和西湖大学刘剀的研究揭示了Fe-Zn 双原子位点的本征电子转移 有助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Fe和Zn中心之间的电负性差异诱导了 特定的电子转移(电子通讯) ,优化了活性Zn位点的电子结构,从而提高了CO2到CO转化的反应途径。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3778
单原子镍和铁-氮簇物种之间的电子通信:陕西科技大学最新发表AFM成果证明:单原子镍和铁-氮物种之间的电子通信促进双功能氧进化和还原,从而实现高效的锌-空气充电电池。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显示,相比于原始NiN4H结构,该催化剂中的NiN4-FeN4部分费米水平附近的d带中心上移,从而改善了对*O吸附的效果,减轻了OER反应过程中的困难。
图2单原子和簇之间的电子 通信结构及d带中心理论 。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4597
这些研究和案例展示了 电催化中位点电子通信 在提高催化剂性能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总结:大多数电催化反应通常 涉及反应物之间的电子转移 , 其中催化剂充当电子库,从一种反应物接受电子,然后将其传递给其他反应物,因此催化剂的电子状态,无论是非金属态或金属态,对反应速率均有直接影响 。总之,不同活性位点之间的电子通信在电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