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看麦当劳里的亲子窒息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疯生病……

0
分享至

作者 |哎呀妈

来源 |妈妈抱团(ID:mmbaotuan)

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成全。

孩子总要长大,在这个过程中,试着放松一点,并享受吧。

网上有篇帖子,引发近30万点赞。

博主在麦当劳吃饭,刚好看到旁边有位妈妈不停唠叨同桌的女儿:

  • “你口红颜色太深了!你这样打扮好看吗?”

  • “你口红不好看,耳环太大了!”

  • “你口红太深了!你问问大家这样穿好看吗?”

  • “你口红能擦掉吗?你这种打扮好像变态,心理有问题一样!”

被骂的女孩看上去大概20岁,长得漂亮,身材也好,涂的深色口红看上去很酷。

可妈妈就是不顺眼,一直吐槽、嫌弃。

哪怕女孩忍不住求饶,叫妈妈不要说了,甚至道歉说“对不起好吧,我下次不穿了”,妈妈还是不依不饶,什么都听不进去。

可能真被说怕了,女孩突然摔掉手里的可乐,掏出口红往脸上发疯似地涂了起来,涂到满脸都是。

谁起来拦住她,她就推开,站起身继续涂。

终于涂完后,女孩消停下来,摔掉口红接着吃汉堡,像没事人一样。

然而,看到这一幕,妈妈愣了几分钟,继续开始小声念叨:

“你真的是疯了,我就说你精神不正常……”

实在难以想象,什么样的父母看到孩子做出这种举动,还骂得下嘴,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博主说,写这个故事时,自己的手在发抖,突然明白新闻里那些孩子为什么突然跳楼了。

明明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却说着最恶毒的话,强迫自己听话、服从。

要是有一点点反抗,就会被套上“你有病”、“你疯了”的帽子。

长久下去,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心理专家李雪说: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那些被父母操控,被架着做不喜欢的事的孩子,内心藏着的绝望、崩溃,迟早会击垮他自己。

1

父母的标准

是毁掉孩子最猛的武器

在上面故事的评论区,无数网友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

穿稍微露腰的短袖,父母没办法接受,一直骂一直说,说到自己都想当场跳车撞死算了。

父母想看孩子手机,打着“关心孩子的动态”,刻意记下手机密码,等孩子睡着了解锁偷偷看。

甚至觉得孩子年龄到了不结婚有毛病,主动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这些父母,总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用自己的标准调教、修理孩子。

一旦被质疑、否定,就翻出各种借口,“都是为你好”、“不是你妈才不会说你”,用尽所有力气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

刚开始孩子还小,自我意识没那么强,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当他稍微大一点,有自己的想法、表达,如果总被限制、约束,对他而言,得到的只会是无尽的恐惧、愤怒和绝望。

而那些积攒在内心的火,迟早会反噬到父母身上。

《金牌调解》有个女孩,因为从小被妈妈管得很死,没有自由,长大后心理出问题需要吃药。

结果妈妈到她家,一见面就是各种数落。

从她的穿着、房子、工作,再到吃的饭、搞的卫生、添置的衣服,说了整整8个小时。

女孩最后实在忍受不住,直接跪在地上求妈妈离开,不然她走。

结果妈妈还是丝毫不理解,也不关心,反过来指责她说这么顶嘴就是戳妈妈的心。

女孩的呼救、请求,妈妈闭耳不听,始终认为自己没错,问题都是出在孩子身上。

想想,这些孩子心里该有多苦啊!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些认可、一点空间,可却被父母无情地扼杀、打压。

归根到底,是很多父母压根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始终觉得“这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利让他听话”。

然而他们不知道,正是这样的自以为是,给孩子造成了一生无法修复的伤痛。

2

不是孩子有问题

需要吃药的是父母

高分书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的作者琳赛·布吉森,花30年的时间专门研究控制型父母背后的心理动机,结果发现:

喜欢控制孩子的父母,都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在生活上,他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感受、想法放在第一位。

之所以尽其所能支配孩子,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想孩子破坏自己内心的秩序,让自己有充分的安全感。

孩子学习好,考第一名,能给自己长脸,自己也获得荣耀;

孩子彬彬有礼,乖巧听话,是自己教子有方,证明自己比其他父母厉害。

在他们眼里,孩子更多是工具,做什么都得配合自己的剧本来,不该有任何的忤逆和背叛。

有位妈妈因为初二女儿厌学、疑似抑郁症,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一来,她就把女儿学习不认真、自己多操心的细节全说了遍,包括她怎么找辅导老师、发励志视频和文章给女儿。

可心理咨询师却发现,她事无巨细的安排,背后全是焦虑和担心。

比如严格控制女儿的饮食,一看到女儿吃零食就会不停讲道理,就是害怕女儿身体变差,自己没时间照顾,被别人指责不是一个好妈妈,很失败、没价值。

  • 所有的问题,看似是孩子的,投射出来却是父母对自己的焦虑、担心、不接纳。

孩子也不是父母用来炫耀、获得面子的工具。

因为他亲手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还妄想孩子能在自己控制下自由、开心。

只有父母认清和孩子之间的边界,从孩子的世界里抽离出来,孩子才不用替父母“吃药”,才能安然地长大,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在。

3

父母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

而是自己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做父母,最好只做“一只手”父母。

所谓“一只手父母”,就是:

你需要我的时候,我随时伸出援手;不需要我了,我就放手,还你自由。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父母可以给孩子这5个自由:

1、3岁,吃饭自由

一位在幼儿园教书的朋友说过:

现在好多小孩刚入园,基本都不会自己吃饭,有的到了大班,还不会用筷子。

这并不少见。

现在有很多父母、长辈,生怕孩子不吃饭、吃得慢,喜欢喂孩子,甚至追着喂。

这会限制孩子的自我发展意识。

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在很多小事上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想自己吃饭、穿鞋、走路,不想大人插手。

这时应该退出餐桌,还孩子自由,孩子才能更有主见、独立性强。

2、5岁,睡觉自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3岁的孩子已经能分清楚性别,这时候分床睡,可以帮他更清晰认知自己的性别,学会和别人交往的边界。

不是说3岁就得逼孩子和父母分开,而是看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

如果还没适应,可以先告诉孩子未来会分床,然后循序渐进培养“分床睡”的意识。

陪孩子选购喜欢的床,陪他一起装饰自己的房间,让孩子意识到“我要自己睡了”,再从陪他睡一步一步过渡到他自己睡,5岁左右分房睡最合适。

其实分床睡,某种程度需要父母控制自己的分离焦虑,不要觉得孩子一个人会害怕就让孩子回来睡。

坚持给孩子一个人睡的机会,孩子才能真正走向独立。

3、8岁,家务自由

朱莉·海姆斯女士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的10年期间,发现很多新入学的学生,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欠缺。

要父母送来上学,帮忙布置宿舍,做任何决定都得先问父母意见,习惯什么事都父母包办。

为此她呼吁,要培养孩子做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从做家务开始,从小在家体验“主动性”。

放手让孩子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拥有“能做、会做”的成就感。

收拾自己的书包、洗自己的衣物、打扫自己的房间……

一个从小就能料理自己生活的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的适应力、独立性也会更强,表现更出色。

4、10岁,交友自由

和同伴交往,是孩子脱离父母视线开始走自己的路的开始。

如果太多限制和干涉,觉得孩子结识的人这不好那不好,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社交积极性,破坏他走向社会的独立性。

适当的把关没问题,但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交友不慎”就严加控制。

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

父母的责任是,尊重、引导。

提前跟孩子定几条交友原则,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朋友能交,什么样的朋友慎交。

一旦发现孩子交的朋友“不好”,不要急着否定,而是找合适的机会,平静地跟孩子分析、讲道理。

给孩子交友自由,一方面给孩子社交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5、13岁,关门自由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一到青春期,都会不约而同选择“关门”、“锁门”。

放学一回到家,就关上房门,问他干嘛他不应,不乐意的话还把父母锁在门外不让进。

事实上,“关门”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很正常,就像老虎大了会撒尿圈地盘一样。

既然孩子用实际行动说“我长大了”,父母就要学会理解、接纳。

知道孩子开始有自己的小天地,就别试图撬开孩子的门。

下次要进的话,提前敲门。

允许孩子关门,才能开启他通往独立的路。

4

为人父母多年,愈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对: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我们给孩子生命,不意味着他永远属于我们的,更不应该用我们的意愿去书写他的人生。

  • 真爱孩子,就试着放手,慢慢退出孩子的世界。

站在远处守望自己的孩子,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换他美满的后半生。

*作者:哎呀妈。本文来源妈妈抱团(ID:mmbaotuan),妈妈的辛苦和幸福,我们都懂;妈妈们的成长交流平台,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平行世界四维空间真存在吗?网友:我去过阴间,在上五年级的时候

平行世界四维空间真存在吗?网友:我去过阴间,在上五年级的时候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5-06 00:07:14
马英九:我不希望台湾成为第2个香港!

马英九:我不希望台湾成为第2个香港!

老范谈史
2025-06-24 21:07:05
我断了孙子9100房贷后,孙媳立马掐断每月4500生活费,孙子跪地哭

我断了孙子9100房贷后,孙媳立马掐断每月4500生活费,孙子跪地哭

小秋情感说
2025-11-06 14:22:51
94分钟遭绝平!阿森纳2-2爆大冷,10连胜被终结,利物浦曼城利好

94分钟遭绝平!阿森纳2-2爆大冷,10连胜被终结,利物浦曼城利好

侃球熊弟
2025-11-09 03:08:21
亚洲夺冠第一人!莱巴金娜2-0萨巴伦卡,523.5万美元创纪录

亚洲夺冠第一人!莱巴金娜2-0萨巴伦卡,523.5万美元创纪录

全景体育V
2025-11-09 06:18:06
快船103-114太阳 球员评价:3人满分,4人及格,2人低迷

快船103-114太阳 球员评价:3人满分,4人及格,2人低迷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09 14:15:42
一年两针,预防艾滋病毒有效性超99.9%!吉利德长效新药迎来亚洲首发

一年两针,预防艾滋病毒有效性超99.9%!吉利德长效新药迎来亚洲首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11-06 11:38:04
婆婆让我站着吃饭,我答应,停掉丈夫每月8900的车贷后,全家慌了

婆婆让我站着吃饭,我答应,停掉丈夫每月8900的车贷后,全家慌了

卡西莫多的故事
2025-11-08 20:34:25
钓鱼岛究竟有多大?上面能住人吗?终于揭开钓鱼岛神秘的面纱

钓鱼岛究竟有多大?上面能住人吗?终于揭开钓鱼岛神秘的面纱

缘史记
2025-11-07 18:14:40
59岁巩俐在北京公园,长了皱纹头发凌乱,喝老酸奶吃糖葫芦接地气

59岁巩俐在北京公园,长了皱纹头发凌乱,喝老酸奶吃糖葫芦接地气

心静物娱
2025-11-09 10:42:25
郝蕾深夜发文,戳破辛芷蕾"资源咖"黑幕!官方发声,没给她留体面

郝蕾深夜发文,戳破辛芷蕾"资源咖"黑幕!官方发声,没给她留体面

白面书誏
2025-11-08 21:05:33
落选秀20+17+10破纪录!76人2年520万又淘到宝 恩比德也认清现实

落选秀20+17+10破纪录!76人2年520万又淘到宝 恩比德也认清现实

锅子篮球
2025-11-09 12:48:49
祖院长、曾医生、彭护士长这三个人,彭护士长才是最后的赢家

祖院长、曾医生、彭护士长这三个人,彭护士长才是最后的赢家

今日搞笑分享
2025-11-09 12:25:35
每天吃一个鸡蛋错了?研究发现:上了年纪,鸡蛋应该这样吃!

每天吃一个鸡蛋错了?研究发现:上了年纪,鸡蛋应该这样吃!

小思古典影视
2025-11-09 13:19:30
中国将迎来 “死亡高峰期”:一代人集体老去,人口天平彻底倾斜

中国将迎来 “死亡高峰期”:一代人集体老去,人口天平彻底倾斜

禾寒叙
2025-11-07 19:07:09
评分最高的10部犯罪悬疑剧:《沉默的真相》第3,第1名霸榜10年

评分最高的10部犯罪悬疑剧:《沉默的真相》第3,第1名霸榜10年

电影聚焦
2025-11-07 09:56:59
绷不住了!上海的二手房砍价越来越狠

绷不住了!上海的二手房砍价越来越狠

魔都财观
2025-11-09 08:43:54
神舟二十号救援方案定了吗?航天博主暗示:或发射神二十二去接人

神舟二十号救援方案定了吗?航天博主暗示:或发射神二十二去接人

火星一号
2025-11-08 18:26:35
官宣,豪门公布,韦世豪正式签约,2年合同,顶薪合同,娇妻期待

官宣,豪门公布,韦世豪正式签约,2年合同,顶薪合同,娇妻期待

乐聊球
2025-11-08 13:32:38
医生提醒:免疫系统“充一次电”,癌症就不容易复发了!

医生提醒:免疫系统“充一次电”,癌症就不容易复发了!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9 06:38:04
2025-11-09 14:35:00
思想聚焦 incentive-icons
思想聚焦
思想聚焦
5603文章数 662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恭喜!香港知名女星二胎生女,曾被告知染色体异常,智力恐有缺陷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17人中又有1人退出 大赞泡面好吃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17人中又有1人退出 大赞泡面好吃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剧组又回应了?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上涨0.2% C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本地
房产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天马携多款Micro-LED透明技术亮相进博会

亲子要闻

选智商,挑性格,硅谷精英开始定制婴儿?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