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提出过一个概念——“有毒的父母”。
即是说:来自父母的某些负面行为模式,会让孩子长久地生活在痛苦煎熬之中。
有的家庭,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
有的则留下了恐惧、责任和负罪感。
后者,就是对孩子过度控制、情感勒索、情感敲诈的“毒父母”。
然而,令人细思极恐的是:
许多父母可能压根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其实是“有毒”的。
所以,如果你的家庭有以下三种特征,那一定要注意了!
1、经常贬低孩子
许多父母想用打击孩子的方式,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变得更加听话、懂事、上进。
但事实上,那些父母脱口而出的差评,都成了对孩子最深的诅咒。
让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焦虑,最终,一步步走向焦虑抑郁的泥潭。
作家周国平曾写过一句话:“家里的花自杀了,遗书写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独缺少阳光和爱。”
语言暴力就像一把利刃,只会刺伤孩子的心,留下一个个鲜血淋漓的黑洞。
要知道,父母子女一场本是世上最美的缘分。
好好说话,多一点赞扬,多一点欣赏,孩子才能看到希望与力量。
2、经常对孩子卖惨,让他们心怀愧疚
在家庭教育里,有两样东西是孩子最不能承受之重。
即“付出感”和“牺牲感”。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的口头禅都是:
我每天这么辛苦,你能不能懂事点?
考这么点分,你对得起谁?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父母一味强调自己的“无私”付出,难免会让孩子心里常觉亏欠。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的“能量层级论”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就类似于手机电量。
能量层级高的孩子,像小太阳,干什么都精力充沛;
能量层级低的孩子,电量不足,做什么都无精打采。
而在负能量等级中,最可怕的就是“羞愧”和“内疚”。
喜欢卖惨的父母,就像是田间的水蛭,会一点点吸食掉孩子的内心能量。
作家冯唐说过:“一个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能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孩子当下的情绪和状态,也影响着其未来一生的走向。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孩子活在愧疚里。
父母之于子女,就像土壤之于植物的根茎。
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根茎注入营养,让孩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3、控制欲强的家庭
很多家庭里,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说的话就是: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爸妈的苦心了。”
“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难道爸爸妈妈还能害你不成?”
然而,就像心理学家李雪说的:“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没有孩子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那些被控制的无奈,被压抑的痛苦,被剥夺的自由意志,迟早有一天会彻底爆发,最终演变成一场非死即伤的战争。
别忘了,养育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而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用示范代替操控,用鼓励代替惩罚,如此,孩子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自由人生。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与榜样的力量。”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平日里的一言一行。
那些脱口而出的打压、习惯性的控制、缺席已久的陪伴……最开始,你或许只会觉得孩子变得比往常沉默了一些。
但日复一日,积累成灾。
当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失望,对自我的价值越来越怀疑时,生命的活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最终,孩子将在不被看见,不被接纳中,被抑郁的负能量彻底打败。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与抑郁之间的一堵墙,隔开绝望,撵走恐惧,守护着孩子飞向更远的天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