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试运行。
该中心依托强大的冷链供应链网络和数智化平台,将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冷链上下游产业提供高效、稳定的供应链服务,打造国际国内、上下游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鲜消费品的需求。
一列长长的美食摊位整齐排开,两侧一户挨一户的商家端出各种美食,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消费者驻足品尝——在试运行首日,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从园区遴选150多家商户举行了环球美食嘉年华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国际美食。现场不仅设有全球高端食材展区,还举行了融合多国风情的巡游表演。
玉湖冷链成都公司总经理李江涛称,截至目前,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已有超过600家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其中包括100余家源头供应商和总经销商。该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交易平台,为入驻商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采销撮合服务,试运行首日已有百余商户实现采销对接,产品进出库达2000吨。今后,该中心还将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带动更多川味食材“走出去”,把全球优质食材“引进来”,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附加值。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和成都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有28万吨级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园区,集国际食材供应链基地、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O2O数智交易平台、城市加工集配中心等核心功能一体,联动海内外及区域内食材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我国中西部与全球食材供应链的循环贯通。
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依托亚洲最大的集装箱中心站、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密集的公路交通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陆海联运枢纽资源优势。“俄罗斯的海鲜、牛肉等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喜爱,依托成都的高效开放通道,以及高标准冷链物流技术,更多高质量商品将在成都集散。”俄罗斯能源出口公司集团第一副总经理安德烈称,冷链供应链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将促进国际间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该中心是打造成都千亿级冷链产业的主要载体,构建起一个涵盖冷链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在提升区域冷链服务水平的同时,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表示,玉湖冷链构建的冷链生态圈将推动更多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依托自有数智化线上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智能管理。与传统冷链园区相比,玉湖冷链的创新交易模式和全链条增值服务,将为供应商、进出口商、流通商和采购商等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的贸易支持,提升中西部地区冷链食品的流通效率。
冲刺四季度
拉满建设“进度条”
按下生产“快进键”
成都全力推进各重大项目
快建设、快竣工,企业更是马力全开,
不断刷新生产进度条,
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起来看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工程
已有4座车站封顶
近日,备受关注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有了新进展。截至目前,已有4座车站封顶,盾构累计掘进81.3%,铺轨累计完成50.3%,车站机电装修总体完成23%。
最深基坑达52.5米
超深基坑降水成难题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工程是成都市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中线路南北走向贯穿中心城区的城轨快线,是连接成都站、成都南站、天府国际机场的交通纽带。线路全长约15.345公里,设车站5座、临江停车场1座。
临江停车场运用库
“线路穿越人民南路和省体育馆等主干道、主城区,与既有的地铁1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和8号线交叉,施工过程中多次下穿地铁1号线,还需下穿2号线、6号线、7号线和在建的13号线及17号线。”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管理一中心负责人王海介绍,项目施工以来连续攻克了超深基坑降水、极限施工压力控制及协调设备系统接口对接等新技术难题,保证线路建设推进。
基坑开挖是地铁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基坑深度越深,建设难度就越大。一般而言,基坑深度超过5米即为深基坑,35米即为超深基坑。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全线共有8个基坑,5个是超深基坑,其中,骡马市站为在建线路最深车站,达45.5米,骡~省风井为在建最深基坑,达52.5米。
开挖超深基坑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基坑降水难。成都雨量充沛、地下水丰富,多为高透水性的砂卵石地质,砂卵石地层厚度约为13米~27米,所以超深基坑往往会突破砂卵石层,进入透水性低的泥岩层。在这两种地质结构的交界地带仍存在部分地下水,无法使用常规的降水方式,降水极为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18号线三期建设者们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论证,因地制宜确定了多种降水方案,在地下水上游设置多排降水井,并在砂卵石层和泥岩层的交接地带倾斜放置降水井来增加排水面积,“引排结合”,用“巧劲儿”实现了基坑无水安全作业。
骡马市站深基坑
隧道距地面仅3米
施工力道的精准“拿捏”成关键
18号线三期工程穿越成都主城区,建筑物密集、人流量大,与既有的地铁1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和8号线交叉,施工环境极为局限。全线4个暗挖工程均临近或密贴既有运营线路施工,最“极限”时,暗挖隧道距离地面仅有3米,距离1号线仅有8.4米。
如何在如此“极限”的条件下进行施工而不影响周边环境,成了18号线三期工程面临的第二大难题。
施工现场
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便在于精细地“拿捏”力道。以车站建设为例,需要先将多根60余米长的矩形钢管柱插入地下,然后通过自主研发施工装置,使这些接近20层楼高的柱子在插入地下时,垂直精度能控制在千分之0.5以内。
18号线三期还采取了“一边挖一边盖”的方式,基坑深挖一层,就做一层车站结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锦官花城综合体项目
有望年底完成地下室及地上三层施工
在锦江区三圣街道的锦官花城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数辆大型工程车来回穿梭,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在脚手架上忙碌着,搬运建筑材料、进行钢筋绑扎等作业。
“目前,项目土方与基础基本完成,项目主体完成超过30%。”锦官花城综合体项目负责人张世勇介绍,项目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主要修建花卉市场、酒店、办公、商业、地下室等,致力打造“以花为媒”的消费、办公融合发展的高科技智慧消费新场景综合体。
据张世勇介绍,项目于今年初开工,截至目前,进度比计划进度还稍微提前了一些。“预计今年底将完成全部地下室结构施工,地上部分也将完成到地上三层施工,整个项目计划在2026年6月竣工验收,2027年年底投运。”
锦官花城综合体项目作为锦江区“六个一批”示范项目中的“落地投运一批”项目,在承担城市商业功能的同时,还兼具文旅属性、产业属性。项目依托三圣花乡“成都后花园”区域定位,以花卉为主题,辅以特色酒店、精品商业等业态,丰富拓展“文化+消费”模式,创新打造消费热点,构建项目核心发展链条,助力锦江区“1+3+3”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
抓生产赶订单
产销两旺干劲足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企业生产也马不停蹄。在位于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的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开足马力运转,操作人员干劲十足,齐心协力奏响了一曲抓生产、赶订单的奋进之歌。
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化学试剂和氨基酸衍生物及定制短肽生产商,30多年来专注发展精细高纯度化学品、氨基酸衍生物和药用辅料,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和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这个产品叫保护氨基酸,主要用于多肽药物合成的起始物料,干燥结束后,还要进行粉碎、检测、分包装。”公司副总经理刘林介绍说,氨基酸衍生物是多肽及多肽药物的核心合成原料,也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目前用于治疗成人二型糖尿病和减肥的GLP-1类药物,便是典型的多肽药物。
今年7月,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对产线进行提档升级,新改建了一套氨基酸衍生物干燥车间,目前整条生产线产能大幅提升,为公司实现全年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刘林介绍说,保护氨基酸年产量约200吨至250吨,出口占40%,销售额增长超过30%。
“今年目标是总产值达到6个亿以上,同比增长超过20%,目前已完成年度的80%以上。”公司生产运营总经理王永生表示,进入四季度,公司各生产线马力全开,不断刷新“进度条”,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 来源 | 综合成都日报、红星新闻
成都上新呐 | 舌尖上的超市:走入万家的美味军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