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公布获奖名单,这一科学界的至高荣誉,总是能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
而考虑到9月份“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GLP-1疗法的三位药物先驱荣获了临床医学研究奖,笔者忍不住在想一种可能性:
这个革命性的减肥疗法,是否能在今年同时摘得诺贝尔奖与拉斯克奖,开创科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01
拉斯克奖:诺奖的前奏?
拉斯克奖即拉斯克医学奖,由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共同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该奖项自设立以来,一直在生物医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其评选过程严谨,候选人无需自行申请,而是由国内外专业团体提名,经过层层筛选和实质性证明材料的严格审核后,最终由国际评判委员会决定获奖者。
它为何被称为“诺奖风向标”?因为拉斯克奖与诺贝尔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来,两者的评选标准高度相似,都聚焦于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对医学领域的深远影响,这种高度相似性铸就了高获奖重合度,据统计,截至2009年,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其中有68位相继获得过诺贝尔奖。
二来,两者公布获奖名单的时间相近,由于拉斯克奖通常在每年9月公布获奖名单,而诺贝尔奖则在随后的10月揭晓,这使得许多学者和观察家都会密切关注拉斯克奖的获奖情况,试图从中捕捉到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蛛丝马迹。
02
同年斩获双奖未有先例
当然,虽然笔者有这么一个想法,且同年斩获诺贝尔奖与拉斯克奖听起来颇为诱人,但实际上,能够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科学家屈指可数,这足以证明其难度之大。
拿一个我们谈到诺奖,必然会联想到的中国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女士,来说明其难度吧。
屠呦呦女士主导发现了青蒿素,在疟疾高发地区,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的患者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远超传统药物的疗效,
同时,青蒿素类药物还具备优越的成本效益比。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导致市场价格亲民,每个疗程的费用通常仅需几美元,远低于其他抗疟药物。这一特点,使得青蒿素类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地区。
而即使是这么广泛的影响力度,屠呦呦也没有能够达到同年获双奖的成就。她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后,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间相隔了四年时间。
03
GLP-1的革命性
要谈GLP-1疗法获双奖的可能性,那我们就不能不谈它的革命性。
它的出现,绝对称得上是一次生物医学领域对肥胖症治疗的深刻革命。尽管其初衷并非直接针对肥胖症,而是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尝试。
其源头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麻省总医院的Joel Habener博士正致力于研究与糖尿病相关的激素。在深入探索胰腺分泌的多种激素时,他意外地在鮟鱇鱼中发现了编码胰高血糖素基因的同时,还潜藏着两种与胰高血糖素结构相似的新激素。
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揭示了肠道激素的复杂性,更为后续研究铺平了道路。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两种新激素被正式命名为GLP-1和GLP-2,它们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血糖调节机制的理解。
与此同时,在丹麦,胃肠道外科医生Jens Holst观察到胃切除术后患者血糖异常的有趣现象,这一观察促使他深入探索肠道与血糖调节之间的潜在联系。
最终,他在人体血液中找到了与GLP-1相对应的分子,进一步证实了Habener博士的发现,并为其命名为肠高血糖素(后证实即为GLP-1)。
这些都属于天然GLP-1,其有一类对应用加工来说致命的缺点: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暂,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两种主要策略来规避了这一障碍:
一是通过抑制DPP-4酶的作用,从而有效延长GLP-1在体内的活性时间
二是研发出更加稳定的GLP-1类似物,有着鼎鼎大名的司美格鲁肽便是其中之佼佼者
最终,它也确实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发挥出了尤为广阔的作用。
而在挖掘出治疗糖尿病潜力的同时,GLP-1也展现出了多效性。
除了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外,它还对多个器官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特别是GLP-1对大脑食欲中枢的影响,为开发新型减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诺和诺德的Lotte Bjerre Knudsen博士及其团队在GLP-1减肥潜力的挖掘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通过脂肪酸修饰GLP-1类似物,显著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司美格鲁肽的问世标志着GLP-1减肥疗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卓越的减重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迅速赢得了市场与患者的青睐,一度攀至“药王地位”。
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之一,司美格鲁肽通过模拟GLP-1的生理效应,实现了对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
在临床研究中,司美格鲁肽不仅展现出了良好的减重效果,同时还在血糖控制、心血管健康等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改善作用。
针对肥胖症,GLP-1疗法的优越性在于其多靶点、多机制的综合作用。它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还能通过促进能量消耗、改善脂肪代谢等多条途径促进减重。此外,与传统减肥方法相比,GLP-1疗法在其本身的安全性、耐受性方面表现出色。
但最近,JAMA Network Open上有研究发现使用司美格鲁肽可能会降低求生欲望,这一论点尚需事件以及更多临床案例来论证。
04
GLP-1的未来突破方向
展望未来,GLP-1类疗法的研发仍充满无限可能。
一方面,现行的道路可以继续深入,通过优化现有药物的结构与给药方式,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治疗成本。具体来说,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GLP-1分子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或者开发新的给药系统,如口服制剂、透皮贴剂等,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依从性。
另一方面,探索GLP-1与其他激素或药物的联合应用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药物,可以拓宽GLP-1疗法的适应症范围,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这种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风险。
此外,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发展,基于个体遗传背景、代谢特征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将成为未来GLP-1疗法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基因检测、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可以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End
写在文末
综上,笔者想给出自己的结论:
虽然同年斩获诺贝尔奖与拉斯克奖的难度极大,但GLP-1疗法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以及其展现出的广泛临床应用潜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无疑为这个“第一次”提供了可能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