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韩国制造,很多人会想起三星手机、现代汽车,却很少有人知道,韩国钢铁技术和产量也是位居全球第六,产量达到6700万吨。我国的钢铁生产量连续28年位居全球首位,2023年达到了10.19亿吨。
如果拿韩国和我国比钢产量那确实是显得太欺负人了,我们就拿与韩国隔海相望的我国工业大省山东来比吧。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在钢铁产量和发展趋势方面孰强孰弱?
韩国钢铁产业的辉煌与挑战
60年代,韩国政府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以工业立国,钢铁成为关键的基础产业。进入70年代,韩国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上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钢铁产量每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据统计,1970年到1997年,韩国钢铁产量猛增至超过4000万吨,跃居世界前列。
祸不单行,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次重创世界经济,韩国钢铁如同遭遇了“组合拳”,产量和消费量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回到1997年之前的巅峰状态。不过韩国钢铁产业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位置。
漏偏逢连夜雨,中国钢铁的崛起更是让韩国钢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步削减。曾经的优势出口市场被逐渐蚕食,2014年,韩国钢铁出口量达到3230万吨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到2023年仅剩2700万吨,五年时间锐减了五分之一!
面临着内忧外患,韩国钢铁依然手握着三张“王牌”。浦项制铁,这家年产能超过4000万吨的韩国钢铁巨头,凭借着独创的FINEX炼铁工艺和无头连铸及轧制技术,在全球市场上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
现代制铁也不甘示弱,其年产量在2000多万吨,特别是在高级钢板的生产上,现代制铁采用的技术使得碳排放量减少了30%以上,代表着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向。东国制钢则凭借着强度是普通钢筋两倍的千兆帕级钢筋产品,稳坐韩国国内钢筋市场的头把交椅。
韩国钢铁产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技术,却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随着韩国城市化进程的完成,国内钢铁需求开始显著下降。韩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在迅速从钢铁密集型产业向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转型,这进一步拉低了钢铁产业的需求。
山东钢铁的后来居上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在韩国钢铁陷入发展瓶颈的时候,与之隔海相望的中国山东,却在钢铁产业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鲁”力旋风。经过多年的整合和优化,山东钢铁产业形成了以济南钢城基地和日照基地为核心的“双子星”格局。
济南钢城基地可是个“老字号”了,早在70年代就扬名全国。H型钢、齿轮钢、优特钢,这些高精尖的钢铁产品,济南钢城基地样样拿手。而日照基地,则是后起之秀,2013年才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却在短短几年内就发展成为年产钢850万吨的精品钢生产基地。
要说山东钢铁的“杀手锏”,还得数日照钢铁集团。这家企业眼光独到,斥巨资引进了5条国际先进的ESP生产线,还配套建设了9条酸洗、镀锌、平整生产线,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ESP生产基地。
提到山东钢铁,还有鲁丽钢铁、石横特钢、泰山钢铁集团等十余家企业也必须提到。以鲁丽钢铁为例,这家公司多年来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每年生产的钢铁量都在业内遥遥领先。石横特钢、泰山钢铁集团等公司则在特种钢和高端钢材领域有着强大竞争力。
山东以其卓越的产业布局和庞大的产能,展示了强大的竞争力。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省共生产钢铁745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2%。这个数字让山东成为全国第三大钢铁生产省,是其产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谁掌握了原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
在钢铁产业的世界里,铁矿石无疑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原材料。可以说,谁掌握了铁矿石,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之一,韩国虽小却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铁矿石进口体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可谓是“巨大”二字都不足以形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了超过10亿吨的铁矿石,其中主要来源地包括澳大利亚和巴西。为应对铁矿石的卡脖子事件,我国最近也加快和加大了对铁矿石的探测和开采力度。
韩国钢铁业在全球钢铁市场上的地位不容小觑,2023年,韩国共进口了大约8000万吨的铁矿石,主要来源同样是澳大利亚和巴西。韩国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比中国还要严重,加之资源匮乏和钢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这一问题显得尤其棘手。
铁矿石价格的浮动不仅影响钢铁企业的利润,更直接影响市场布局。由中国宝武联合相关单位打造铁矿石价格指数力求摆脱对国际矿石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和在铁矿石定价中占据更大的话语权。这种主动出击的策略让依赖进口铁矿石的国家如韩国,面临更多变数和挑战。
产量只是表象,技术才是王道!
中韩两国的钢铁产业表面上互相竞争,深层次来看,这场“钢铁巨人之战”真正的较量在于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和环保减排方面的实力对比。产量虽是亮眼数据,技术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浦项制铁首创的FINEX熔融还原炼铁工艺,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技术通过将铁矿石和煤直接还原,避免了传统高炉炼铁的问题,大大节省了能源和时间。
年产2000多万吨高级钢板的现代制铁,其低碳排放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碳排放量较传统高炉生产减少了30%以上。这些技术为韩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口碑,让他们在应对环保法规时也更加从容。
反观我国的日照钢铁集团也不甘落后。日照钢铁凭借其ESP薄规格轧制技术,已经在全球钢铁技术的前沿站稳了脚跟。这种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特别是全球最大的ESP生产基地的建设,更是彰显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野心。凭借着这些技术优势,日照钢铁在集装箱用耐候钢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业界翘楚,成为同行竞相学习的对象。
技术上的较量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还需要在实际生产和市场应用中不断验证和优化。韩国的钢铁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节能设备,创新性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中国的钢铁企业则通过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和工艺改造,力求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绿色节能。
结语
中韩两国钢铁产业或许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在全球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技术和创新将决定谁能笑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