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钞”300万亿元,物价为什么不涨?

0
分享至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个财经方面的重要数据,对比着看,很有意思。

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过去2个月中国广义货币M2数据;

另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过去2个月中国CPI同比数据。

从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上来看,刚刚过去的3月份和4月份,中国广义货币M2总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300万亿元以上,分别是304.7万亿元和301.1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的CPI同比涨幅(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是0.1%和0.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choice

哪怕就观察2022年底到2024年3月份,16个月时间,中国的M2扩张了38万亿元,但神奇的是,自2023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指数涨幅,从未超过1%,甚至有近一半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是一个种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故事么?

有人可能会说,印的钞票,进入资产价格里了呗!毕竟,前几年不是有大领导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嘛!

这个理由,放到前几年说,是可以的。

因为那个时候,虽然物价也没怎么涨,但房价一直蹭蹭蹭的涨,所以,房地产是蓄水池的言论可谓是深入人心。

但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的股市是暴跌的,我们的房价是大跌的……

这,这,这,这,中国印出来的钱,都去了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昨天的文章中,我已经明确说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广义货币扩张,主要都来源于贷款的扩张。

贷款创造存款,存款统计为广义货币,只要贷款总额度一直涨,那么,广义货币的总量也就会一直涨、一直涨。

这么说来,货币就可以自由的无限扩张了?

不是。

请注意,贷款创造存款,但你得先有人去贷款啊!

而且,任何一个国家,货币想要拥有信用,这个贷款,基本都应该是能正常偿还的贷款,也就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借款人,不能是那种“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的思路,否则的话,一个人或企业,直接贷款100万亿元不用还,信用货币早就没有一分钱信用了。

既然贷款都是要求偿还的,那么,当一个社会合格借款人越来越少,甚至,合格借款人新贷款的额度,还没有偿还的贷款额度高,那信用货币的扩张,也就到了一个临界点了。

这个临界点,我将之命名为“债务通缩拐点”

能够从金融系统贷款的合格借款人,只有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因为,整个社会只有这两个部门是真正创造财富的,金融部门是资金中介,政府则是分配财富的),那么,从整体上看,当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债务到达一个很高的水平,这时候,一方面他们需要偿还的贷款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他们能新承担的债务却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债务通缩拐点就不可避免的来临了。

到了这个时候,因为太多的人和企业需要偿还债务,所以整个社会都会陷入“缺钱”的境地,因为整个社会都显得“缺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非必须的物质消费欲望,会大大降低,一方面很多人缺钱,另一方面很多人降低了非必须消费欲望(所谓的“躺平”)……

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个时候,全社会的生产,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在继续增长的话,那就意味着,社会上“过剩”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整个社会债务高企,人们的消费欲望在逐步降低,生产还是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缺钱,在这种情况下,你说说物价怎么可能涨起来嘛?

当然,口说无凭,我还是拿数据来说话。

(1)关于债务高企

关于全社会债务高企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有1992年到现在居民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数据。


数据来源:CNBS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从2023年初到现在,中国的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都在不断攀升到达历史新高,目前(2024年一季度)都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说的是,图表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水平,包含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债务,加上这些债务之后,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没有之一。

(2)关于消费欲望降低

在这里,我直接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变化来表示。

根据过去很多年的规律,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化同比(不考虑物价因素),始终保持一个7%-15%的增速,但是,哪怕抛开疫情期间增速暴跌暴涨不说,自2022年以来,整个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化增速开始在低水平上大幅度波动,而平均值更是降至不足5%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

(3)关于生产越来越多

生产越来越多这事儿,看GDP就够了,因为,中国的GDP统计就是采用的生产法,只要实际GDP在增加,那就是生产越来越多。

当然,有人可能说,GDP数据统计上有虚报情况,不能代表生产越来越多,那就只能用发电量、集装箱吞吐量、粗钢产量等数据来说明。

投资人丁昶,曾专门统计了2017-2023年中国经济7种上游实物和7种下游实物的产量,将2019年的产量设置为1,归一化之后是下面的这个表格。



很显然,从经济上游的发电量到粗钢、原煤、有色金属、玻璃、乙烯、玻璃、水泥,再到经济下游的彩电、空调、汽车、房屋竣工面积、民航和铁路旅客人次、快递数量,2023年都是明显高于2019年的,而且从2022年到2023年大多也都是增长的。

这可不就是“生产越来越多”吗?

(4)关于很多人缺钱,深陷债务麻烦之中

这个,应该不需要我拿什么数据出来吧?大家从自己身边应该都能感受得到。



正是在以上因素共存的情况下,哪怕在国家的刻意推动之下,贷款创造存款的逻辑链条还在,广义货币供应甚至还是在持续增加(只是增速减缓了),但人们却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而新“印”出来的货币,也只是进入到了极少数人和企业手中,并不会带来物价的增长。

其实嘛,这种广义货币总额狂涨,物价不涨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在经济学中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形容这种情况:

流动性陷阱。

更重要的是,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已经给我们展示过了类似的前车之鉴。

1990年到1995年,日本的M2货币从460万亿日元,增加到1995年的540万亿日元,增加近20%,但日本的物价,却基本没有上涨,甚至还在下跌。





简单来说——

施政者希望通过鼓励贷款、增加广义货币供应,实现物价的温和上涨,然而,在中国居民和企业部门债务到达极限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债务通缩,却在拉着社会物价向下。

最终的物价,就是印钞导致上涨和债务引发下跌拉扯下的表现而已。

这就是中国印钞300万亿元,物价却基本不涨的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再热5天!山东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中西部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

再热5天!山东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中西部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

闪电新闻
2024-06-16 16:36:05
0:3!日本女排和美国女排做局!一箭双雕!干掉荷兰女排与加拿大

0:3!日本女排和美国女排做局!一箭双雕!干掉荷兰女排与加拿大

开心体育站
2024-06-16 23:10:23
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球队替补,拿着300万底薪,为什么都叫他巨头

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球队替补,拿着300万底薪,为什么都叫他巨头

球毛鬼胎
2024-06-15 15:10:53
城市资本力丨新一线城市苏州A股一季报:集体重研发,近2成企业净利润翻倍,东方盛虹营收第一

城市资本力丨新一线城市苏州A股一季报:集体重研发,近2成企业净利润翻倍,东方盛虹营收第一

时代商学院
2024-06-16 17:11:38
泽连斯基这一幕,让人看得格外感慨

泽连斯基这一幕,让人看得格外感慨

牛弹琴
2024-06-17 07:24:13
初二女儿端午节轻生,父亲看着两箱试卷痛哭:我知道问题所在了!

初二女儿端午节轻生,父亲看着两箱试卷痛哭:我知道问题所在了!

青栀伊人
2024-06-15 22:00:45
同村人评价火爆全网的“数学天才少女”:孩子聪明又懂事

同村人评价火爆全网的“数学天才少女”:孩子聪明又懂事

央广网
2024-06-16 00:30:04
只用一招就化解了周也的塌房危机:51岁的李冰冰果然厉害

只用一招就化解了周也的塌房危机:51岁的李冰冰果然厉害

娱记掌门
2024-06-17 04:40:13
两性疑问:为什么男生更喜欢从后面来

两性疑问:为什么男生更喜欢从后面来

坟头长草
2024-05-30 16:33:38
一个家庭最大的内耗,是这种无效“提醒”

一个家庭最大的内耗,是这种无效“提醒”

新东方家庭教育
2024-06-13 15:50:03
世界杯危!2.53亿身价尼日利亚平世界第149输第97,4轮3分小组倒2

世界杯危!2.53亿身价尼日利亚平世界第149输第97,4轮3分小组倒2

直播吧
2024-06-16 19:21:20
卡罗拉发起最后反攻:7.98万起!要和比亚迪刚到底?

卡罗拉发起最后反攻:7.98万起!要和比亚迪刚到底?

汽车扒壹扒
2024-06-15 21:28:33
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处分!网传举报的是留学生,当事人回应!

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处分!网传举报的是留学生,当事人回应!

远荐
2024-06-16 15:08:00
仅一周时间,国足抽得上上签,四支鱼腩队相伴,世界杯近在咫尺。

仅一周时间,国足抽得上上签,四支鱼腩队相伴,世界杯近在咫尺。

刺头体育
2024-06-16 23:42:22
土耳其女排2-3中国女排,赛后主帅桑塔雷利说了几句肺腑之言

土耳其女排2-3中国女排,赛后主帅桑塔雷利说了几句肺腑之言

百里无心
2024-06-16 10:32:36
欧洲杯1夜2纪录!20岁巨星霸气庆祝:飞身冲顶,4万人狂欢

欧洲杯1夜2纪录!20岁巨星霸气庆祝:飞身冲顶,4万人狂欢

叶青足球世界
2024-06-17 03:31:31
一代女神“余音绕梁”: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特展举办

一代女神“余音绕梁”: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特展举办

澎湃新闻
2024-06-15 16:56:28
妻子出轨坚持要离婚,被丈夫拿运动鞋抽打伤重身亡,丈夫获刑10年

妻子出轨坚持要离婚,被丈夫拿运动鞋抽打伤重身亡,丈夫获刑10年

潇湘晨报
2024-06-16 19:10:07
最新积分榜:中国女排3-0完胜波兰排第6,巴西12连胜排第1,德国横扫

最新积分榜:中国女排3-0完胜波兰排第6,巴西12连胜排第1,德国横扫

开心体育站
2024-06-16 23:32:27
“谁上谁吃亏!”这两类985大学,张雪峰老师提醒:最好别去

“谁上谁吃亏!”这两类985大学,张雪峰老师提醒:最好别去

妍妍教育日记
2024-06-16 12:55:45
2024-06-17 08:24:49
路财主
路财主
让你的钱,更聪明一点点
972文章数 616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头条要闻

美军与胡塞武装在红海攻防 美海军官员表示"扛不住了"

头条要闻

美军与胡塞武装在红海攻防 美海军官员表示"扛不住了"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科技要闻

OpenAI可能会迎来重大变化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亲子
房产
公开课

教育要闻

高考志愿: 英语专业值得报吗?驻美记者分享求学求职经历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亲子要闻

玩这个游戏的都是勇士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