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仕忠︱山乡物语(一):童趣物语

0
分享至

孩童时代,快乐无边。纵然生活无比苦涩,因为有着赤子之心,阳光灿烂,回忆起来依然美好。孩子们听故事里而得到喜悦,有时候一不小心,也成了故事中的主角。

外婆,早我认得路了

六七岁的小外孙,在外婆家住得八九天,十分想妈妈,吵着要回家。

外婆生气了:“说得好好的,要你来陪外婆。要回,你自己回。”

“可我不认得路啊。”外孙可怜兮兮地央求道:“外婆,你送送我么!”

“好吧,真拿你没办法。那就只送一段。”外婆说,“到时候你认得了,就自己回去!”

于是外婆戴上草帽,背上包袱,带着外孙,穿过田畈,爬过低岭,转过石桥,经过几处村庄。外婆一路介绍,一路问外孙认得路否,外孙则紧张地拉着外婆的手,一路摇头。

走得十五六里地,外孙忽然蹦了起来,原来已经走到村口,看得见自家的屋子了!

外孙兴奋地喊道:“好了外婆,早(这下)我认得路了!”

还不等外婆反应过来,外孙就用小手用力地推着满头是汗的外婆,说:“外婆,早你好回去啦!”

外婆只好一脸尴尬地看着这个呆外孙。

这是我小时候家里饭桌上的故事之一。我们经常把“外婆现在我认得路了”,当作“典故”来用。后来,连我太太也会用了。

【回音壁】

马莎(暨南大学):认得路的小朋友就是老师吗?(偷笑)

吴存存(香港大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两个这样的典故。

高薇(中山大学):原来每个家庭都有一些津津乐道的“梗”。大概每当提起这个典故,大家都会忍俊不禁吧,家里氛围其乐融融。

蒋思婷(中山大学):充满了童趣。不是天真的小朋友还真说不出这种话来,外婆怕是又无奈又想笑的吧。

吴银惜(中大校友):我女儿正处在小外孙的年纪,每天都能感受这种对大人来说略显“尴尬”的天真直爽。但回过头想,会心一笑。

杨惠玲(厦门大学):读着读着就笑了,但笑着笑着又落泪了。黄老师和外婆的故事碰触到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尘封已久的记忆在瞬间复活。三十年前去世的外婆,疼爱我和兄妹们的外婆,颠沛一生,没能重回故乡的外婆,往事如烟,恍如隔世,让我久久怀想。

倪彩霞(中山大学):小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说话是直接的。难得的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童年的回忆总是温暖的,老师的文字质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力量。

邹双双(中山大学):现在要回家,得走一段村路,搭县际公交,乘地铁,坐高铁,再转地铁……外婆送不了,外孙只能无奈地继续陪着外婆啰。“外婆早我认得路了”真已成“典故”。

虞卓娅(杭大同学):这小男孩着实可爱。因为思母心切,所以执拗地要回家;因为看见自家屋子的极度欢欣,所以竟没想到请外婆一起进去;在外婆陪伴十五六里路途后“好了外婆,早我认得路了”的那份自信,令人忍俊不禁。至于“外婆,早你好回去啦”,除了心中的欣喜和自信,怕也是对外婆“只送一段”的承诺吧。

李凌云(中山大学):哈哈,好有趣的小故事。小朋友的思维如此简单直截,可以直接从熟悉的起点跳到熟悉的终点,而对于中间的过程毫不挂怀。

仔细想想,其实人生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到达了目的地,但中间走过的陌生曲折的弯路却被忽略,甚至连走路的人自己都认为那是没有必要的,而不会想到那是到达目的地所必经的路途。我们可能也会像高兴地让外婆回家的孩子一样,忘记一路上指引和陪伴着走过来的引路人的作用和功劳。

黄仕敏(家姐):我记起来啦。这是一件实有的事体。是天月的囡,她外婆从汪家坞把她送过来,到了村口我家的那座毛坑屋旁边,她认得路了,就说了那句话,要把外婆推回去。外婆说:“我气都气煞啦。都到得门口头了,她话要我回去!”

啊呀姆妈哎,佢翻过来了也!

父亲捉得条大半斤重的大鲫鱼,母亲安排着煎来吃。五六岁的囡囡眼里发馋,手指含在口里,口水都顺着指头滴落。但家里有远道而来的“人客”,小人头不能上桌。

母亲细声劝说:“囡囡听话,勿要上桌。这鱼介大,客人只会吃一面,你就吃另一面。”

囡囡乖乖地点点头,又有些不放心,就爬上楼梯,静静地坐在中段。村里的楼屋,正屋灶间边上是一个五六尺宽的“弄”,专门安置楼梯。坐在楼梯中段观看,八仙桌上的动静,一清二楚。

桌上本就只两碗蔬菜一碗鱼。鲫鱼是红烧的,焦黄色,横躺在大碗中,头尾翘出了碗沿。客人顺着鲫鱼的肋骨,用筷子撕下一小缕白色的肉丝,在汤汁里沾一下,吃来甚有滋味。于是撕得一缕又一缕,直到一面撕光,意犹未尽,就夹起那鱼,翻了一个身。

囡囡看得真切,顿即大叫起来:“啊呀姆妈哎,佢(他)翻过来了也!”


插图:潘丹

这是在小时候家里饭桌上,父亲、母亲常给我们讲的故事之一。

我后来与内子同看台湾电影《稻草人》。影片中,主人家租种城里亲戚的田地,那亲戚来乡下,女主人备得一条鲜鱼,请其独自一桌享用。见几个孩子眼馋,女主人也是这般劝说的。

因是在海边,只有平屋,所以三四个孩子躲在门外,隔着门缝偷看。我看到这个熟悉的场景,就猜到了后面的情节与话语。

果然,当那客人把鱼的另一面翻转时,最小的女孩忍不住哭出声来:

“呜——,阿母你骗了我也!”

【回音壁】

刘勇强(北京大学):半斤鲫鱼八两泪。

华玮(香港中文大学):您的文章总这样有趣、有温度。

庄清华:这篇我好喜欢!画面感很强,空间的安排又特别好!那个坐在楼梯中段静候客人适可而止的囡囡,又可爱又让人心疼。故事既写儿童无邪的天性,也顺带出那个时代的困苦和艰辛,令人感叹。

廖智敏(中山大学):读研时选修过电影课,老师是台湾人,给我们看了不少台湾地区电影。早期拍的日据时期题材,有些场景特别真实。有时觉得那不仅是创作,而是记录。读老师的文章也有这样的感受:幸好还有人记得过去那琐碎的温情,让那些片段通过另一种形式留存下来,被后人看见,不至于随风而去。

李晓红(中山大学):童趣洋溢,尤其囡观人客吃鱼,简直心要吊到嗓子眼……虽然现在好像不缺食物,但如果好吃的东西有多人共享,也会产生类似紧张。

蒋思婷(中山大学):想起我小时候,有亲戚过来拜年,带了“旺旺大礼包”,十分眼馋,但妈妈说不可以当客人面拆开礼品,等客人走了再吃。结果被亲戚家的小孩子拆开了,我当场就哭了起来。

李凌云(中山大学):小小饭桌,承载着多少悲欢冷暖和人情世故。看了老师的文字,也想起我家的几个饭桌故事:

故事一:“狗扛线”。外婆说,从前有一对父子去吃席,父亲事先叮嘱馋嘴的儿子说:我给你身上拴一条细线,只有我扯一下线,你才能动一下筷子。儿子点头说好。到了地方、上了饭桌,所有人都还没怎么动筷,只见那儿子一会儿站起来夹一块肉,过一会儿又站起来夹一块肉,如此反复多次。父亲脸色铁青,终于忍不住质问儿子,儿子却感到很委屈:我正是听你的话,线一扯就动筷子的啊!父亲低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桌子底下钻进来几条狗,都在等着抢人们吃剩扔下的骨头,正是它们一直在拌着那根线。

故事二:“阿奶喜欢吃饭汤”。外婆说村里有一家人,奶奶对孙子极其疼爱,一直是将锅里不多的米粒全部捞出来给孙子吃,自己只喝很稀的米汤。孙子长大后,村里人对他说:你奶奶真惜(疼爱)你啊,以后要多孝敬奶奶。他却十分不以为然地说:才不是呢!我阿奶喜欢喝饭汤,从小就把我的饭汤全部倒给她自己喝掉,都不肯给我留一点。众人闻之无语。

故事三:“吃鱼身”。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吃东西很挑剔,吃鱼不吃头尾、不吃内脏。有一次她煎了一条鱼,问我要吃鱼头(这一半)还是鱼尾(这一半)。没想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要吃鱼身!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从饭桌故事里,也能看出多少世事变迁啊。

杀倒勿杀,嚇倒嚇煞

时近年关,村里人杀鸡宰鸭,喜气洋洋,准备过年。而家禽一族,则心头惶惶,不知灾祸落到谁个头上。

鸭妈妈张罗着把孩子们藏起来,趁人不注意,悄悄地躲在水缸之后,在两缸所夹之缝隙,俗称“缸弄”,不时探头探脑。

不意那戆头鹅早就瞧见了。待得主人出来捕捉家禽,那笨鹅扬起头,用嘴指点方向,大声嚷道:“缸弄!缸弄!”群鸭闻声,颤抖不已,声不敢出。

幸好,只有那总喜欢炫耀漂亮翎毛的大阉鸡被捉去餐了薄刀。于是院中复归平静。

群鸭举翅加庆,虚抹冷汗,齐声嚷道:“杀倒勿杀,嚇倒嚇煞。”


插图:潘丹

嚇,即“吓”,我们读作“he”入声;“煞”(shā),同杀。

建新同学观后,说小时听外婆讲过,有另一版本。道是主家来客,私议,来客礼多,就杀鹅;礼少,则杀鸭;更少,便杀鸡;空手,则不杀。闻客敲门,鸭子吓得躲进缸缝,傻鹅大喊:“缸弄,缸弄。”客人进门,未带礼物,母鸡大喜道:“空手来咯!空手来咯!”最后主家并未动刀。鸭子们遂放下心来,齐声嚷道:“杀倒勿杀,赫倒赫杀!”

【回音壁】

郑广宣(杭大同学):你这里的阉鸡,浙江很多地方都叫“线鸡”。这个“线”,也是浙江特有的叫法,这字就用“线”吗?

黄仕忠:应是“先刂”,xiàn。解释:阉过的鸡。辞书说出自粤语,其实南方各地都是这么说的。两缸之间,等于乡下或上海人讲的“弄堂”;“缸—弄”,前一字重音加长,后一字短促,鹅叫的声音相近。

张丽萍(中学校友):哈哈哈,好有意思。“杀倒勿杀,嚇倒嚇煞”,我现在也在用的。

李健(河北大学):惊险与童趣共存,拟声与寓言并举。

杨伟业(南京大学):哈哈哈,这种拟人化的小传说好有趣,“杀倒勿杀,吓倒吓煞”用当地方言念起来应该会有一种更形象的效果吧?我小时候倒是听过一个整理版本,是过年要杀牲了,从羊开始,羊说羊毛年年剪得多,为何不杀鹅。鹅推鸭,鸭推鸡……每个动物都说自己有用不能杀,最后推到猪。猪没办法了,只能说:“今年人人都快活,为何只杀我?”

撒在新扫地里

新春届至,主人告诫家禽们,开春之后,粪便不得乱撒,须当撒在青草地里。

鸡妈妈误把“青草”听成“新扫”,遂告诉孩子们:“主人说了,鸡屎要撒在新扫地里。”

乡下之景,主人才得把屋里的垃圾、粪便打扫干净,鸡群就又冲了进来,争先恐后地把粪便拉在上面,便是鸡妈妈误听主人话语的缘故。

而主人家见鸡群所为,以为群鸡故意耍赖,不听教诲,气得举着扫箒,满地追打,于是满园中鸡飞狗跳。

附记:以上两则为萱堂所述。2008年春,吾萱“二七”忌日,记之以表哀思。

【回音壁】

马莎(暨南大学):好温馨可爱的小故事呀 。

陈艳林(南昌大学):两则家禽故事,天趣盎然,江浙风物,果然新奇。

蒋思婷(中山大学):奶奶真是个充满爱心的人。这是两则童话式“谐音梗”笑话。

冬天的蛇

冬日静夜,月色朦胧,阿兴阿黄,二人结伴为伍,缘山道拨草丛而行。

阿兴忽然惊叫一声:“有蛇!”

阿黄附和说:“哎,我似觉听得‘悉索’一声。”

阿兴停步审视:“好像是条死蛇也。”

阿黄说:“嗯,我也闻到了一些臭味。”

阿兴再仔细一看,哈哈大笑:“原来是一根草绳!”

阿黄长长地舒一口气,道:“我说嘛,冬天哪里来的蛇!”

【回音壁】

李健:缘心体物,心动物成。

蒋思婷:像是在说相声,这阿黄就是一位机敏的捧哏。

姜乌子与铁丝草

姜乌子系块茎状植物,其叶似兰草,根茎外形如黑枣,大小亦相似,外层有黑色纹衣,内里肉质色白,颇为坚韧,可以入药。此草尤其耐旱,纵在干燥之沙丘上,也能生长自如。

铁丝草,春日雨后,菜蔬薯麦尚未生长,它便从地里冒出头来,细茎茸茸,碧绿娇嫩,我小时候常去割取,用为雏鹅、幼鸭、小鸡之食。其后枝蔓伸展,交叉密实,网住地面,经夏日,历三伏,枝蔓转为黑色,如铁丝般坚韧,手扯不能断,遂得此名,亦极耐旱。

此二草生命力极旺盛,擅长与庄稼争空间及地力,居杂草之首。

姜乌子自炫道:“农人将我掘出,晒干,售至药店,在抽屉内关得三年,撮而为药,煮得三道后,弃于阴沟,又复连同阴沟之泥,壅作肥料,担而撒至地头。然待得来春,吾便生长发芽矣!”

铁丝草则道:“农人将我锄起,挂于桑树之上,晒成干草。再堆成一堆,以火燃之。惟得残茎碎条,残留于世。待农人将此草灰撒于地里,来春吾便重生矣!”

农人闻之,无可奈何。

【回音壁】

廖智敏:姜乌子与铁丝草,于农人而言是该被除掉的杂草,于它们自身而言,却靠坚韧为自己赢得生机,挺值得学习的——被弃阴沟、被火烧身也不气馁,蛰伏一段时间(可能会很久),待到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再伺机重生。切不可在逆境之时自暴自弃,而将残存的一丝希望也磨灭。

蒋思婷:以夸张的方式来作炫耀,但也可见生命力之强大,确实要令农人头痛了。

练美琪(中山大学):以前只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姜乌子与铁丝草又煮又烧,仍然能复活,生命力太顽强了。

【总回音】

孙启军(《羊城晚报》):有趣。

郑尚宪(厦门大学):老汉聊发少年狂!

云亮(中大同门):写了几十年论文,老来却生发许多鲜活生趣!有丰子恺的画风哦。赤子之心,始终不泯。

黄仕忠:@云亮 学术的八股,压抑了天性。老来终于可以不看别人的眼色了,所以重觅童心。

沈金浩(深圳大学):文风丕变。

郭梅(杭州师大):哈哈,寓言啊!

赵素文(中国计量大学):看得很乐,意趣十足。

倪彩霞(中山大学):家乡的一草一木,一鸡一鸭一鹅,在您笔下仿佛都有了人一般的生命,还有那条鱼,仿佛在盘中自个翻了个身。老师的文字,温润,如春风掠过,好生喜欢!

谢景蕴(表嫂):拟人化的手法来夸张这些动、植物好可爱。

吴敏(东京友人):这篇将人畜草集为一文,别出心裁。那以家畜口吻写的“杀倒勿杀,吓倒吓煞”之语甚是逗人,我用方言连读了三遍,大笑。那姜乌子和铁丝草,未见过者不知其啥模样,经黄老师神笔一挥,竟能想象出八九分来。两草的对话还让人知道了其价值。

杜雪(北京语言大学):您写的乡间“童话”,真是妙趣横生!读来有种汪曾祺小品的风味。字句之间又无不浸润着对家乡的情感,对幼时生活的美好回忆。前两天,我因为看到了过去和朋友的照片,也偶有感悟,写了几句感慨的话。我觉得或许也能与您此篇共鸣,也复制过来和您分享吧:世上绝大多数日常的时光,只是延续了生活本身。只有为数不多的某些“闪着光”的日子,会在此后长久的年华里,成为心底那一小块拾起便甜的糖。它们并不是那些世俗的高光时刻,而是那些浮上心来的人和事的寻常瞬间。

章丹晨(伦敦大学):五个故事都太生动有趣了,不得不佩服方言的感染力。我们宁波话里也有“阿青阿黄”的说法,可能阿兴(青)和阿黄确实是浙东民间故事里的“表情包”吧。

李凌云(中山大学):原来小小的童年故事记录下来,也能拥有如此生动的趣味。后面的几则,颇有古时寓言故事的味道。

黄仕忠:本来也确实是乡下人讲的寓言。但变成城里人看,不太容易讲好。因为语境不同。

李凌云:嗯嗯,确实。很好奇老师做了哪些调整呢?是进行了方言的转写,以及增加了一些场景介绍和说明么。乡下人讲的原汁原味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呢?

黄仕忠:就像你们同年纪或者同学校的人,一讲就明白,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讽喻之意。而别的年纪和学校的人,想要理解,便要做许多解释与铺垫,也未必能说清,也不允许长篇大论来说。

张益嘉(学生):童年物语写得好有童趣。字里行间满是古朴的韵味,大概也是加了方言的缘故,声、相、味俱全,好像在看年代小剧场。第四篇《冬天的蛇》倒是让我想起鲁迅的一篇短文《立论》,怎么说呢,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公冉然(山西师大):童年的物语,那些悠长岁月里面的片段,记忆已经模糊,但是感受依旧清晰。和玩伴之间的逗趣,那只看上去像是“蛇”的麻绳。那条好吃的鲫鱼,吃完一面忽然翻过另一面的鱼。我不了解姜乌子和铁丝草,但是听到它们的自炫和发言,也大概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忽然就能联想到台湾地区偶像剧《流星花园》的女主名字叫杉菜,韩国版则叫金丝草。朴实名字背后往往是旺盛的生命力。

陈佳妮(中山大学):童言童语中充满情趣盎然的烟火气。小故事颇似寓言,蕴含巧思,实在有趣!尤其是其中的方言土语,读来十分生动亲切。

胡鸿保(中国人民大学):是有点“特别”,叙述的风格、用词,都不似现在通常作文的样子,不是编辑者有特殊偏好,恐怕不容易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克兰突击旅营长称:哈尔科夫前线已稳定,俄军推进速度大不如前

乌克兰突击旅营长称:哈尔科夫前线已稳定,俄军推进速度大不如前

战域笔墨
2024-06-15 02:30:41
报复来了,澳大利亚大部队将来华,菲律宾的饭碗要“端不住了”

报复来了,澳大利亚大部队将来华,菲律宾的饭碗要“端不住了”

文雅笔墨
2024-06-15 21:52:03
影片中“强奸片段”的假戏真做了,这到底是艺术还是故意伤害?

影片中“强奸片段”的假戏真做了,这到底是艺术还是故意伤害?

综艺拼盘汇
2024-06-15 18:20:56
林生斌彻底恢复清白,朱小贞哥哥为其澄清,称希望回归平静生活

林生斌彻底恢复清白,朱小贞哥哥为其澄清,称希望回归平静生活

小柠娱计
2024-06-15 15:44:32
我在泰国租了个妻子看似各取所需,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真相

我在泰国租了个妻子看似各取所需,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真相

小鱼滑
2024-04-24 00:04:25
事实证明,劳塔罗发挥越好,阿尔瓦雷斯离开曼城的决心越大

事实证明,劳塔罗发挥越好,阿尔瓦雷斯离开曼城的决心越大

老乐说球
2024-06-15 10:20:21
大消息!沪深交易所,发布

大消息!沪深交易所,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4-06-15 10:10:32
徐正源:唐淼和韦世豪受伤无法出战,来上海目标是拿分

徐正源:唐淼和韦世豪受伤无法出战,来上海目标是拿分

懂球帝
2024-06-15 21:21:06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加拿大巡逻舰也到了,古巴副外长:美国未受邀请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加拿大巡逻舰也到了,古巴副外长:美国未受邀请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5 13:48:05
已经退休的“飞天将军”聂海胜,如今过着什么生活?

已经退休的“飞天将军”聂海胜,如今过着什么生活?

嘿哥哥科技
2024-06-14 20:04:14
奇迹出现了!蔡磊走出病房,不用鼻管和轮椅,正常工作气色极佳!

奇迹出现了!蔡磊走出病房,不用鼻管和轮椅,正常工作气色极佳!

八卦爱侃娱
2024-06-12 09:30:23
伊朗突然轰炸以色列,意外炸碎一国面具,巴勒斯坦最大仇人出现!

伊朗突然轰炸以色列,意外炸碎一国面具,巴勒斯坦最大仇人出现!

绝对军评
2024-06-15 05:54:02
笑掉大牙!37岁何泓姗新剧演“女儿”,喊小7岁的女演员“娘”

笑掉大牙!37岁何泓姗新剧演“女儿”,喊小7岁的女演员“娘”

八卦南风
2024-06-14 15:15:51
北京一军官娶海军美女少校为妻,2年后才发现妻子的真实身份

北京一军官娶海军美女少校为妻,2年后才发现妻子的真实身份

星辰故事屋
2024-06-05 12:16:48
荒唐却是事实丨吕迪格成苏格兰欧洲杯历史最佳射手

荒唐却是事实丨吕迪格成苏格兰欧洲杯历史最佳射手

直播吧
2024-06-15 13:20:08
7月将至,手握两套以上房子的家庭,恐要面临这5大困境!

7月将至,手握两套以上房子的家庭,恐要面临这5大困境!

山丘楼评
2024-06-15 23:06:58
沈阳“叁三里”街区开街了!

沈阳“叁三里”街区开街了!

沈阳公交网小林
2024-06-16 00:09:04
罗援:悼亲爱的父亲逝世十周年

罗援:悼亲爱的父亲逝世十周年

华山穹剑
2024-06-15 20:15:57
我担任副镇长8年未获提拔,大学同学来过后,我被提拔为镇长

我担任副镇长8年未获提拔,大学同学来过后,我被提拔为镇长

乔生桂
2024-06-07 11:04:28
新能源汽车全世界都不“玩”了,就中国在“玩”,事实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全世界都不“玩”了,就中国在“玩”,事实是什么?

创作者朱海平
2024-06-15 16:44:19
2024-06-16 05:12:49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91218文章数 50335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欧洲杯-亚马尔创纪录卡瓦哈尔首球 西班牙3-0克罗地亚

头条要闻

欧洲杯-亚马尔创纪录卡瓦哈尔首球 西班牙3-0克罗地亚

体育要闻

莱夫利,让困难为我让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孩子总是便秘 家长要注意 这几点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