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3分历史神作,5句话写透中国政治,打开人生格局(值得N刷!)

0
分享至


作者 | 柳潇飞

来源 | 无尽对话(ID:endlesscommunication)

电影《林肯》有句台词:Time is a great thickener of things.

说的就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样的书,时间不会蒸发它的价值,反而让它历久弥新,越来越有分量。

今天就聊聊钱穆先生的这本小书。


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分别讲述了5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国防兵役,以及得失利弊。制度在更迭的朝代间,有传承,有流变,在不同的环境产生迥异的影响,各有特色。

简单来概括,那就是汉代可,唐代好,宋朝差,明朝乱,清朝“脏”。


汉代,可!

秦是汉的开始,汉是秦的延续。秦汉之后,中国才有了统一的政府。所以钱穆先生认为,讲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可以直接从汉代开始。

汉代的制度,大体是可以的。

虽然,帝位是世袭的。

汉朝帝位只能由皇帝传给他的儿子,并不说明汉代制度完全是专制的,因为皇权和相权是分开的。宰相管得着皇帝,相权制约着皇权。

宰相有强大的秘书处

皇帝的秘书是尚书,编制在4个人左右;而宰相的秘书则有十三曹,分别掌管着人事任免、农桑、诉讼、交通、司法、兵役、粮草、货币等。

皇帝身边有宰相的人。

御史中丞常驻皇帝身边,向御史大夫汇报,而御史大夫向丞相汇报。简言之,宰相可以监督皇帝。

皇帝的钱归宰相管。

汉代最高的官职是三公九卿。丞相是“三公”中最高的行政长官,“九卿”全部隶属于宰相。而,“九卿”中的“少府”一职,掌管着皇室的财政。

可以说,汉皇是汉朝的最高领袖,宰相是汉朝最高的行政长官,宰相担负一切实际的政治责任。

但是,也只有帝位是世袭的,皇帝以外的官职,都不可以世袭。

点击下方视频,看政治是如何影响每个人的↓

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汉代的最高地方长官是郡太守,俸禄与九卿持平,一个在地方,一个在中央,地位不分上下。

全国有100多个郡,每个郡下面有10-20个县,郡县的首长都是通过选举任命。

从汉代开始,政府不再是封建贵族的政府,也不是军人政府,不是富人政府。

汉代政府变成读书人的政府。

这是相比战国时期,汉代制度的一个明显进步。


图 | “国学宗师”钱穆

一开始,汉代选举方式有3种:

  • 不定期的贤良,政府什么时候缺人就什么时候选举;

  • 特殊的人才,突然产生的特殊人才需求,临时选举;

  • 举孝廉,地方长官定期推举孝子和廉吏。

到后来,贤良选举和特殊人才选举逐渐式微,孝廉成为入仕的主流途径,也就是所谓的“学而优则仕”

读书人从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毕业,考试结果为甲等的可以“补郎”,进宫供皇帝选用;考到乙等成绩的可以“补吏”,回到地方郡县,有机会被推举为孝廉,到中央正式入仕。

总的来说,我们说汉代的制度还可以,原因有:

  • 民主的机制:皇权之外有相权;

  • 平等的趋势:入仕机会向读书人开放;

  • 经济上减负:徭役赋税比战国时期低;

  • 国防有准备:“全农皆兵”。

但汉代制度也有不足:

  • 皇权和相权之间没有成文的制度,遇到雄才大略的皇帝,相权会被挤压,天平向皇权倾斜;

  • 郡县长官举亲不举贤,举孝廉变味了,形成“世族门第”;

  • 赋税降了,农民得不到好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军事训练简略,调动不便,“全农皆兵”有名无实。

汉代往后,魏晋南北朝始终没有像样的政府,也没有像样的制度,直到唐代。

点击下方链接,一本书讲透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唐代,好!

在书中的5个朝代里,唐代制度算是最好的。

顾炎武走过很多地方,他发现,“只要看见一条大路,路基筑得坚实平坦的,询问查考,多半是唐代留下来的。只要看见一座大城,坚厚雄壮,一经询问查考,也多半是唐代留下来的。”

盛唐气象可见一斑。


图 | 钱穆在北大课堂

唐代人换了崭新的一套制度。

宰相从“领袖制”变成“委员制”。

汉代的一个宰相,约等于唐朝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拟定诏书;门下省负责覆核,有反对权,称为“涂归”、“封驳”、“驳还”;诏书拟定、覆核之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

尚书省下又分为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不同的阶段,六部的排序有所差异),分别负责人事任免、民政和户口、宗教和教育、军事、司法、建设等。

监察权从相权中独立出来。

在汉代,御史大夫有监察权,向宰相汇报;在唐代,监察权由御史台享有,御史台是独立的。

唐中宗之后,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到了唐德宗,尚书六部每两部分别设立“御史监察”,“监察史”、“观察史”、“节度使”,监察地方行政,地位高于地方长官。

选举制度前所未有的开放。

唐代的科举制度变成自由报考,“怀牒自列”,不再是由地方长官推举。身家清白,非商非工的人都可以报考。

唐代的科举制度,将机会从“世族门第”中开放出来,是很大的进步。

唐代人设立唐代制度,创造了有声有色的唐朝。

权变成委员制,更加分散了;选举变成自由报考,更加开放了;赋税变成“租庸调”,更加低了;全农皆兵变成“全兵皆农”,更高效了。

钱穆先生认为,唐代人更高明:

他可以许你过富,却不让你过穷。汉代人似乎不太高明,他只注意不让你过富,而没有法子防止一般劳苦下层民众陷于过穷。


但唐代制度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弊端:

读书人成为政治脂肪。

报考人数没有限制,知识分子为了走上政治舞台激烈竞争,考生数量飙升,政府不得不放宽录用名额。

唐代前后三百年,科考人数越来越多,政府只好设立“员外”官、“候补”官,慢慢造成政治上的臃肿。

监察权独立,是唐室崩颓的前兆。

中央指派大吏到外面去,剥夺地方官职权。结果反而由中央派去的全权大吏在剥夺地方职权之后,回头来反抗中央,最后终至把唐朝消灭了。

还有,经济上贫富不均,军事上兵源枯竭。

该复员的军队没有复员,兵源枯竭,临时买外国人当兵,担当国防重任,结果不可收拾。(“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外国人。)


图 | @刘cheechee


宋朝,差!

汉唐宋明清5个朝代中,单从政治制度来讲,钱穆先生认为,宋代是最差的:

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从政治制度来看,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为什么这么讲呢?

相权降低了。

宋代,“三省”只有中书省仍然留在皇宫,门下省和尚书省都被转移到皇宫之外了。门下省和尚书省不再有决议权,这是其一。

其二,宰相管不着军事。

宋代有“两府”,由中书省单独取旨的“政事堂”和“枢密院”组成,“枢密院”是管军事的。中书和枢密对立,军事也不再属于相权。

并且,财政也不归宰相管了。

在唐代,宰相亲自掌握财政大权;到了宋代,财政由户部司、盐铁司和度支司“三司”掌管。

所以,宋代实行的是中书治民,枢密主兵,三司理财,军、民、财职权三分的制度。


相权低落的另一面是什么呢?君权提升了

宋朝以前,群臣朝见,宰相可以坐着喝茶;到了宋代,皇帝以外的官全部站着。

追溯这个制度变化的源头,钱穆先生认为是宋代宰相的失职。

宋代的皇帝太不像样了,有几个都是突然黄袍加身,没有帝王之尊。为了烘托帝王尊严,宰相过于谦让,不肯就坐。慢慢的,宰相就卑微了。

宰相成为夹心层。

在汉代,监察权归宰相;在唐代,御史台从相权中独立出来,但谏诤权仍然在宰相手里,台官是天子的耳目,谏官是宰相的唇舌。

到了宋代,谏官和台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由皇帝亲自选拔;他们不再监察皇帝,反过来一致监察宰相。台官和谏官慢慢没有分别,都只挑宰相的错。

宰相比之前更不好当。

王安石发动变法,想把财政大权重新归到相权,重新整合分开的军、民、财职权,宋神宗也赞同,然而谏官台官一致反对,无法推行。

地方日趋贫弱。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地方行政长官没有兵权;宋代中央又安插帅、漕、宪、仓四个监司官到地方指挥,一个宋代的州县地方官不得不奉承四个上司。

其中,漕是转运使,负责把地方上的财富全部运到中央去,地方上都穷。

所以宋代是中央集权,军权集中、财权集中,地方日趋贫弱。

国防也是贫弱的。

宋太宗即位,曾两次对辽亲征,但都打了败仗。一次是在今北京西直门外直去西山颐和园的那条高梁河边上交战;这一张打败,他自己中了箭,回来因创死了。在历史上,这种事是隐晦不讲的。 宋代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 军队愈养愈多,纪律又不好。队伍多了,虽不易捍御外侮,却很能引起内乱。 虽连年不打仗,而经费上则等于年年动员,年年打仗。

进不可攻,退不可守,宋代成为一个养兵而亡国的朝代。

宋代制度的缺点在于散和弱,不在专和暴。

宋制不是完全独裁专制。

钱穆先生举了一个例子:

宋太祖让宰相赵普推举一个人才,赵普在纸条上写了一个名字。宋太祖一看,是他平时最讨厌的人,说这人哪里合适,撕了纸条往地上一扔,赵普捡起废纸,什么也没说。

几天后,宋太祖再问,赵普递上粘好的废纸。宋太祖诧异,怎么还是他?

赵普说,我想来想去,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宋太祖想了想,点点头,说既然这样,就按你说的办吧!

宋代人也有功劳。

宋代一直遵循宋太祖“不可杀士大夫”的遗训。在唐末五代混乱之后,文化在宋代慢慢复兴,中国的历史文化仍然得以持续,钱穆先生认为,这是宋代人的功劳。

点击下方链接,看懂历代政治格局↓


明朝,乱!

明朝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期。钱穆先生认为,从政治制度来讲,西方历史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是进步的,而中国则是大大退步了。

明代的政治制度,怎一个“乱”字了得。

宰相在明代没了。

明以前,宰相的权力有时候大一点,有时候小一点,但不论怎么样,宰相有相权。明代以后,情况不一样了。明太祖废止宰相,要求他的子孙也永不再立宰相。

整个明朝都没有宰相。

“有卿无公。”

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废了,尚书省变成六部尚书,御史台变成了都察院。都察院和六部尚书合称“七卿”,七卿与通政司、大理院合称“九卿”。

一个并列的多头明朝政府,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万历皇帝明神宗有二十几年没上朝,明宪宗往后到明熹宗之间,167年,皇帝也没有召见过大臣。

皇帝和内阁不见面,太监就得到了机会。

皇帝有事交付太监,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交代太监,由太监上呈皇帝。后来就越更极端了,皇帝嫌麻烦,私下叫太监批公事,“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掌握着政府最高的决定权。

地方上也是一团乱:

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

按照明制,地方可以分为县、州、省。一省的地方长官有三司,“藩司”又叫“承宣布政使”,管行政;“臬司”又名“提刑按察使”,管司法;还有“都指挥使”,管军事。

三司下面的官,派出去就叫“分司”。

据王夫之《黄书》统计,山东有6个府,16个分司;山西有5个府,13个分司;陕西8个府,24个分司;四川有9个府,17个分司。县上有府,府上有司(分司),司上是省。

还有“绍兴师爷”,非常有名:

一切事情到了胥吏手里,铨选则可疾可迟,处分则可轻可重,财赋则可侵可化,典礼则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狱讼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


科举考试有了八股文。

明代下半期开始有八股文考试。钱穆先生认为,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明制科考,先要参加府县考,录取了,成为“县学生”(秀才);再参加“乡试”(省考),考中了就叫举人;举人到中央参加“会试”,中了就是进士。进士在中央政府读三年书,才可以考进“翰林院”,当翰林。

只有进士和翰林才可以当大官。

皇帝亲揽大权,宰相被废止;大官多,小官少;中央集权,地方贫弱;养兵千日,却没一点用:

当时中国一个总兵官杜松,被满洲兵一箭射死,就因为他帽子的铁锈了,箭头穿胄而入。总兵官都没有精良的甲胄,士兵更不用说。这些事,我们粗略读史是不会知道的。

明代留给后世的教训太多了。

说起明代制度的亮点:

保留了历史旧传统——“廷推”、“廷议”、“廷鞫”。

九卿、巡抚、总督公开推举官员,九卿参与公决,七卿、九卿可开会定夺诉讼,“给事中”也可对诏书表示反对。

皇帝和老百姓可以见面对话。

明太祖时期,朝廷每天有三次朝——早朝、午朝和晚朝。常朝有“御殿”和“御门”两种。御门是到奉天门,就在阳台上,老百姓也可以和皇帝见面说话。

可惜后来的皇帝不行了,无法实施,但制度是好的。


清朝,脏!

清代政治有太多的心机,太多的私心,以至于钱穆先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清代有法术无制度。

制度和法术有什么不同?

制度出之于公,是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有界限有分寸;法术出之于私,没有恰好的界限。

钱穆先生说,在中国历朝历代,西汉有制度,东汉多私心;唐代有制度,宋代多法术;明代胡乱搞,但不是全无制度;到了清代,则只剩法术,全没有制度,清朝完全从满洲部族的私心出发。


钱穆最后一次给学生讲课

士人政权变成了部族独裁。

清政府,最高命令称“上谕”,分为“明发上谕”和“寄信上谕”。

明发上谕是内阁拟好,皇帝看了,交给六部,与历代惯例大致相同;寄信上谕则似乎清代特有,军机处拟给皇帝,皇帝盖印封好,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其他人谁也不准看。

钱穆先生认为,这样一来,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与皇帝产生联系,全国政治都变成秘密。秘密政治只能是一种法术,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

我主观上的理解,这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清代皇帝与政府官员可以按照流程传送或接受命令,也可以绕过程序直接对话。

宰相的职能消失了。

明代已经很专制了,但仍然有宰相的职能,只是这个职能被其他人兼任了;清代则超越了这个界限,皇帝的诏书不给旁人看,完全是一种私心的政治,变成一种完全的独裁。

大部分人没有和皇帝说话的资格。

清代的六部尚书、侍郎可以单独和皇帝讲话,地方官中的总督、巡抚、藩台、臬台可以直接向政府讲话,但除此以外,任何人都无权和皇帝讲话,包括翰林院,府、县官员,都不准专折言事。

相比于明代老百姓可以在御台和皇上对话,形成强烈的对比。

清政府禁止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每个地方的明伦堂树立石碑,严格规定:

“生员不得言事;不得立盟结社,不得刊刻文字。”

关东三省、台湾、察哈尔、绥远、新疆成为清政府的禁区,不允许汉人前往、接触,导致这些地方,荒废的荒废,滞后的滞后。

人才选举制度也是问题重重的。

钱穆先生认为,清朝的考试制度是当之无愧的愚民政策。满洲部族才是清朝当家的,汉族不是。

他们只需要服服帖帖的官,不许有正正大大的人,结果造成了政治上的奴性、平庸、敷衍、腐败、没精神。
​​​​​​​

从汉朝到清代,权力趋向于集中,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与人越来越平等;制度趋于繁密,越来越完备。

大体趋势如此,但也出现过阶段性倒退。

一个朝代的繁荣,一定是有切合当时环境的制度;一个时代慢慢衰败,必然有着长期的制度慢性病,直至朝代灭亡。

没有制度会一直好下去,唯有应时而变。

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制度好,人事懈怠,制度的优越性被抹杀了,后人看不见,误以为是制度的问题;有时制度一般,但人才冒尖,在平平无奇的环境下做出了亮眼的成绩。

看一时的制度需结合一时的人事。

我们常听人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就会有人情世故。但钱穆先生讲出来另一面,中国历朝历代重法不重人,把制度看得比人重要。

所以人困在制度中,往往觉得束缚。

钱穆先生几次拿古罗马与古中国做对比。

一开始罗马不大,约略相当于一个城市,几万公民集中到广场,就可表达民意,实现民主;但古代中国不同,幅员辽阔,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

罗马是向外征服的,中国是凝心向内的。

古中国抄不了古罗马的作业。

罗马帝国亡了,世间再无罗马;唐室倾覆了,世界依然有中国,却难似盛唐般有声有色。个中原因,有文化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因素,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读钱穆,增强文化自信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我们的来时路 ↓


作者 | 柳潇飞

来源 | 无尽对话(ID:endlesscommunicatio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罗斯网红在中国火了,160斤身材满分,被称为俄版卡戴珊

俄罗斯网红在中国火了,160斤身材满分,被称为俄版卡戴珊

新游戏大妹子
2024-06-14 11:39:38
大瓜!黄一鸣再曝猛料:不只生一个孩子,称生孩子王思聪都知道

大瓜!黄一鸣再曝猛料:不只生一个孩子,称生孩子王思聪都知道

娱记掌门
2024-06-14 18:50:25
中国宣布单方面向新西兰免签!赴华搜索热度大涨65%

中国宣布单方面向新西兰免签!赴华搜索热度大涨65%

南方都市报
2024-06-13 21:26:26
别盲目相信西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5000年的中医不是谁能否就否得了的,要文化自信

别盲目相信西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5000年的中医不是谁能否就否得了的,要文化自信

和讯网
2024-06-12 13:19:59
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往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往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百年历史老号
2024-06-14 01:27:29
笑麻了!中专女生爆冷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上热搜,评论区笑死了

笑麻了!中专女生爆冷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上热搜,评论区笑死了

皖声微言
2024-06-14 09:21:44
中国年轻人疯狂涌进养老院,还不用付房租?花式躺平让日本人直呼:羡慕!

中国年轻人疯狂涌进养老院,还不用付房租?花式躺平让日本人直呼:羡慕!

东京新青年
2024-06-14 18:23:57
马斯克: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从小混乱的家庭关系让他无法正常

马斯克: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疯子,从小混乱的家庭关系让他无法正常

照见古今
2024-01-06 18:43:16
一干部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一干部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锡望
2024-06-13 09:56:00
黄一鸣回应生娃始末:王思聪一开始同意,后来劝她别要,后来拉黑

黄一鸣回应生娃始末:王思聪一开始同意,后来劝她别要,后来拉黑

娱圈小愚
2024-06-14 14:05:03
历时4年建设 西南地区最大动车所建成投用

历时4年建设 西南地区最大动车所建成投用

封面新闻
2024-06-14 15:31:19
大胃王浪胃仙现身贵州狂吃火锅,彻底变成女人,暴瘦变样像生大病

大胃王浪胃仙现身贵州狂吃火锅,彻底变成女人,暴瘦变样像生大病

郑丁嘉话
2024-06-13 10:28:38
广州村民,开始花式自救

广州村民,开始花式自救

广州PLUS
2024-06-14 18:35:25
河南一对情侣高考结束就订婚,订完婚一家人去旅游,跟度蜜月一样

河南一对情侣高考结束就订婚,订完婚一家人去旅游,跟度蜜月一样

唐小糖说情感
2024-06-14 16:18:36
没想到大家都在偷偷降级消费了!网友操作太6了一个比一个夸猛!

没想到大家都在偷偷降级消费了!网友操作太6了一个比一个夸猛!

奇特短尾矮袋鼠
2024-06-14 11:07:20
巨震!日元又要崩了?日本央行宣布!

巨震!日元又要崩了?日本央行宣布!

数据宝
2024-06-14 18:17:08
CCTV5直播!德媒预测揭幕战首发:德国2亿齐飞 苏格兰英超球员多

CCTV5直播!德媒预测揭幕战首发:德国2亿齐飞 苏格兰英超球员多

智道足球
2024-06-14 14:49:24
好难啊!和哈登抱团没夺冠,和库里抱团没夺冠,今夏要抱团老詹吗

好难啊!和哈登抱团没夺冠,和库里抱团没夺冠,今夏要抱团老詹吗

球毛鬼胎
2024-06-14 19:34:50
凯特王妃最新消息不是烟雾弹,私人助理用忠诚守护她的秘密

凯特王妃最新消息不是烟雾弹,私人助理用忠诚守护她的秘密

据说说娱乐
2024-06-14 19:48:14
中专女孩高分入围阿里数赛,总奖金高达400万,北大韦神曾获金奖

中专女孩高分入围阿里数赛,总奖金高达400万,北大韦神曾获金奖

法制社会报
2024-06-14 15:01:51
2024-06-14 21:30:44
博集天卷书友会
博集天卷书友会
博集天卷官方自媒体平台
1049文章数 5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姜萍初中老师:她考上四星级高中 但自己选择了中专

头条要闻

姜萍初中老师:她考上四星级高中 但自己选择了中专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房产
旅游
艺术
健康
本地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旅游要闻

中国女游客在泰国遭假冒司机性侵 嫌疑人竟是惯犯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