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火箭点火用的是哪只手的哪根手指?

0
分享至

▲文|邹成效,全文共计1692字,阅读完毕约需17分钟

一、火箭点火用的是哪只手的哪根手指?‍‍‍‍‍‍‍‍‍‍‍‍‍‍‍‍

最近看到一则主持人采访在发射问天实验舱工作中负责按下点火按钮的女航天工程师刘巾杰的视频。‍

采访背景是这样的:(以下摘自人民网)‍‍‍‍‍

为了这轻轻一按,她已准备了7年,按下了这个按钮,就不能辜负这份使命,“金手指”所负责的发控台是火箭控制系统的核心中枢,有100多个按钮,每一个按钮都代表一个控制指令,四个显示器上有近300个参数和状态灯,每个参数代表了前端不同设备的状态,刘巾杰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这个火箭控制“大脑”。她说:“这需要一种更全局的思维,知道指挥员什么时候会下什么命令,然后我需要做什么动作,观测什么样的参数,第一次坐在火箭发控台的席位上,刘巾杰倍感责任重大,按下了这个按钮,就不能辜负这份使命。

主持人:火箭点火用的是哪只手的哪根手指?还是完全随机的呢?‍‍‍‍‍‍‍‍‍‍‍‍‍‍‍

刘巾杰:这个我们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是用右手的大拇指,我们需要进行反复地练习,确保火箭能够进行精准地进行点火发射。‍‍‍‍‍‍‍‍‍‍‍‍‍‍‍‍‍‍‍‍‍‍‍‍‍‍‍‍

二、为什么要要规定用右手大拇指点火?

航天工作人员的回答让笔者很好奇,为什么对火箭点火用哪只手的哪根指头要有严格的规定?又为什么要规定用右手的大拇指?‍‍‍

笔者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发现2010年的一篇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控制系统点火员郝军的新闻报道《点火员揭秘火箭发射:摁发射钮需用大拇指》

记者在这篇报道中问:为什么非得用大拇指来按发射按钮呢?

郝军解释说:因为大拇指和按钮的接触面比较吻合,能够及时准确地按下按钮,而使用其他手指,容易晃动。

郝军的解释和刘巾杰的解释相同的地方是要用大拇指,主要原因应该是大拇指和按钮的接触面比较吻合,能够及时准确得按下按钮。但两者的解释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刘巾杰说根据严格的规定必须要用右手的大拇指,而郝军只是说是用大拇指,并没有明确右手还是左手的大拇指。

造成区别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只能用右手大拇指。

对郝军的采访是在2010年,而对刘巾杰的采访发生在2022年,在这12年间,航天发射条例对点火发射按钮能用的手指头进行了调整和精简,从两只手的大拇指精简到右手大拇指。

还有一种安全方面的可能性,是在2010年时还没有完善的指纹验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2022年时为了防止火箭被误发射,所以在点火按钮上增加了特定点火员的指纹验证,为了增加安全性,就使用了单一的右手大拇指。(这种可能性纯属笔者瞎猜)‍‍‍‍‍‍‍‍‍‍‍‍‍‍‍‍‍‍‍‍‍‍‍‍‍‍‍‍‍‍‍‍‍‍‍

2、可以用两只手的大拇指。

刘巾杰记错了,确实因为如果按照郝军的解释,用大拇指点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拇指和按钮的接触面比较吻合,那就无需区分左右手,更何况,也不可能排除点火员是左撇子的可能性,非要让左撇子点火员用右手大拇指去点火,岂不是会误了大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之只能用单位覆盖面积最大的大拇指去点火,是肯定没错的。

‍‍‍‍‍‍‍‍‍‍‍‍‍‍‍‍

但是,笔者还有一些疑虑。

如果只规定必须使用大拇指点火,那么假如有的点火员虽然有左右大拇指,但是却完全没有其他手指有力,那能否进行替换?假如点火员在点火那天大拇指抽筋导致无力按钮该怎么办?能否临时替代使用其他手指头来点火?假如一名经验丰富的点火员由于因公负伤或者其他伤病、意外等原因导致失去了左右手的大拇指,那是否会没有大拇指而失去点火员的工作岗位?如果是因为大拇指和按钮的接触面比较吻合,适合发力并准确按钮,那么用两个指头岂不是覆盖面更多,更加吻合,而且准确度更高?如果用整个手掌拍下去或者一拳用力砸下去的话,那不是更加准确有力?

从现场直播的马斯克SpaceX发射火箭的视频来看,发射现场一片混乱,毫无组织性纪律性。SpaceX是否规定用哪根手指头点火,目前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这也可能是导致SpaceX发射火箭失败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据报道,2021年马斯克SpaceX发射火箭32次,我国是52次;2022年马斯克SpaceX发射火箭61次,我国是64次;2023年马斯克SpaceX发射火箭96次,我国是67次;2024年马斯克SpaceX准备发射144次火箭,而《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4年我国计划发射100次火箭。

三、结语‍‍‍‍‍

火箭发射可以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的反映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产业水平。火箭发射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火箭发射还可以更好的开发太空资源,为人类造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施一公:清华70%至 80%的高考状元都去金融圈,薅羊毛去了

施一公:清华70%至 80%的高考状元都去金融圈,薅羊毛去了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06 19:58:25
杨超越:我造了什么孽,跟这俩货一起走红毯

杨超越:我造了什么孽,跟这俩货一起走红毯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5 10:11:56
探访湖北庞大的童世界烂尾工程,内部一片狼藉、周杂草丛生

探访湖北庞大的童世界烂尾工程,内部一片狼藉、周杂草丛生

林子说事
2025-11-06 12:13:26
这下好了,君合律所不仅上海人,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这下好了,君合律所不仅上海人,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夜深爱杂谈
2025-11-02 15:47:12
郭德纲公开发文,高调官宣喜讯,成为曹云金高攀不起的存在

郭德纲公开发文,高调官宣喜讯,成为曹云金高攀不起的存在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6 06:15:18
230米!深圳恒明珠国际金融中心,一朵“玉兰”如云

230米!深圳恒明珠国际金融中心,一朵“玉兰”如云

GA环球建筑
2025-11-06 18:11:31
卢克文:千万自媒体人合力将精英层堆砌的墙给推倒了

卢克文:千万自媒体人合力将精英层堆砌的墙给推倒了

好贤观史记
2025-11-06 17:58:31
香港富婆自曝食量惊人,一天8餐狂炫60个饺子

香港富婆自曝食量惊人,一天8餐狂炫60个饺子

热闹吃瓜大姐
2025-11-04 22:20:18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悲剧发生了!广州一16岁女孩停经2月,系边缘性行为致“葡萄胎”

火山诗话
2025-11-03 18:53:05
京东推出的第一辆“国民好车”正式下线,现款仅售6万多,剑指比亚迪海豚!

京东推出的第一辆“国民好车”正式下线,现款仅售6万多,剑指比亚迪海豚!

隔壁说车老王
2025-11-06 10:35:35
刘小涛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曾长期在广东工作

刘小涛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曾长期在广东工作

新快报新闻
2025-05-16 19:22:04
建工集团董事长和多名下属被一锅端!

建工集团董事长和多名下属被一锅端!

新浪财经
2025-11-06 19:41:47
陈肇钧:国安回到工体后比我们预期的好很多,今天有点失望

陈肇钧:国安回到工体后比我们预期的好很多,今天有点失望

懂球帝
2025-11-07 00:02:17
加纳乔历史第一人!新援两送大礼,切尔西豪阵2-2爆冷造耻辱纪录

加纳乔历史第一人!新援两送大礼,切尔西豪阵2-2爆冷造耻辱纪录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06 04:45:57
沈伯洋已被吓傻,啥事都没心情干,只关心自己今后怎么办,崩溃了

沈伯洋已被吓傻,啥事都没心情干,只关心自己今后怎么办,崩溃了

南宫一二
2025-11-06 15:36:18
解放军096型核潜艇,台专家:美国更不敢与大陆正面“开战”…

解放军096型核潜艇,台专家:美国更不敢与大陆正面“开战”…

福建平子
2025-11-04 08:47:17
郭沫若用尽全力写的行书《西江月》,功力如何?

郭沫若用尽全力写的行书《西江月》,功力如何?

生活新鲜市
2025-11-04 11:03:09
申花连续两个赛季在亚冠输给柔佛,共丢6球、仅打进1球

申花连续两个赛季在亚冠输给柔佛,共丢6球、仅打进1球

懂球帝
2025-11-05 23:00:03
柿子被关注!医生发现:高血脂患者常吃柿子,或减少4种并发症!

柿子被关注!医生发现:高血脂患者常吃柿子,或减少4种并发症!

素衣读史
2025-11-06 09:01:54
湖南医院17分钟视频刷屏,副院长和女主任的瓜,网友吃的津津有味

湖南医院17分钟视频刷屏,副院长和女主任的瓜,网友吃的津津有味

眼光很亮
2025-11-06 10:04:32
2025-11-07 03:12:49
邹谈 incentive-icons
邹谈
热爱生活,关注专业,一个有趣的社会和法律评论自媒体
493文章数 1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房产
游戏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锚定居住新趋势!广佛新世界重构湾区“理想生活投资学”

珍惜PS4会免!明年将大幅减少数量 只偶尔提供给PS+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