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力量2号”石油西线运输通道出现了争议,中俄在天然气合作上一直都是重点项目,先前在建造中俄东线(西伯利亚力量1号)时,就曾多次创下运输总量新高。
但这第二条运输管道的建设却没能达成共识,俄国想要经过蒙古,中国表示拒绝投资。
从国家管网集团数据来看,23年一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运输已经超过200亿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增设第二条天然气管道,那么这个数值还要翻上一倍,对于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来说,这无疑是减少亏损的绝佳选择。
为何一提到管道经过蒙古,我国就拒绝投资了?俄国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点选择拉上蒙古呢?
中国天然气项目吃亏
中俄能源的合作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在中俄东线刚建立之初,中国就曾答应了一个“照价不议”的合同条款。
这个条款就代表,在合同期内,不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因为什么原因没能提货或供货,买方必须按照原价付款。
中国作为买方在天然气合作方面真的是诚意十足,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出口大国,最开始主要的输送对象是西方欧盟国家,虽然也是中国的供货商,但总量相对较少。
我国在天然气方面主要购买地除了俄罗斯还有中东地区,比较下来俄罗斯作为邻国运输成本比中东少太多。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力挺乌克兰,在美国呼吁下对俄罗斯天然气等各种资源进行制裁。
一时间俄罗斯的西方出口渠道被封锁,与此同时,运输天然气的“北溪1、2号”管道在制裁的几天之内陆续爆出泄露问题。
俄罗斯朝西方的供气渠道都被断了,天然气作为俄国重要经济产业之一,影响极大,持续滞销的天然气每天的亏损在成倍叠加。
而中国对天然气需求庞大,俄罗斯的天然气从距离还是体量都是非常值得合作的伙伴,于是俄罗斯为了能抵消亏损加强了与我国的合作。
最重要的是,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日益提升,需要长时间的合作,俄国天然气储备量大,双方能成为稳定“客户”利大于弊。
“西伯利亚力量一号”协议签署以后,中俄两国在建设管道上同时开工,各自在国内修建管道最后在两国边境汇合,建设时间一共持续了五年之久。
虽然中俄两国有部分接壤,但在俄罗斯境内天然气储备是从西伯利亚开始运输,远东地区由于地形和极寒气候影响,建设成本非常高,而且管道建成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所以在中俄西线(西伯利亚力量2号)谈判时,原本预定的路线是从西伯利亚直接进入新疆,然后连接国内“西气东输”的管道,在建设上减少了一笔建设支出。
而俄国想绕过高耸寒冷的唐努乌梁海群山,从地形地势较为平坦的蒙古进入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蒙古虽然是高原但建设难度和后期维护都比较方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俄国想通过建设西线拉拢蒙古,管道建设方案改变,第三方加入,会带来更多的无法预测的风险,原本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也会因为第三方需要考虑的更多。
对于俄罗斯来说,让第三方加入能将一部分的建设压力转向蒙古,自己也就不需要耗费巨大人力和财力去死磕唐努乌梁海山地。
蒙古的小心思
俄罗斯想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但对我国来说,让蒙古加入并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案。因为蒙古在外交上一直推崇“第三方邻国”政策。
蒙古地理位置实在特殊,在地缘上被中俄两个国家包围,由于国内气候原因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并不发达。
国际关系上,中俄蒙三个国家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蒙古所推行的“第三邻国”政策让他在中俄两国之间保持了中立,同时又和其他西方国家有建交。
对中国来说,蒙古的双面性也是不稳定因素,能否成为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还有待考量。毕竟先前蒙古单方面撕毁了和中国的煤炭协议。
后又和美国、日韩等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在和美国的合作中,更是签署了开放天空的协议,这对中俄两国都不能算好消息,此后蒙古和日韩美签署稀土协议。
作为300多万人口的小国,蒙古一直以畜牧业为主,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并不高,想要吸收俄罗斯的天然气,蒙古还要建设一套完整的供应设施。
牧业为主的蒙古在开发和建设天然气上水平较低而且单是本国开发的天然气就足够使用。
种种动作来看,让天然气管道进入蒙古风险太大,一方面是俄罗斯拉拢蒙古,为其提供更高的国际地位。
如果按照俄罗斯的方案来建设,若未来因为政治风险,蒙古极大可能会站队俄罗斯,到时我国边境问题威胁很大。
随着最近两年俄国和蒙古的交往密切,在地理位置上拉拢蒙古,那么周边领土安全问题就能有一个保障。
另一方面是从蒙古进入新疆,那么中国就要再交一笔过境费给蒙古,运输成本提高,一旦蒙古打破中立选择掐断天然气运输,那么中国就非常被动。
俄罗斯吃准了中国需要庞大而稳定的天然气运输渠道,所以才敢在西线建设上提出这样一个方案。
如此一来,俄罗斯不仅能有稳定的出口,还能有密切的合作伙伴,在天然气运输问题上不至于让中国拿捏。
但对我国来说,这个方案并不合适,因为一旦打破三国的平衡,我国不仅边境威胁巨大,而且天然气运输捏在了蒙古手里。
对于未来的发展要时刻保持警惕,所以我国宁愿用“停止投资”这样的理由来表达自己立场,不希望俄国和蒙古关系太过密切。
虎视眈眈的境外组织
“西伯利亚2号”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很多西方国家都想在此大做文章,在2023年,阿尔泰地区就曾出现过这样一个组织,名叫“阿尔泰项目”。
他们打着宣传的口号在俄罗斯阿尔泰边境地区活动,在遇到村民时,他们还声称自己是为了保护这些居民的生活方式。
不过后来经过调查,这个组织的注册地点竟然是在美国,那么这群人出现在这里也是抱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西线的建设就在阿尔泰地区,这个组织出现在这里显然是冲着管道建设来的。他们为了阻碍建设,以向“西线工程建设捐款”为口号召集居民捐款,然而实际却是通过捐款行动作为“反对西线建设”的证据。
单是外部风险就需要耗费不少精力解决,如果按照俄罗斯的方案,那么美国或其他国家有极大可能通过和蒙古的建交关系在西线建设上动更多手脚。
我国叫停西线也是为自身安全考虑,西线管道建设就此推迟。
在东线建设时,俄国给出的价格是每立方米1940元(人民币),在出口欧洲的价格是3441元(人民币),这个折扣优惠力度相当大。
但我国对这个优惠力度想再降低,让中俄两国成为更加稳定的合作伙伴。不过目前因为蒙古的问题推迟建设。
俄罗斯那边心里也在博弈,虽然我国天然气吸收量比欧洲小,但我国的市场也在进一步的扩大,未来如何还不确定。
并且中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滞销问题,在这个关节点,如果我国不松口,那么俄罗斯将重回滞销困境。
另一边比俄罗斯更急的是蒙古,中俄两国就这个建设方案一直没有谈拢,而且也没有叫上蒙古的意思。
担心自己失去话语权的奥云额尔登忍不住组织了一场三边峰会,蒙古在担忧什么呢?他怕中俄在天然气问题上价格一旦谈拢,那么蒙古就无法拿到议价权,也就不存在参与西线建设的权利。
另一边如果中国同意蒙古建设,而建设的费用全权由蒙古来出,一旦高于蒙古政府的实际能力,在合作上会更加被动。
不过蒙古的担心完全没必要,中俄两个大国完全尊重合作伙伴的意见。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蒙古能否保护好境内的管道安全。
毕竟像“北溪”管道泄漏的事情出现,那么中俄两国恐怕就不会给他“躺着赚钱”的机会了。
一个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会杜绝很多风险,蒙古能否在这个问题上考虑清楚。
结语
和俄国合作以来,两国的贸易金额也在不断攀升,每年都在创造新的记录,能和俄国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
中俄西线的合作上,更要小心,其中很多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确保西伯利亚力量2号能成功实施。
作为我国的能源大动脉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能让异心之人在关键位置插上钉子。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