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山公园内的无名烈士墓于1989年迁葬入园,长期承担着金山区朱泾镇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市民缅怀革命先烈,培养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设施陈旧、建设规模小等问题逐渐显现,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祭扫、悼念、缅怀需求,日前,伴随着挖掘机、施工人员的有序作业,该无名烈士墓修缮项目正式开工。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军某侦察营行至金枫公路八德桥(今加油站)时,遭到隐藏在罗星桥一个碉堡旁的国民党保安队突然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3位战士身负重伤。其中1位排长伤势最重,经随军医生极力抢救,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当时,为确保部队主力尽快经奉贤向上海进军,战士遗体安葬后,没有留下部队番号和名字,故成了无名烈士。
1989年,朱泾镇人民政府举行烈士墓迁葬仪式,时任中共金山县委书记徐其华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原无名烈士墓位于金山公园东南隅,墓基座长宽各10米,高约0.5米,东西各有石阶4级;基座北面为粉墙照壁,壁上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照壁前有圆形墓室,墓室前面正中为墓碑,碑正面阴刻“为解放金山光荣牺牲革命烈士之墓”,背面有简介;墓东、西、北三面种植龙柏。
金山公园无名烈士墓修缮后的整体布局
此次修缮项目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将借用中式园林的设计语言,采用欲扬先抑的处理手法,在瞻仰烈士出入口处设置相对狭小半封闭区域,瞻礼平台到祭扫平台台阶由原4步调整到6步,墓冢后照壁也由原来的3.1米高调整至4.9米,烈士广场西侧植被茂密,形成天然的背景。
金山公园内中式园林风貌
东侧至北侧将围着烈士广场,以烈士墓冢为中心,打造红色文化长廊,集中挖掘、宣传、展示丰富的红色故事、红色记忆,开辟出传承党史和红色精神的新阵地,廊道整体采用现代中式建筑手法,与金山公园内中式建筑、中式园林风貌相统一。
同时,园内外景观尽量做到相互渗透,南侧红色文化主题围墙,东侧半开放绿化平台以及连廊中都选择了透明材质,能够更立体地呈现红色文化的丰盈与厚重。
修缮后效果图
修缮后的无名烈士墓将成为一个集教育、纪念、参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市民缅怀纪念英烈,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庄重肃穆的环境和氛围。整个工程预计于10月完工并对外开放。
通讯员 | 姚丹萍
编辑 | 潘婷
责编 | 陈薇婷 何小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