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7年蒋介石秘访延安,坐矮凳睡毛主席的窑洞,那晚他彻夜未眠

0
分享至

著名谍战剧《潜伏》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在得知胡宗南的军队占领延安后,孙红雷饰演的我党情报间谍人员、代号"深海"的余则成难掩自己的悲伤,以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即将失败。

而他的地下联络员罗掌柜只用了一句话就安抚了他的情绪:"延安不是丢失,而是撤退。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1947年国民党大肆进攻陕甘宁边区,由于兵力相差悬殊,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战略性撤退,让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延安的事件,史称"延安保卫战"。

延安保卫战

当然,就像电视剧中罗掌柜说的,延安的丢失并非是我党被国民党军消灭,而是一种战略,为了与对方长期周旋而不断进行迂回和游击战,适时放弃延安、诱敌深入,从而达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的目的。

所以,尽管撤出了延安,但是由于撤退及时、安排得当,中共中央的全部机构毫发未伤,依然可以在陕北地区用游击战的方式与国民党军周旋。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蒋介石曾经前往延安看了看他的老对手毛泽东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这次延安之行对蒋介石来说,是一次寻找答案的旅程。

他想知道,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如何在艰苦的黄土高原当中的窑洞里,指挥着解放军与自己的国军作战。

这趟延安之行,他想要找到答案。

蒋介石

延安保卫战留给对方一座空城

在了解蒋介石为什么要去延安之前,我们首先要把目光回溯到1947年的3月的延安保卫战。

1947年2月,当时的国共内战已经打响半年有余,解放军战事顺利,即将转入到全面战略反攻阶段。

此时的蒋介石坐不住了,他知道如果让我军把局面扭转,对国民党军来说就会万劫不复。所以, 他下命令要对"匪军老巢"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让对方"无家可归"。

执行这项任务的,当然是国民党西北战区司令胡宗南——蒋介石的得意爱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被称为"西北王"。

长年在西北地区与我党我军打交道的胡宗南,手里的国民党军队用来进攻延安的兵力共有34个旅,人数高达25万,计划由延安以南的宜川、洛川向北推进,妄图一举攻占延安,摧毁中共的核心所在地。

胡宗南

即使不能达到该目标,也要逼迫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山西、河北地区,再在华北将我党和我军彻底消灭。

现在看来这个战略目标实在太可笑了,但在当时,毛泽东可笑不出来。

因为双方的兵力相差十分悬殊:驻守延安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只有一个正规军纵队——西北野战军,下辖两个相当于师部编制的旅。

另外还有两个整编旅,加起来人数也就3万来人,再加上国民党军队用的基本上都是美式装备,而且还有大量的飞机、火炮,不论在军队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处在守势的我军与发起进攻的国民党军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

毛泽东

3万对阵25万,就好像拳台上一个50公斤的蝇量级拳手要扛住一个120公斤的重量级拳手,硬碰硬根本就是送命。

所以在得知国民党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消息后,延安一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势。

好在我党做事的风格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以事实为依据。

既然打不过,难道还不能跑?这个"跑"并不是逃之夭夭,而是避其锋芒、灵活应变。

经过慎重考虑,中共中央决定,必要时战略放弃延安,把重心转移到陕北高原,与国民党军开展游击战、迂回战,由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在延安与对方适时周旋。

彭德怀

胡宗南的军队于3月13日发动进攻,中共中央则在3月18日,也就是国民党军已经兵临城下之际,将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离开了驻扎长达10年的延安。

临出发之前,毛泽东对驻守延安的彭德怀说:"蒋介石打延安,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还会回来的。"

3月19日,中央各机关全部转移完毕,西北野战军主动撤出延安,耗时七天七夜的延安保卫战,以我党的全身而退告终。

等到胡宗南的部队占领延安城时,他们才发现,中共中央留给他们的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延安城。

战斗仍在继续,而蒋介石心心念念的毛泽东,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毛泽东

国民党方面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占领对方老巢的机会来宣传,一时间"占领共军老巢延安""丢盔弃甲的'匪军'分多路逃窜""三个月解决战斗"这样的新闻报道满天飞。

而不少不了解延安保卫战真实情况的我党各地方地下工作者,还真的以为延安是在我军惨败的背景下落入敌人之手,这才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

余则成啊,你担心个什么劲儿呢?整个中央毫发未损,毛主席和党中央都还好好的呢。

不过,就算是在媒体面前夸下"三个月解决战斗"的海口,蒋介石本人也十分清楚,这场战斗他压根就没赢——胡宗南连毛泽东的面都没见着,谈何胜利?

而且,多年来偏居西北一隅的中共中央,作风一向低调,蒋介石想深入了解他们都没有机会。

延安

这次延安都已经落入自己手中了,就算没能找到毛泽东,蒋介石也一定要去那里看看,他想了解自己每天日思夜想的对手,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开展革命斗争的。

他对胡宗南说,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谈判,所以这一次我要来延安回访,来而不往非礼也。只不过他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的。

蒋介石

抗大之行令蒋介石无地自容

在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不到半年,1947年8月,蒋介石一行人乘坐飞机抵达了延安临时机场。

同行者包括他的夫人宋美龄、大儿子蒋经国,和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记者——国民党方面将本次视察对外严格保密,所以只能由那几位经过特殊审查的中央社记者跟随,就算是他们拍摄的照片,都不能随便发表。

胡宗南在机场迎接了蒋介石一行人,他给蒋介石进行了一系列的访问安排,比如访问抗大旧址、黄土高原上的田间地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办公和居住的窑洞等。

蒋介石等人抵达延安

这几个地方都是蒋介石最想去的,对于毛泽东这个老对手,他实在太感兴趣了,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能了解他的机会。

重庆谈判的会面,蒋介石看到的是一个在国民政府视角下的客人毛泽东,而在延安,他才能知道毛泽东最真实的一面。

越真实,才越能打动人心,找到共产党人能够越战越勇的根源。

蒋介石出访延安的第一站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旧址,由于这里是我党培养诸多军事人才的地方,也被称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黄埔军校"。

但说是军校,其实就是由一个个的小窑洞组成的教室,每个教室再辅以一些简单的教具;

连黑板都没有,就是把墙壁的较为平整的一面用木炭灰给涂黑,然后拿粉笔在上面写字;

小学生上课坐的小木凳成为了听课椅子,课桌也都是破旧不堪,且十分低矮。

抗大旧址

要不是随行军官介绍,蒋介石根本就不相信,共产党的很多重要领导人,比如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以及各级军官,都曾在这里听课学习,学习最先进的战术思想理念,并将这些理念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当中。

而曾经举办过不少活动的抗大礼堂,根本就是黄土坡上一个比较大的露天空地,旁边摆满了刚刚提到过的小木凳,开会的时候都摆在一起,开完会再陆续撤掉放在一边,留出这片空地用作训练。

听着胡宗南等人的介绍,蒋介石被眼前的这一幕幕惊呆了。

他指挥国民党部队的时候,开会地点是奢华的大会议室,坐的是舒适的大班椅和老板桌,这辈子也从来没有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办公过。

他伸手摸了摸由墙壁改造而成的黑板,上面布满了暗坑。

然后又拉过来一张小木凳,想要坐上去适应一下,但是他已经年逾六旬,身体机能退化严重,蹲下的时候重心不稳,坐下十分别扭,以至于差点一屁股摔在地上。

蒋经国、宋美龄见状,急忙把蒋介石扶起来,确认他没什么大碍,这才松了一口气。

八月的延安酷暑难耐,但刚刚经历惊魂一刻的蒋介石一点也不热,他感受到的只有一阵透心的凉意。站起身来的蒋介石脸色铁青,沉默了好一阵之后,才前往下一个景点继续自己的参观学习。

抗大的军事训练场地,也是蒋介石十分感兴趣的地方,他在这里呆的时间,比在抗大教室还要久。

因为他想把这里跟他担任校长的黄埔军校进行比较,看着一片由黄土坡改造而成的训练场地,除了几件简单的木制工具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训练"的教学设施。

黄埔军校旧址

训练场地的旁边是一座陡峭的矮墙,这里是中共军队训练障碍行进的地方,上面还留着一些手印和脚印,这都是从抗大走出的各路解放军将领和战士们攀爬训练时留下的。

遥想他的黄埔军校,全校用的都是先进的训练场地和设备,再看到面前这些质朴到有些简陋的训练设备,蒋介石不禁对身边的胡宗南和其他将领说道:

这里就是中共的"黄埔军校"了。

如果论设备和教学条件,我们的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不知道比这里强多少倍,可是我们会打仗的人才越来越少,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共军将领却越来越多,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胡宗南等人面面相觑,没有人知道答案,大家都沉默不语。

但其实,这个问题蒋介石自己也回答不上来。

蒋介石

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本就是一场投机。在正式投身革命前,也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还年轻的蒋介石在上海依靠炒股发了大财,把年幼的蒋经国往贵族学校一扔,自己每月的生活费高达几千银元,夜夜笙歌、吃喝嫖赌。

后来上海股市泡沫破灭,他手里的股票全都成了废纸,让债主追着屁股要债的时候被人追杀,多亏上海滩青帮老大黄金荣出手求救,他认了对方做干爹才逃过这一劫。

资本的力量,从一开始就已经裹挟着蒋介石,他根本不会理解共产党人艰苦朴素投身革命的情怀。

巧合的是,比蒋介石小6岁的毛泽东当时也在上海,只不过他是来参加中共一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建言献策而来的。

虽然是来自湖南的中共代表,他已经在湖南建立了革命组织,为湖南的农民、工人、妇女运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唤起更多人对于革命运动的认识。

年轻时的毛泽东

不仅是毛泽东,参加革命斗争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都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接触过最先进的思想教育,更深入了解过中国千千万万广大底层百姓生活痛苦的根源。

这样的经历,让中共的领导人们即使坐在低矮的小木凳上,也能临危不乱、稳如泰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过惯了奢靡生活的蒋介石,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触过民间疾苦,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让他连这么小小的凳子都坐不惯。

而蒋介石看到的,只是抗大艰苦条件的冰山一角。

最困难的时期,抗大教师和学子们就连笔墨都没有,只能把大孔径的子弹头上,不断蘸着用煤灰冲泡而成的墨水来写字、记笔记。

这才有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在这里,你们是来自石器时代的人,但你们学习的是全世界最进步的科学。"这句话,才是对蒋介石那个提问最好的回应。

毛泽东与蒋介石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离开了抗大,蒋介石一行人来到了延安的田间地头,看到那里的山坡上到处都是被开垦出来的耕地,有农民正在那里耕种。

随行的当地将领告诉他,共产党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上至毛泽东和其他的中共高级将领,下至小战士和普通公务人员,都和当地老乡一起开荒种地,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就是著名的劳动模范,董必武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纺纱能手,毛泽东和周恩来也经常来到田间参加劳动,跟老乡们讨教如何种菜......听到这里,蒋介石不禁又陷入了沉思......

从抗战前期到后来的解放战争,由于蒋介石对共产党所在地区刻意实行经济封锁,导致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一度面临断粮断水的窘境。

彭德怀

为了确保革命斗争能够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延安大生产运动,作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应对方针,号召全体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也是共产党军队区别于国民党军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跟当地军民互帮互助,一同发展经济、开展生产劳作。战士们白天生产,夜里上班。

特别是抗大的学生们,他们和当地老乡一起干农活,握着铁锹和锄头的手上都磨出了茧子,还坚持继续学习上课。

大生产运动不仅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更是极大锻炼了共产党员的吃苦耐劳能力,让他们在革命战斗中能经受住一切考验,勇往直前。

毛泽东

说句玩笑话,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背后,也得"感谢"蒋委员长对他们的刻苦栽培——一身才华都是被逼出来的。

而同一时期的国民党内部是什么景象呢?

全国各地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老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可不少国民政府地方官员却大权独揽,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贪腐横行。

就连蒋介石自己也像前文描述的那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全然把抗击日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衷抛到了脑后,只想一心搞定他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共产党,当一个土皇帝、独裁者,"攘外必先安内""东北不抵抗",全都是为了这个战略目标服务。

蒋介石

上梁不正,下梁岂能不歪?还是要说回电视剧《潜伏》,情报贩子谢若林对于国民党内部的人那句概括的话我认为极其精准:"你看看现在那些为官的人,嘴上都是主义,其实心里全是生意。"

这话说的,恐怕就是蒋介石自己吧?

一路上看到此番景象,蒋介石也渐渐想明白了,为什么共产党在他的强硬打击之下,非但没有走向衰落,反而越来越强大,强大到让他的国民政府最终覆灭。

很快,蒋介石一行人来到了下一个地点——王家坪。这里是中共中央办公驻地,也是中共领导人的生活区。说是驻地,其实就是一个个窑洞,毕竟是陕北的特色民居。

蒋介石饶有兴致地一座座查看,而在这些窑洞中,他最为关心的就是毛泽东所居住的那一间,这也是他延安之行最大的目的。

窑洞

随行人员将他带到了毛泽东的居所,进入窑洞的蒋介石第一反应是他进错了,因为这间窑洞根本不像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家:窑洞里陈设十分简陋,地面是用泥土来夯实的,显得黯淡无光、十分破旧。

跟其它窑洞相比,毛泽东的居所唯一多出来的就是炕上的一块长长的木板,他好奇地问怎么回事,部下说,毛泽东是湖南人,不习惯睡北方的炕,所以要用木板隔开。

他个子高,所以木板比较长,而比毛泽东身高矮了很多的蒋介石,睡的是席梦思床垫,从不用担心自己睡觉时伸不开腿或者是睡不惯的问题。

毛泽东

看着屋子里简陋的布局,蒋介石再次低头沉默,他实在无法相信,就是这样一个住窑洞、睡木板的湖南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指挥着千军万马,成为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说话间,一位当地的村民被国民党士兵带了进来,这名村民看到是国民政府的军官,吓得瑟瑟发抖,但蒋介石并没有展现自己凶神恶煞的那一面,而是笑嘻嘻地请这位村民坐下来,跟他聊天。

"你见过毛泽东吗?他有什么特点?"

"额(陕北方言我的意思)经常见,他和那些士兵们一样,穿打补丁的旧军装、旧大衣、草鞋或者布鞋。他特别喜欢额家种的红枣,但他从来都不白吃枣,都给额钱。听说他晚上都不睡觉,白天睡觉,跟我们一起干活、散步、开会、听匣子(收音机),晚上忙着写东西......"

蒋介石

直到跟这名村民沟通完,蒋介石才相信,这就是最真实的毛泽东。

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生活十分清苦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革命者的一腔热血,跟人民同吃同住,毫无革命领袖的架子,带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奋斗。

在窑洞里呆了许久后,蒋介石走上了黄土坡,望着远处的延安宝塔山,看到晚霞已经染红了天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把暗蓝色的天空吞噬。就好像新兴的红色社会主义政党,正在全面包围和打击着已经病入膏肓、羸弱不堪的国民政府。

天色已晚,胡宗南本来已经为蒋介石安排了延安城里的晚宴和下榻官邸,正要向蒋介石请示,但蒋介石却摇摇头、摆摆手,对胡宗南说:"今晚不走了,就住在窑洞吧。"

胡宗南无奈,只能安排了贴身警卫照顾蒋介石。

蒋介石与胡宗南

那一夜,蒋介石彻夜未眠。躺在窑洞的土炕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倒不是因为窑洞的艰苦条件让他不适应,而是他满脑子都在回顾这一天在延安的所见所闻。

他攻占延安的最大目的,是要让共产党人心中的革命圣地"城头变幻大王旗",从而在士气上给予对方致命打击。

他原本打算在舆论上下大功夫来抹黑我党和我军,随行的记者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让他们尽可能通过一些"杜撰"的内容,扩大国军的声势。

所以,这些记者记录下来的内容不允许私自发表,而是要统一由国民政府来发表,目的是为了达到最大的舆论效果,让共产党在全国人民面前颜面扫地。

延安保卫战

但是,来到了延安他才发现,这些目的压根就没有可能实现——毛泽东以及中国共产党,早已跟这里的人民和土地融为了一体。

他们过着十分艰苦朴素的生活,毫不贪图物质享受,也不期待救世主,只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事在人为",对敌人有着充分的准备,且有着乐观抗争的精神,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是拿着放大镜看,也难以找到中国共产党的把柄。

相反,如果把他们的生活方式全部公之于众,反而会让人民对这样的政权更加信赖和追随,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更为不利。

延安之行,让蒋介石彻底死了通过"深入虎穴"抹黑我党的这条心。

而毛泽东撤离延安前跟彭德怀所说的那番话,最终得到了应验:1948年4月,也就是延安保卫战的一年零一个月之后,中共中央果然杀回了延安,把国民党西北军打得丢盔卸甲、抱头鼠窜。而此时的全国形势,也在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淮海战役

国民党军队在全国被迫转为了战略防守,解放军开始逐步扭转战局。当年底进行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让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败局已经注定。

也许,蒋介石早在出访延安、坐上矮凳、住在窑洞的那一天,就已经料定共产党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他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有着必胜的信念,更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身居黄土高坡的抗大校园、设施陈旧简陋的窑洞,也不曾改变他们一路奋战、改变整个中国的决心。

解放战争

即便是他们的革命圣地一度被敌人占领,他们也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通过审时度势、冷静分析,做出最正确的战略部署,诱敌深入,与敌人进一步进行周旋。这才创造了奇迹,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从最困难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从未改变。

毛泽东

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真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结局,不会因为延安被国民党短暂占领而改变,就像《潜伏》里面罗掌柜所说的那样:"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但同时,我想到的更贴切的、描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话,是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最后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好,开始还钱了!!

不好,开始还钱了!!

TopView
2025-11-18 11:32:38
甲流杀疯了!中年扛5天丢命,医生喊停3种饭,做好2件事能救命

甲流杀疯了!中年扛5天丢命,医生喊停3种饭,做好2件事能救命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8 07:03:47
嘻哈天王被太妹绿了!

嘻哈天王被太妹绿了!

八卦疯叔
2025-11-19 09:30:03
南极游发全员信引吐槽,俞敏洪乘坐的邮轮被曝入住价最高约148万元

南极游发全员信引吐槽,俞敏洪乘坐的邮轮被曝入住价最高约148万元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20:20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云鹏叙事
2025-11-16 15:18:51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环球策论
2025-11-19 00:10:39
正接受调查!首席科学家被曝只有高中学历,院士头衔造假,30 年履历全靠编

正接受调查!首席科学家被曝只有高中学历,院士头衔造假,30 年履历全靠编

生物学霸
2025-11-18 17:22:15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好贤观史记
2025-11-19 09:12:41
突然走红,深圳也有!有人吃完直接烧到39℃进ICU!

突然走红,深圳也有!有人吃完直接烧到39℃进ICU!

深圳晚报
2025-11-18 16:25:39
乌克兰在前线摧毁中国制造的63式多管火箭炮

乌克兰在前线摧毁中国制造的63式多管火箭炮

桂系007
2025-11-19 03:18:49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37:00
前NBA球员贝弗利被捕,涉重罪袭击

前NBA球员贝弗利被捕,涉重罪袭击

鲁中晨报
2025-11-19 09:40:11
《哈佛深红》丨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追求中国女性时,爱泼斯坦是他的“僚机”

《哈佛深红》丨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追求中国女性时,爱泼斯坦是他的“僚机”

邸报
2025-11-18 10:03:34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15号模特广东冠军后续:一身赘肉是何来头?最新回应:会给交代!

阿纂看事
2025-11-19 09:07:36
特朗普确认协议达成,沙特将成中东获F-35战机第二国!以色列曾强烈反对,并发出这一警告!中东军事平衡遭撼动?

特朗普确认协议达成,沙特将成中东获F-35战机第二国!以色列曾强烈反对,并发出这一警告!中东军事平衡遭撼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06:59:04
CCTV5直播!樊振东回应男团决赛打王楚钦!北京3-0大胜广东!

CCTV5直播!樊振东回应男团决赛打王楚钦!北京3-0大胜广东!

好乒乓
2025-11-19 08:37:51
唐嫣罗晋被曝离婚?两人已无直接商业关联

唐嫣罗晋被曝离婚?两人已无直接商业关联

深圳晚报
2025-11-18 23:05:56
特朗普竟然给克林顿吹过箫?!美国官方公开文件无意间泄露天机,特朗普被玩坏了

特朗普竟然给克林顿吹过箫?!美国官方公开文件无意间泄露天机,特朗普被玩坏了

西虹市闲话
2025-11-17 23:38:26
最年轻的美女董事长上任了!

最年轻的美女董事长上任了!

微微热评
2025-11-08 13:47:08
五菱红标全面迈入新能源时代, “创富神车”家族集结亮相

五菱红标全面迈入新能源时代, “创富神车”家族集结亮相

网上车市
2025-11-19 10:48:25
2025-11-19 11:59:00
晓雪讲故事
晓雪讲故事
在野外任性玩
2625文章数 62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子参加模特大赛夺"广东冠军" 因突破大众审美引争议

头条要闻

女子参加模特大赛夺"广东冠军" 因突破大众审美引争议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脱胎换骨的优秀底盘Get 新款享界S9动态驾驶体验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手机
时尚
家居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手机要闻

富士康已搭建苹果折叠屏专属生产线:屏幕无折痕

拍照不用露脸也很美!4个心机pose学起来,朋友圈狂收赞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