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项飙 × 迈克尔·桑德尔:越努力越幸运是一种假象

0
分享至

为不够优秀而苦恼过的人都曾听说这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所以我们在学校外补习,在公司里 996,在社交软件上装点门面,投身一切对我们开放的社会丛林。但是,“越努力越幸运”有何隐形条件?

上周六晚,项飙教授与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上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谈,探讨了“越努力越幸运”背后的优绩主义陷阱:什么是优绩主义?优绩主义具有公正性吗?对中美社会有什么影响?

项飙教授谈到优绩主义在中国语境下的应用,提及了“蜂鸟”的意象——与其如狮子般竞争,我们其实更像在空中 拍打着翅膀保持静止的蜂鸟,无法承受停止的代价。 以下是由单读整理、翻译的对话文稿(上篇)。

本次活动由 主办。牛津中国论坛(Oxford China Forum,简称 OCF)成立于 2013 年,是全英规模最大,最为严谨学术的中国论坛之一。作为海外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论坛之一, OCF 致力于汇集中国话题的领域行家,旨在为来自全世界的学生学者们提供关于当代中国的多元化视角,共同对变化中的中国进行深度讨论。

“你为什么不努力?”从精英的傲慢看优绩主义陷阱(上)

谈:项飙、迈克尔·桑德尔

优绩怎么会成为一种暴政?

桑德尔:通常,我们认为“优绩”是一件好事,是理想的目标。例如当我需要做手术的时候,我会希望由一位资质良好的医生来主刀。让资质良好的人进入各种社会岗位,就是“优绩”的一种表现。

那优绩怎么会成为一种暴政呢?当我们开始将社会按功绩划分成败者和赢家的时候——这正是近几十年来所发生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分化与收入及财富差距的增大有关。但不仅如此,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人们对待成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那些成功人士开始相信他们的成功是靠自己取得的,是来自他们的功绩,并且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市场赋予赢家的所有利益。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他们开始相信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也一定是罪有应得。

这就是优绩主义的黑暗面: 这种残酷的输赢伦理让成功者过于飘飘然,于是他们忘记了那些成功路上的运气因素和助力——家庭、老师、社会阶层、国家和时代。

主持人:谢谢桑德尔教授。请问项飙教授,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来,优绩制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制度。两千年前的《礼记》里就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所以,优绩一直被认为是与平等和公共 利益相关的。您怎么看待这种优绩的含义?它与今天的优绩主义有什么不同?

项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简短的回答是,儒学中所称的“优绩”与我们今天的认识完全不同。在古代的思想里,优绩主义意味着择贤而任——根据才能和品德,只有极少数人会被选出来。他们被选为百姓的监管者,来保护公共利益——宏观意义上说,也就是社会财富。

他们并不一定是有钱人,但他们受到尊敬,是文化上的精英。而我们知道,在儒家思想里,商人、会赚钱的人是被瞧不起的。也就是说,“优绩”的概念在艺术、文化、政治和经济领域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儒家思想里的优绩主义也包含着一种天然的不平等和差异:他们认为社会就 是应该有阶层分化。分化的顶层是一小部分被选中的人,而其余的人并不参与竞争。 这与今天的优绩主义有何不同?我认为,这种古代理想和 今天的现实之间有最重要的几点差异。

第一点是“抽离化” ,也就是说,今天的优绩主义不再与其他社会制度体系相关联,它成为对每个个体进行分类、排名的普遍方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能参与到竞争中去,去提高自己的地位。 所以,随着现代性的到来,这种天然不平等的、分化的社会概念已经不再适用。优绩主义与其他社会制度分离了,而是成为一种个人化的评价体系。它不再是一种像宇宙秩序一样的东西,它更多地意味着个人的成败。

第二点 ,迈克尔也有提到——这就是为什么迈克尔所说的“暴政”的概念很有意思,虽然听起来可能有些惊人或者讽刺。 为什么这是一种暴政? 因为 它不允许任何对立的观点 。如果你是失败者,那你就是失败者,就这样。这也许能解释社会上对优绩制所滋生的怨恨和逆反心理。

最后,优绩主义是一个自我包含、自我参照的话语体系,它变成了一种绝对的东西。 我认为迈克尔的书《精英的傲慢》(The Tyranny of Merit)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常在作为准则和作为现实的优绩主义之间往返:它是一种我们想要努力达到的准则,还是一种可以被合理化的现实——我们所得到就是我们应得的吗?

而这种往返在古典思想并不存在,因为优绩主义在那时是非常基础的概念,是社会秩序的统筹,而不是个人的成功体验。

工薪阶层为何会反感精英?

桑德尔:我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作为你刚才所说的关于孔子代表的古典优绩主义的补充——当然,在西方传统上就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看项飙教授是否同意。

柏拉图和孔子都认为,应该由最优秀的人来治理国家,来管理人民。但他们所说的“最优秀”是什么意思?不是最聪明的经济学家,也不是最出色的技术人员。什么是他们认为的“优秀”?

项飙教授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是指最有德行的人。德行与品性和判断力有关。亚里士多德谈到了实践智慧(Phronesis),还有辨别公共利益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公共利益”跟许多当代经济学模型所说的不同,不仅仅是简单地实现 GDP 的最大化。 在古典的优绩主义里,无论是在孔子还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里,治理国家都需要一些品性特质,一种对美德和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与所谓的“技术统治”相去甚远,尽管我们今天常把它与“ 择贤而任 ”混淆。

电视剧《不要抬头》

一个形象的例子是越南战争之后出版的一本书,叫《出类拔萃之辈》(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这本书详细地复盘了美国的决策者们如何将国家引向战争。约翰·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身边的人都很出色,他们有专业知识,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国防专家,但就是这些所谓最出类拔萃的人将美国推到了时代的大败局中。他们所缺乏的是判断力,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智慧”。

另一个我想在项飙教授发言的基础上谈谈的是,古典优绩主义和我们当代优绩主义之间的对比。当我们说到经济的时候,我们说的是治国手段;但当我们说到经济回报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钱是衡量一个人优绩的标准,是他们对公共利益的贡献的本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中国的情况就由项飙教授来判断。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种市场优绩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价值、贡献以及应得的回报是由市场决定的。 我在《精英的傲慢》中试图论证一个观点: 在决定一个人对公共利益的贡献时,我们应该把评价标准从市场体系中收回来。

这需要我们直接地去讨论什么是公共利益、共同的目标和意志,以及重拾传统的公民美德。否则,市场将替我们回答这些问题,那我们就会把市场结果和人们应得的回报混淆起来。

项飙教授,这样的问题只存在于美国吗,还是你认为是一个更普遍的现象?

项飙:不,我认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迈克尔,我想在你说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市场功利性,我想故意提个刁钻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投票给特朗普?特朗普赚了很多钱,显然不管从什么标准来看,这都不是他应得的钱。然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并不反感在市场上赚大钱的人,他们更讨厌在华尔街和硅谷工作的人,还有像希拉里·克林顿这样的人。 我们现有的是一个纯粹由市场主导的机制吗?

第二个问题,回到你刚才谈到的技术统治的空心化。你讲得很好,道德考量的消失,让国家的治理成为了精英之间技术性的游戏,人民几乎无法参与决策。我在想,实际情况是不是更糟?技术统治也许不仅是一个道德考量空心化的问题,而是说, 技术官僚自身已经成为一个阶级,他们正在积极地建立新的道德准则。

对我来说,优绩主义是专业-管理阶级(professional–managerial class)有意提倡的意识形态。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工薪阶层为何会反感精英,却不反感特朗普和他的朋友们,那些银行家和投机者。他们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在市场上挣了很多钱,人们却觉得没关系。

电影《大空头》

另外,我还想知道,除了感到屈辱,工薪阶层有没有感受到直接的压迫? 比如说,在次贷危机中,工薪阶层当然会因为失去房子而感到极大的屈辱。而当他们去银行申请贷款,费力说明他们的情况尝试保住房子时,我可以想象,他们会被那些银行职员用晦涩的语言指导一番。因此, 你不仅日复一日地感到低人一等,还会受到直接的压迫,因为你完全被那种语言所困,且无法回驳。

所以我想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块谈,技术官僚、市场机制和对工薪阶层的羞辱,它们都是大图景的一部分,但是否还有另一只房间里的大象——新的阶级之争。我们实际面对的已经不是市场的暴政,而是一个超越市场的阶级的暴政。

桑德尔:是的,而且你的两组观察是相互呼应的。我写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解释特朗普的崛起。人们为什么会投票给特朗普,工薪阶层为什么会投票给特朗普?

他当总统时几乎没为他们做什么贡献。他还提出取消奥巴马实施的医改计划——虽然失败了——这会损害工人阶层的利益。他大幅减税,让大企业和富人阶层从中受益。那工薪阶层为什么还是投票给他,想让他连任?你提醒了我们,民粹主义反扑精英的原因之一,就是工薪阶层认为精英瞧不起他们。

如今让工薪阶层反感的精英,不是像特朗普那样的房地产开发商、电视真人秀明星,而是管理人员、专业人士、高知阶层。并不是钱让他们成为精英,虽然大部分人也赚了不少钱,在这个金融主导的全球化时代过得有滋有味。

精英的另一种定义——教育水平——是工薪阶层反感精英的又一个原因。 我们能看到,在美国以及英法,受过高等教育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差距逐渐拉大。教育鸿沟、学历鸿沟是当今最深的政治鸿沟之一。特朗普曾经非常受低学历选民支持。一次初选胜利后,他在演讲中宣称,“我爱低学历的人"。他完全抓住了这一点。希拉里和之前的奥巴马、拜登都得到了高学历人群的支持,但在低学历人群中不受欢迎。这就是分析反精英心理的一条线索。

让 我们 再 回到 压迫 在 工 薪 阶层 身上的大山: 优绩主义。 在很大程度上,这一体系的提出者就是那些在 SAT 和高考这些 大学入学考试里脱颖而出的人。 他们凭借这些考试获得了回报—— 经济上 和 社会 地位 上的,也即 在 一个市场 主导 的 优绩主义 社会 里所能 得到 的 荣誉和奖励。

所以 我们 现在面临 的 一个问题 是,我们得重新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 。 我在书中 提到 ,高等教育已经成 了 一种筛选机器,专 为市场 主导的优绩主义 社会 服务 。 这 激起了 那些 没有大学 文凭 的人 的反感, 毕竟在美国 , 大多数人都 没 有大学 文凭 。 不论 在中国 还是 西欧,大多数人 也 都没有大学 文凭 。

让高学历的人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低学历的人不涨薪资,陷入不平等的困境,这样的经济和社会评价体系是病态的。它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对于成功者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后面会再谈到这点。

年轻一代就像不能放松的蜂鸟

项飙:没错。 (向主持人)我觉得,高等教育在中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你认为呢?

主持人:我刚刚也想问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中国有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反精英的情绪并不强烈。

我记得项飙教授之前在 关于 中国的研究中提到了一种 “悬浮心理”—— 在这个流动性极强社会中,每个人都在 这个 市场主导的社会中竞争,他们不 觉得自己是边缘的 ,而是觉得大家 都一起参与 同样的 竞争 。

这与刚才桑德尔教授所说的 美国 各 圈 层的包容与排外心理, 有很大的区别 。 我想问一下项教授,中国人怎么看优绩主义的问题? 随着市场社会在中国的深化,我们是否将在中国看到同样的反弹 ?

项飙:这是个好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今天关于优绩主义的探讨,并不只是为了解释优绩主义本身。迈克尔也说得很清楚,他对优绩主义感兴趣,是因为想解释近年民粹主义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抬头。

而 在中国的语境里, 我们对优绩主义 的 兴趣 是 出于多种原因 。 人们高度焦虑 , 亟需找到 一种社会 与 经济发展的 新 模式。 因为现在的发展 是不可持续的。 考虑到地球资源、气候变化等等原因,我们的经济 不可能一直 像这样 增长。

中美 两个大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 我们所面对的最为紧迫的问题稍有不同, 这 让 我们 的对话特别有意义。 我们可以在中美之间 做个 有趣的 对 比。

迈克尔,你的书 里有一点很 触动我 ,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实际上认为 美国社会 是 很 公平的 —— 只要你努力工作,就 能 得到你想要的。 特朗普的 选民竟然比民主党的选民更加认同这种说法。

特朗普与选民

但 就像你刚才 解释的 , 这看上去违背直觉的现象 其实是符合逻辑的。 因为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美国社会已经完全被优绩主义 所 主导, 自己早就 被排除在外 了 。 他们 别无他法, 因为 他们认为 这是一种 天 然的 法则 ,即你得到你所应得的。

那 他们 还能做什么? 只能反抗 。 对于 特朗普的支持者 们来说,他们并 不会 根据 优绩主义的 原则, 去 规划 自己 或者孩子 们 的生活 , 因为 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出头之日 。

但在中国,情况 几乎完全相反 。 如果你问中国人, 优绩主义是否主导了整个社会, 我 想他们会 给出否定的答案 。 中国人会说, 某些人有权、有名、有钱 ,一定 是有他们的道理 。 尤其是 我们既有社会主义的传统,又经历了私有化的过程,如今还有了“富二代”“官二代”的说法,人们其实对结构性的条件有相当清楚的认 识。

整体来说, 这不是一个优绩主义的社会,但人们会把优绩主义作为一种个体的策略。 他们会说,身处这种结构之中,我们普通人别无选择,只有学习,尽全力考上大学,这样至少有张入场券。至于会不会成功,我们也不知道,但人总得先去尝试,是吧?

因此,我觉得中国人不会 将 “优绩主义” 作为意识形态全盘接受, 而是 将 它作为个人 的、家庭的策略,每个人都这么遵守着 。 这是非常矛盾的 。


这就解释了我所提到过的“悬浮”的概念。这个词在中文里的意思是"悬在空中", 就像蜂鸟疯狂地挥动的翅膀,只是为了在空中停留,你不能有哪怕一秒的放松,不然你就掉下去了,你不能出局,不管胜利的几率有多低。这给年轻一代带来了巨大的焦虑、迷惘和心理压力。

从结构上来说 , 这个状态 是不可持续的。 它会不会发展成美国那种几乎 可以称作“ 暴动 ” 的民粹主义呢? 考虑到政治和其他 种种 因素,我觉得不太可能。 总而言之,优绩主义 作为社会整体 的 意识形态 ,或 作为个人的生存策略,两种角色 间会发生翻转 。

桑德尔:我认为这非常有趣,也合理。

我也想就这个场景提问你:蜂鸟焦虑着渴望留在空中,只能拍打着翅膀无尽盘旋,这种焦虑引起的不是一种民粹主义的反弹,但是在我看来——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也已经引起了一种反制运动,比如说反击“996 文化”的“躺平”运动。

某种程度上,“躺平”是对这种焦虑和竞争压力的反应吗?因为对许多人来说,这种焦虑无法带来任何前景。

项飙:是的,我同意。但这只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质上还是因为人们感到倦怠。当人们过于疲惫、过于迷茫,生活也就变得空虚。

我觉得“悬浮”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暗示了一种当下的“位移”。我的意思是,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一直认为这总不是最糟的,他们总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和处理。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假装意识不到倦怠,转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当下能得到的一切,过着沉溺于工具理性的生活,比如寄希望于攒下更多的储蓄或是证书。 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借此摆脱当下的处境,开启一种新生活。

但这是相当不现实的,当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另一种新生活带来的境况与当下本质上是雷同的。 “躺平”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版的美式大辞职潮。

不过, 我 刚刚 说的 也只是 一种 不同原因驱使下的、即时的 、 直接的反应 。 他们 仍在 试图 退出 、 逃避 —— 这是非常被动的 。 现在我们 面临的 挑战是 , 如何 利用这种反应的能量, 提出积极 的替代方案 。

今天的优绩主义其实在捍卫不平等

桑德尔:是的。这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筋疲力竭到要退出的人。

而 对于那些被激励的人,如你所说,他们出于个人或家庭的策略选择, 把 高考 当作 向上流动的 途径 , 相信即使自己出身 普通,也 能借此攀登 。 这可能是 优绩主义以不同形式出现在美国和中国的共同点,大家相信高考是赢得大学和好工作入场券的公平方式。

电影《少年的你》

但 无论 在 美国 还是中国, 事实并非如此 。 在 美 国 , 不只 常春藤 , 位列 前一百 多 名 的 大学 里 , 72% 的学生来自收入水平 前四分之一 的家庭 , 只有 3% 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 。

尽管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考试 、 申请大学,但实际上来自富裕家庭的 学生在高等教育中 占多数。 我 了解 到中国的情况 也类似 ,顶尖 大学 中来自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占少数。

你认为 什么时候, 这些结果 会 动摇人们对 高 考 或 SAT 作为阶级跃 升的优绩主义手段的信念?

项飙:这有点难预测。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普遍意识到,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是优绩至上的。如果想要成功,你必定需要一个好学历,但这显然不够。 中文里有一个词叫“拼爹”,可见家庭关系十分重要——中国人是相当现实的。

我想问你,我 们 该如何解释一个明显脱离现实的 价值观 所具有的说服力?在 中国,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 你会发现 学生 们的 社会经济 背景 在过去几十年来 越来越......( 趋同)。 这与本应是 进步主义的 意识形态 的流行 同时发生 , 包括公平的市场、政府干预的减少 等等。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以前 ,有 更多 农村学生 能够进入顶尖 大学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农村有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 , 它们培养偏远 、 农村地区的好学生,让他们进入大学。 后来,农村地区仍然 有 这 些重点 学校,但它们变得越 来越 不受重视 。

我们 的想法是,理应 提供 一个公平的竞技场 , 一场人人可以参加的考试。 但 这 只是表面 的 公平开放,我们 清楚 地知道,大 城市里富裕家庭的孩子 们 能在竞争中表现得更好 , 因为 他们可以 准备得更充分 。 结果就是我们看到 的, 顶尖大学 里 学生 的构成 发生了变化。

公众之所以还 没有 为 这种变化 担忧 , 是因为他们 认为 造成这种情况的条件本身 是合理的 , 甚至 它 在形式上更公开,在 程序上更公平 了。 至于它为什么 实际上 创造了不那么公平的结果,这一点你 在 书中解释得很好。

一个公正程序 也 经常 会 制造出新的不平等 , 这一情况的改变恐怕还 需要 一些 时间 。

桑德尔:我的看法与你大致相同。

我 们在这两个国家看到的优绩主义 似乎都是 程序正义 的 ,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同样的 考试 , 并在同一标准下被评判 。 但 实际上 , 今天 的优绩主义 其实 在 捍卫 不平等, 而 没有提供其他选择 。

项飙:是的,我完全同意。

从单一的人生标准中走出来

主持人:我想就一个中国互联网现象,听听两位教授的看法。在中国,有很多优绩主义偶像,谷爱凌就是其中之一。几乎所有资优生都强调,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是如何克服各种不利情况而获得成功的。在中文里,这被称为“逆袭”。普通学生们喜欢他们,从他们身上获得希望和启发。因为即便学生们知道自己身处一个不完美的系统,但正如你所说的,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这类故事实际上给予了他们更多在当前体制下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撑。

韩剧《请回答 1988》

你们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普通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优绩主义?

项飙:我不知道桑德尔教授对谷爱凌了解多少,我也只是简单地听说过她。首先,我不认为她的故事特别有代表性,它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一种特定版本的民族主义,而且展示了这种民族主义的自相矛盾。

我们先撇开谷爱凌不谈,不知道 桑德尔教授 是否 了解在 90 年代末的 中国,有 一本畅销书 叫 《哈佛女孩刘亦婷》。很 多家庭 都 把她 视作 榜样, 那种 对个人成功的拜物教 与优绩主义的意识形态 绑 在 了 一起 ,而且 是 一个 相当极端的版本。

不过我并不太担心这类拜物教(fetishism),因为我相信人们可以相对容易地看穿它。另外,它往往与美国有关。如果你收集所有这些崇拜个人成功的故事,会发现大多是移居到美国的中国人实现了美国梦。美国梦其实是全球梦,其中还有跨国的尺度。

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普通学生的应对方法。 第一,冷静地、勇敢地从这种拜物教中走出来,珍惜自己的人生,然后去享受你想做的事情。第二,认识到维持这种拜物教的社会机制,它们会主导我们的社会生活及自我认知。

其中 一个 严峻的 后果就是同质化。 他们 告诉你, 这是你 掌控人生 的最好方式 , 其他 活法 都不那么重要。 如果你看到了 “ 谷爱凌 们”的 案例,会 下意识 想 ,或许 你应该像他们一样 ,获得 成功, 再 被 更大的系统 所认可。你会变得富有 ,还会变得光鲜亮丽。 不同类型的资源 在你身上 高度集中。

这就是 专业-管理阶级的待遇 ,有钱、有权、有文化。 阶级是 优绩主义 叙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度, 这种资源的集中往往 不分领域 。然而作为人类学家,我需要补充的是,在许多其他社会 里 , 作为资源的 声望、财富和 知 识 往往分散在不同群体中 , 以此达到某种 结构 上的制衡 。 但现在 一切都同质化了 , 其 他 的生活方式被排斥在外 。

我之所以提到同质化 的 问题,是 想在这样的一套 标准化的 程序之下寻找出路 。我认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至少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这样——就是通往世俗所谓“成功”的渠 道过于狭窄了。

整个国家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很单一。如果你想 当 一个诗人,住在偏远的地方, 你 也可以有不错的生活 。但 这 会 被认为是一种 虚度 。你的父母和亲戚会说你怎么这么懒,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去北京挣 大 钱? 你反倒在写诗?

在经营大型 机构时,我们 可能 确实需要特定的程序 、透明的 标准。所以我不是说我们要摆脱所有程序,而是说我们要 拥有更多的路径 。应该“ 百花齐放”,让人们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 规定了 某种特定的 生活才 是最理想的。

(关注单读,继续对话)

活动主办方

特邀内容传播

现在加入单读全年订阅

在破镜中寻找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土耳其宣布对我国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40%额外进口关税 ,商务部:最终必定得不偿失

土耳其宣布对我国燃油及混合动力乘用车征收40%额外进口关税 ,商务部:最终必定得不偿失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4 15:39:11
哈尔科夫战场,最可笑的一幕出现了!

哈尔科夫战场,最可笑的一幕出现了!

听风听你
2024-06-14 10:28:08
万人起立致敬!欧洲杯34岁大师表演:30米神传策动,4项第1

万人起立致敬!欧洲杯34岁大师表演:30米神传策动,4项第1

叶青足球世界
2024-06-15 05:17:19
国足再添3位归化!算上现有的共7位,目标:进入世界杯8强

国足再添3位归化!算上现有的共7位,目标:进入世界杯8强

十点体坛
2024-06-14 22:42:32
民众抛弃卢布,俄罗斯发生银行挤兑

民众抛弃卢布,俄罗斯发生银行挤兑

非虚构故事
2024-06-14 18:36:16
马斯克发动aoe隐藏点赞,网友怨声载道

马斯克发动aoe隐藏点赞,网友怨声载道

老郭在学习
2024-06-14 17:59:32
瑞士和平峰会前一天,俄总统普京提出和平条件,乌必须撤出四州

瑞士和平峰会前一天,俄总统普京提出和平条件,乌必须撤出四州

山河路口
2024-06-14 21:44:19
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被查,曾被称“马路局长”,每月配枪巡逻至少5次

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被查,曾被称“马路局长”,每月配枪巡逻至少5次

鲁中晨报
2024-06-14 15:11:05
一单亲妈妈穿“露奶装”送娃上学,男家长:光着整个脊背成何体统

一单亲妈妈穿“露奶装”送娃上学,男家长:光着整个脊背成何体统

知秋侃史
2024-06-12 04:14:35
事态升级!黄一鸣已找律师,高调放话法庭见,王思聪新动静曝光!

事态升级!黄一鸣已找律师,高调放话法庭见,王思聪新动静曝光!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4-06-13 19:54:17
这一次恐无人担责!游客被瓦屋山落石砸中身亡后续:生前照片流出

这一次恐无人担责!游客被瓦屋山落石砸中身亡后续:生前照片流出

布拉旅游说
2024-06-14 23:48:40
中专女孩名次遭质疑,“竞争对手”也发声了,为何不愿承认她优秀

中专女孩名次遭质疑,“竞争对手”也发声了,为何不愿承认她优秀

熙熙说教
2024-06-14 17:44:03
“人民”警察网暴人民,丧尽天良!

“人民”警察网暴人民,丧尽天良!

观风者
2024-06-14 10:06:53
盛夏开幕!2024德国欧洲杯凌晨开战,你最需要的全面指南

盛夏开幕!2024德国欧洲杯凌晨开战,你最需要的全面指南

直播吧
2024-06-14 12:28:28
姜萍爆冷夺数学竞赛全球12名,江苏大学率先抢人,浙大评论区沦陷

姜萍爆冷夺数学竞赛全球12名,江苏大学率先抢人,浙大评论区沦陷

180°视角
2024-06-14 15:30:57
海淀这一板块最新规划出炉,新增4宗住宅用地,此前多年未推宅地

海淀这一板块最新规划出炉,新增4宗住宅用地,此前多年未推宅地

798守夜人
2024-06-14 19:55:25
嫦娥六号即将返回地球,欧空局发声明终止合作:不会参与嫦六嫦七

嫦娥六号即将返回地球,欧空局发声明终止合作:不会参与嫦六嫦七

科学黑洞v
2024-06-14 18:50:32
银行副行长误将女员工表白视频群发,两人相差20岁,官方发声力挺

银行副行长误将女员工表白视频群发,两人相差20岁,官方发声力挺

求实者
2024-06-14 22:18:32
直击河南抗旱:“越是种上的越着急”,种粮大户直言“需要水啊”

直击河南抗旱:“越是种上的越着急”,种粮大户直言“需要水啊”

澎湃新闻
2024-06-14 20:52:28
博主:印尼现在有200名荷兰籍印尼裔球员,可组成全荷兰印尼队

博主:印尼现在有200名荷兰籍印尼裔球员,可组成全荷兰印尼队

直播吧
2024-06-14 11:13:16
2024-06-15 06:28:49
单读
单读
与你一起阅读这个时代
3179文章数 75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欧洲杯-维尔茨斩首球哈弗茨破门 德国5-1苏格兰

头条要闻

欧洲杯-维尔茨斩首球哈弗茨破门 德国5-1苏格兰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亲子
家居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全球第一!OPPO Find X7 Ultra DXO电池成绩160分:充电5分钟续航10小时

亲子要闻

90后带娃,但凡还手还轻了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网友:看得好舒服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