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卫生间惊现“蝇蛆病”,九旬老太左脸溃烂,医生取出近60条蛆虫

0
分享至

春天到了,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如果你卫生间开始出现轻盈且飞得慢的小虫子时,可千万要当心。

它比蚊子大,不叮人,比苍蝇小,不扰人,总喜欢安静地趴在墙壁上发呆,不取食,一巴掌拍去基本没命。

你以为它呆萌、弱小、没存在感,实际上这种小虫子可是大名鼎鼎的“卫生间噩梦”、“下水道杀手”。

飞虫在贴身衣物上产卵,导致天门女子泌尿系统滋生幼虫

2017年10月4日,家住湖北省天门市的一位48岁女性,清早起床排便时,偶然发现尿中有白色虫体蠕动。

吓坏的她,急忙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医生诊断后,开具了相关口服药物,没想到女子连服了3天,每次排尿依然能看见虫体,她害怕的连水都不敢喝,也不敢上厕所。

在10月7日当天,女子辗转来到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采集标本后进行鉴定,她体内所排虫体呈圆柱形乳白色,体分12节,布满密集的绒毛,长约2.6~3.0mm,宽0.4mm,嘴部布满短粗鬃,有咀嚼式口器,运动活泼。

图:该名女性患者尿液和阴道附近取出的蛾蠓幼虫

负责诊治的医生还是头次见,为了溯源降低风险,医院安排了人,专门对女子进行追踪探访。

最终发现,该女子居住环境差,卫生习惯不好,个人喜欢将贴身衣物堆放几天后,才集中到自家旁的小河沟清洗,洗完后为了方便,就地找树枝就晾晒了。

无论是家中,还是小河沟,恶劣的环境都为蝇类飞虫提供了驻足条件,成虫飞到衣物上产卵,最终虫卵侵入泌尿生殖道引起感染。

医生叮嘱女子,日后需加强环境和个人卫生,幸好及时就诊,如果持续恶化成“蝇蛆病”, 泌尿系统将遭到重创。

飞虫出没,九旬老太左脸溃烂,医生取出近60条蛆虫

年纪大了,脸上有黑斑黑点很正常,可来自山东枣庄的97岁老太太,因黑斑疼痛难忍,被送往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生在诊疗时都震惊了,黑斑底下居然有蛆虫蠕动

这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生活能自理,平日里由62岁的小儿子童先生,以及74岁的大儿媳张女士轮流照顾。

10月正处于秋忙季节,张女士在国庆初期,就听见老太太说脸疼,一问哪里,说是左脸腮上的黑斑疼,张女士觉得这黑斑都这么多年了,应该是季节性变化引起的不适,当时没在意。

老太太又去找小儿子童先生抱怨,童先生一看,奇怪,黑斑怎么结痂了?索性就带着老太太,去当地的卫生院找医生看了看,医生瞅了瞅说,没大事,就是正常的干疤,用些纱布护着,过两天掉了就行了。

医生都说没事了,大家真没当回事,可老太太每天都在喊疼,尤其到了10月6日凌晨,老太太疼的滚床呻吟,童先生看到老太太泪眼婆娑,顿时吓坏了,急忙叫上嫂子(张女士),带上老太太,就着急火燎地赶往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口腔科主治医师刘超接诊,他揭开纱布一看,是结痂的干疤,可把干疤揭开,把他都吓坏了,底下居然有几十条蛆虫在蠕动。事态危急,他赶紧清创处理取蛆虫,因还没做相关检查,光外层的蛆虫就取出了30多条,深层还有很多。

到了第二天手术,花了一个半小时,又从老太太的创伤中取出了20多条,这些蛆虫普遍长度5、6毫米,小的直径1毫米,大的直径2、3毫米,和第一次加起来,一共取出近60条。

到底是什么病能让医生这么罕见?

据主治医师刘超说道,这些是蝇类飞虫寄生的蝇卵,三五天就能长到五六毫米,快的24小时就能长大,临床上叫“蝇蛆病”,我从医生涯第一次见,全国也只有十几例类似报道。

童先生心想,家里虽不富裕,但照顾老太太一直很上心,平日里怕她摔倒,连饭菜和洗脸水都端到身边伺候。难道是最近秋忙,一时大意让蝇虫钻了空子?

童先生回家后,里里外外都清理了一遍,按理说,家里卫生还不错,不应该有苍蝇等飞虫啊?最后,在卫生间墙壁上,发现了几只不知名的小虫子。询问医生后,这些小虫子就是元凶,童先生不禁后怕,这小虫子差点要了老太太的命。

无论是天门女子还是枣庄老太太,从她们身上取下的虫体,经过医学鉴定,均为蛾蠓属幼虫,它是由成虫蛾蠓传播的虫卵。

大家不仅害怕,我家里好像也有蛾蠓小飞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危害真有这么大吗?平常该如何防治?

蛾蠓是什么?为何会出现在家中?

蛾蠓的学名叫蛾蚋,双翅目蛾蚋科昆虫,常见于我国南方,在下水道、臭水池、排水管、污水沟、厕所等腐臭地,以及山间河沟、沼泽地或阴暗潮湿地,都是它们栖息的绝佳场所,臭、脏,是蛾蠓的最爱。

要说蛾蠓能偏安一隅还好,关键它会顺着管道到处飞,要知道家中的卫生间和厨房有地漏和排水管,里边长年累月产生的脏污臭气,正中蛾蠓下怀。

当我们的室内环境温度升高,湿度增强,或换季时,蛾蠓会不请自来,我们就可能在墙壁上,洗漱台上,马桶盖上,甚至牙膏、牙刷、毛巾、水杯等所有物体上,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当你发现只有一只时,可千万不要大意,就像蟑螂一样,它隐藏的队伍可是很强大的。

蛾蠓的生命周期很短暂,在15天左右的有限生命周期里,它会抓紧繁衍下一代。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消灭它,它就会在地漏、马桶、洗漱台等一切不易清理且容易积水的脏污里产卵繁殖。

蛾蠓产卵量惊人,一只蛾蠓一次就能产卵100~250粒,幼虫以污垢为食,不到两周就能化蛹,3~4天就能羽化为成虫。

这就是为什么发现一只,就可能出现无数只的原因,而成虫具有趋光性,有翅膀了还了得,卫生间只是它的“老巢”,它也偶尔对客厅、厨房和卧室进行扫荡。

蛾蠓没有蚊子大,不叮人,也比苍蝇小,不扰人,总喜欢披着一身毛绒,以及呆萌的翅膀,安静地趴在墙壁上发呆,看似无欲无求,几乎无存在感,实际上,它可是大名鼎鼎的“卫生间噩梦”、“下水道杀手”,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蛾蠓是真正的“下水道杀手”

蛾蠓,发音和“噩梦”一样,所以人们喜欢叫它“卫生间噩梦”,因经常从下水道钻出来,又被称为“下水道杀手”。

虽然体格没有蟑螂大,也没有较大的视觉冲击,但趴在洁净的墙壁上时,对有强迫症或天生对虫子敏感的人来说,无疑是心痒难挠,恨不得一巴掌过去,送它到千里之外。

能在下水道打拼的,注定非同凡响,比如忍者神龟,蛾蠓在下水道等恶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一身绒毛,甭管是何种细菌和病毒,它都来者不拒,一一笑纳。

而羽化后的蛾蠓在翅膀的带动下,可以随意落脚,一旦登堂入室,它便恣意飞翔,当落在浴巾、毛巾、水杯、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上,落在水果、坚果、零食、蔬菜等食物上时,就会作为传染源,将病原微生物同步到上边,我们使用或食用后,微生物类的疾病将由此滋生。尤其是马桶,造成大肠杆菌感染的案例非常多。

此外,死去的蛾蠓即便化成灰,被我们吸入后,还可能引发支气管炎、鼻炎及哮喘等疾病。如果在物品上产卵,当虫卵被我们误食后,就会寄生在人体内,破坏人体免疫力系统,进而衍生出诸如恶心、乏力、头晕、疼痛等疾病,严重的将感染“蝇蛆病”,轻则威胁器官,重波及生命。

2018年9月,来自深圳永福的吴先生,因一只蛾蠓停留在左眼皮下不舒服,一巴掌拍死后还揉了揉眼,没想到左眼逐渐出现红肿和疼痛,第二天出现化脓,药物治疗无效,第三天眼球严重感染,只能被迫摘除。

还有来自漳州云霄县的吴老汉,在2019年9月4日因头皮长疹子去医院就诊,最后医生在他的头皮下取出了37条活虫,这也属于蛾蠓幼虫造成的“蝇蛆病”。

上边提到的97岁老太太,脸上的黑斑已经病变扩充3~4厘米,除了蝇蛆病,还可能患有恶性的鳞状细胞癌,极大可能是蛾蠓幼虫引起的病变。

这就是蛾蠓的厉害之处,如果不彻底消除,它定会卷土而来,看着人畜无害,实则暗藏玄机,对付不速之客,我们决不能手软。

该如何防治蛾蠓?

蛾蠓不除,家里不得安宁,要想根治它,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成虫、幼虫、虫卵及预防四个方面结合才更有效。

第一招:将可见的蛾蠓全部消除

上边的诸多案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上手去抓,蛾蠓飞得慢,用电蚊拍可以立竿见影,如果墙角旮旯,缝隙死角等拍不到的,可以紧闭门窗,用杀虫剂喷一遍,让它们“抱团吸收”半小时,几乎全灭。

有水的地方,必是蛾蠓的江湖,此时我们要排查卫生间和厨房里所有能积水的地方,墙砖缝隙、蓄水箱底部、冷热水管连接处,马桶底部、洗漱台蝶阀及底部竖管等处,都是蛹和幼虫的老巢,我们可以刷洗后,再喷一遍杀虫剂。

直接消除法也有弊端,化学试剂对人体有害,尤其远离婴幼儿,长期使用也会让蛾蠓产生抗药性,蛾蠓可能会卷土重来。

第二招:将幼虫消灭在摇篮里

治标要治本,附在管道内壁的幼虫来不到你家,可能会折返去其他家,这时,我们要对幼虫进行精准打击。

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滚烫的热水浇灌下水道,此法快速有效,每天只需倒一次,一周左右,管壁的幼虫几乎全灭,还可以去除管壁油脂和污渍,降低堵塞风险。

不过,材质较差的PVC管“无福消受”,长时间用滚水浇灌,可能会渗水到楼下,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热水有局限,用化学清洗剂就不用担心,虫子在碱水下很难生存,我们可以用洁厕灵、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溶液冲洗地漏和下水道,效果也不错。需要注意一点,不能混用清洗剂,以免反应产生有害气体。

第三招:密封隔离,封堵通道

下水道是蛾蠓孳生的“大本营”,我们不是忍者神龟,进不去,只能另想其法。家庭装修的蹲便下方自身有存水弯,只要没有开孔疏通过,蛾蠓上不来。

马桶不一样,下端与下水道连接处可能是串通的,这里是蛾蠓繁殖的重灾区,如果此处的“法兰圈”磨损严重的话,蛾蠓很容易跑出来。我们在排查法兰圈完好性的同时,也可以手动清理蛹和幼虫。

图:马桶的法兰圈

针对地漏,建议更换成有存水弯的防臭地漏,它是单向阀设置,下端有水封隔离,任何物体只能排下去,不能涌上来,还防臭气,这种地漏在食品企业用的最广泛。

图:通过水流的重力翻盖会自动打开,杜绝飞虫爬上来

一般情况下,洗漱台和洗菜盆下端的水管都有一截U型弯,这和防臭地漏是同种原理,如果排水管太短无法呈U型,只需更换一根较长的管子,自己简单处理即可。

图:U型管是防止串味的保障

第四招:定期清理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卫生间和厨房是用水重地,同时也是旮旯较多,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我们平时要多用心维护。

尽量不要残留任何积水,抹布和拖布保持干燥,必要时晒一晒,前期做过密封的物件底部或接口处,也要定期清理,避免胶圈老化腐烂,给蛾蠓提供栖息条件。

图:破损的胶圈需要及时更换

尤其是卫生间的抽水箱,无论是蹲便还是坐便,时间长了,里边会产生湿滑的水垢,也很容易吸引蛾蠓来安家,因此,水箱内部和相关配件都要定期刷洗

无论是地面还是墙面的瓷砖,我们要经常刷洗缝隙处,有可能此处就暗藏有蛾蠓的蛹或虫卵。尤其是夏天,洗澡频次大,溅洒在墙面的沐浴用品更要及时清理,同时生活垃圾也要一日一清。

针对厨房,抽油烟机带来的油脂,调料带来的气味,也可能吸引蛾蠓来访,我们要保持厨房干净又卫生,油烟机、厨具、调料等定期擦拭清洗。

最后,通风也是关键,只有保证了空气循坏,才能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晰。

总的来说

看似无关痛痒的蛾蠓,惹上它时,躲闪不及,当它出现在家中时,可就要当心了。

蛾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极大,如果它像蚊子一样,再去主动招惹人,那将是人类真正的“噩梦”。

我们只有改善居住环境,建立良好卫生习惯,有苗头时及时消灭,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才能让蛾蠓远离我们。

由此可见,不良的卫生习惯及环境条件,为蛾蠓感染人体提供了适应条件,为减少疾病,我们更应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也希望读到此处的你,请将关于蛾蠓的相关知识,分享给所认识的人,多一传播,才能少一分伤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何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司法界判拜登儿子和特朗普都有罪

何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司法界判拜登儿子和特朗普都有罪

爆角追踪
2024-06-15 22:57:15
一针69.7万,医保谈判到3万!可澳洲184块,为何却说中国价最低?

一针69.7万,医保谈判到3万!可澳洲184块,为何却说中国价最低?

风起云间
2024-06-14 21:44:22
阿尔巴尼亚开场23秒闪击,欧洲杯历史最快进球诞生

阿尔巴尼亚开场23秒闪击,欧洲杯历史最快进球诞生

懂球帝
2024-06-16 03:13:12
破案了!欧洲杯场边中文广告,只有国内观众看到?山羊君给出真相

破案了!欧洲杯场边中文广告,只有国内观众看到?山羊君给出真相

体育大学僧
2024-06-15 19:05:21
俄杜马主席:一些乌议员已开始讨论普京停火提议

俄杜马主席:一些乌议员已开始讨论普京停火提议

参考消息
2024-06-15 19:12:10
距和平峰会只剩1天,15国退出了,泽连斯基意识到对中国说错了话

距和平峰会只剩1天,15国退出了,泽连斯基意识到对中国说错了话

莫将离
2024-06-14 22:28:53
王思聪21岁现任宣战!曝大量私照长腿吸睛颜值高,甜蜜躺女方腿上

王思聪21岁现任宣战!曝大量私照长腿吸睛颜值高,甜蜜躺女方腿上

裕丰娱间说
2024-06-15 18:49:24
奔驰车主持棍打女骑手后续:真实身份曝光,朋友圈暴露其逃逸原因

奔驰车主持棍打女骑手后续:真实身份曝光,朋友圈暴露其逃逸原因

飘飘视角
2024-06-15 18:35:56
刚访问中国后就捅刀子,中方非常不悦:“立即取消”!

刚访问中国后就捅刀子,中方非常不悦:“立即取消”!

占豪
2024-06-15 03:31:31
乌情报总局局长:俄最新型S-500防空系统部分部件已运抵克里米亚

乌情报总局局长:俄最新型S-500防空系统部分部件已运抵克里米亚

红星新闻
2024-06-15 20:16:15
英媒奉劝美国:与其把精力放在压制中国科学上,不如放在推动自己进步上

英媒奉劝美国:与其把精力放在压制中国科学上,不如放在推动自己进步上

参考消息
2024-06-15 14:03:26
563支AI队伍和姜萍答了同一份试卷:最高34分,无一入围决赛

563支AI队伍和姜萍答了同一份试卷:最高34分,无一入围决赛

经济观察报
2024-06-15 19:56:17
倒查30年后补税是个危险信号

倒查30年后补税是个危险信号

深度财线
2024-06-15 22:03:47
0-2到3-2!女排绝地反击,逆转世界第1,日本队空欢喜一场!

0-2到3-2!女排绝地反击,逆转世界第1,日本队空欢喜一场!

钉钉陌上花开
2024-06-15 22:43:32
G7发表联合公报要求俄向乌赔偿超4860亿美元损失,俄方暂未回应

G7发表联合公报要求俄向乌赔偿超4860亿美元损失,俄方暂未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4-06-15 14:24:10
欧洲杯戏剧3分钟!西蒙送礼罗德里送点,佩特科维奇失点+进球被吹

欧洲杯戏剧3分钟!西蒙送礼罗德里送点,佩特科维奇失点+进球被吹

奥拜尔
2024-06-16 01:50:21
一口气连挖大厂几十名骨干,知名品牌被判赔6.4亿元!创始人“失踪”,家人被曝迁居美国,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

一口气连挖大厂几十名骨干,知名品牌被判赔6.4亿元!创始人“失踪”,家人被曝迁居美国,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5 18:22:06
16岁338天!亚马尔创新纪录,成欧洲杯最小出场球员,7场造6球

16岁338天!亚马尔创新纪录,成欧洲杯最小出场球员,7场造6球

奥拜尔
2024-06-15 22:35:55
中国女排3-2逆转世界第一:获8.24分稳固亚洲之王 锁定曼谷总决赛

中国女排3-2逆转世界第一:获8.24分稳固亚洲之王 锁定曼谷总决赛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6-15 22:41:33
事出反常必有妖,目前广州上海正悄悄出现9大反常现象,让人深思

事出反常必有妖,目前广州上海正悄悄出现9大反常现象,让人深思

华人星光
2024-06-14 16:58:09
2024-06-16 03:46:44
斌斌酱科普Go
斌斌酱科普Go
专注动物科普
74文章数 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欧洲杯-亚马尔创纪录卡瓦哈尔首球 西班牙3-0克罗地亚

头条要闻

欧洲杯-亚马尔创纪录卡瓦哈尔首球 西班牙3-0克罗地亚

体育要闻

莱夫利,让困难为我让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游戏
健康
时尚
房产
手机

魂师对决:SP唐昊返场抽取价值分析!真身幻金真是一个都少不了!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艳压四方的刘亦菲,也没能赢她

房产要闻

万华对面!海口今年首宗超百亩宅地,重磅挂出!

手机要闻

小米澎湃OS再次公布进展通报:多项问题优化中,且全是内置应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