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是我国满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努尔哈赤的一大功绩。八旗制度的创建是源于女真氏族的狩猎制度生产组织。据《满洲实录》载:“是年,太祖将所聚之众每三百人内立一牛录额真管属”,说的是初建旗军。接着又载,”前此,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依照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
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于是以牛录额真为官名。满语“牛录”是箭或大箭之意,“额真”是主之意。牛录额真即大箭主,即狩猎时的“十人中立一总领”,亦即“十人之长”。随着女真社会的发展,牛录组织日益扩大,到女真社会出现阶级分化和阶级对抗之后,牛录不仅是狩猎生产组织,而且衍变成奴隶主贵族发动掠夺战争或进行军事防御的工具。
女真的军事组织,早在金代即已形成雏形,其军事组织形式,“部卒之数,初无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继而诸部来降,率用猛安、谋克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建州女真的军事组织,在猛哥帖木儿时即已有之。其时军队分为左军、中军、右军。据载,“猛哥帖木儿时,如有兴兵之事,则必使凡察领左军,权豆领右军,自将中军,或分兵于凡察,故一部之人,素不贱恶”。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攻克图伦城,“当是时,兵百人,甲十三副”。这个时候的军队,因为人数太少,还没有较细的组织。努尔哈赤起兵一年后,势力渐次壮大,军队部伍逐渐增多,到这时,努尔哈赤便组织起初步的军队组织,每300人为一牛录,并设军官牛录额真统辖之。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战争已经进行了6年,他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管辖部民的增多,以及王权的建立,便组织了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刚建时分为四个兵种: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为后来创建四旗、八旗奠定了基础。这个时候建州的步骑兵已约达二三万人。万历二十年,努尔哈赤的军队急剧壮大,“努尔哈赤部下原有马兵三四万,步兵四五万,皆精勇惯战”。转过年,在古勒山之役时,“太祖兵到,立阵于古勒山险要之处,与黑济格城相对。令诸王大臣等各率固山兵,分头预备。”
至此,努尔哈赤已将建州士兵编成旗兵。据朝鲜使者申忠一到佛阿拉所见记载,“旗用青、黄、赤、白、黑,各付二幅,长可二尺许。”申忠一是万历二十三年年末抵达佛阿拉的,上述是其亲眼所见。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除建州外,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哈达、辉发和乌拉,又征服了大部东海女真部民,建州幅员益广,步骑增多,“归附日众,乃析为八”,除原有四旗,再增设四旗,共为八旗。
牛录额真以下的官员设置,牛录额真后称章京,人关后称佐领。岱子是副职之意,章京是办事员之意,噶栅是村之意,拨什库是领催之意,达且是窝铺之意,后被取消。甲喇额真后改甲喇章京,人关后改称参领。固山额真,固山是旗之意,后称固山章京,人关后称都统。梅勒额真,梅勒是左右两侧助手之意,是副旗主,后称梅勒章京,人关后称为副都统。
八旗制度首先是军事制度。八旗军建立初期,直至清入关时期,是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努尔哈赤不仅是八旗军的最高统帅,而且还亲领两黄旗,并通过其子侄及亲信,统领八旗军队。八旗军队训练严格,素质高,作战勇敢,努尔哈赤把严军纪、明赏罚制度化,所以,这支军队无往而不胜。八旗军兵种分长甲军、短甲军和巴牙喇三种,后来演变成前锋、骁骑和护军。
护军即精兵,时称巴牙喇,其首领为巴牙喇甲喇章京,后称护军参领。八旗制度不仅是军事制度,而且是行政制度。八旗组织不仅是军事组织,同时也是政权组织、民政组织、家族组织,甚至是一种经济组织。努尔哈赤用军事方法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民事,使女真社会军事化,使整个女真社会变成一个大兵营,成为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女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