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无锡人杨模与秦谦培等集资在连元街创办竢实学堂,开地方新学先河。这比戊戌变法还早8个多月,不仅是无锡最早开办的新式学校,也是我国开办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
杨模创建竢实学堂
19世纪末期,无锡工商业兴起,一批较早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无锡人,提出摒弃科举、创办新学来培养人才。即如埃实学堂创设公告所言,“时局日新,人才难得,以一邑之人力物力,作育一邑之英才,以备他日国家之用。”
杨模
1897年,杨模等乡贤四处筹措募捐学堂经费,集资购下城中连元街上寿禅院旧舍, 加以修葺后成为校舍,定名为竢实学堂。
竢实学堂
1898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学堂开学。杨模自任总理(即校长),公推华蘅芳为总教习。第一期共招收学生21人(一说27人),年龄最大26岁,最小15岁;每天上课四五个小时。
开办之初,开设中文、算学、西文(英文)三科,后又添体操课,1902年增设东文科(日文)。在总理杨范甫资遗侯鸿鉴先后赴日本考察留学后,于1904年编定高等、初等之两等小学规程。高等、初等小学分别有11种、6种学科为必修课,新学体制初步形成。
竢实学堂编写的《最新学校管理法》
竢实创办后,历任校长精心治校,教员认真教学,尤以国文成绩最优。1902年8月,以该校“开办数年,规模大备”,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光绪皇帝降旨嘉奖,获赐“乐育英才”匾额。此后,历次省视学莅临视察时,均得较高评语,以为“管理甚合法度”“成绩卓越”“课堂规则一律整肃”“成绩斐然可观”。
社会变革的大时代,旧势力依然顽固,妄图阻挠办学。1904年7月,因向社会筹集办学经费,遭米业即社会封建势力抵制,引发毁学风潮。暴徒纵火焚烧埃实学堂、东林学堂、三等(初小)公学堂3校及杨模住宅。当地开明士绅支持新学,奔走呼吁。江苏巡抚端方得讯后,立即派员来锡处置,惩办肇事者,责令赔款及修复所毁校舍。1905年,在学堂纪念会上,杨模演说道:“窃考东西各国文明进步,经一番大震动,必有一番大改良,故曰竞争者,文明之母。”
此后,新学在无锡蔚然成风。胡雨人在堰桥创办胡氏公学,严毓芬在张泾创办经正学堂,侯鸿鉴创办私立竞志女学,华子唯和华倩叔在荡口创办鹅湖女学,荣氏兄弟在荣巷创办公益学堂。
后演变为连元街小学,为无锡小学之翘楚
辛亥革命后,埃实学堂改称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钱基博、钱穆等名师曾在此执教,顾毓琇、孙冶方等为知名校友。该校也是无锡党组织早期的革命活动地点,为无锡教育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
敬请关注头条号无锡冷知识,发现不一样的无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