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宋代城市化率超六十年前新中国达20%,城市人口两千万,怎么养活?
宋代虽未能造就大一统的中国,但却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宋代的城市发展在历朝历代当中也是成就最高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是最高的。据载:宋代的“通都大邑,不耕而食者十居八九”。
宋代城市
据学者研究,北宋人口城市化率达20.1%,南宋时达到22.4%,甚至日本汉学家斯波义信认为,南宋鼎盛时期可能达到了30%。这是怎样一个概念?单纯的数字可能难以直观理解,不妨举例说明。
宋嘉靖年间,人口城市化率为7%,即便是60多年前的新中国,1957年,我国的人口城市化率也仅为15.7%。
北宋地图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过亿的朝代,保守估计,宋朝的城市人口也有2000万,如此庞大的人口该如何养活呢?
1、“绿色革命”粮食增产。宋代时发生了一场关于粮食的革命,农业技术得到改善,同时,从海外引进了高产的水稻,这极大的提高了宋代的粮食产量。如今的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堪称奇迹。而在奇迹背后,便是杂交水稻的出现,使得粮食产量一次次提高,这不得不归功于农业专家袁隆平数十年来的努力。
古代农具
宋代时也发生了这样一场旨在提高粮食产量的革命,史学家王曾瑜先生将它称之为“绿色革命”。据统计,宋代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在二、三石左右,高产地可达六、七石,这是战国时粮食产量的5倍,唐朝粮食产量的3倍。
2、开垦荒地,7亿亩耕地。除了粮食增产,宋代也对大量荒地进行了开垦,使得宋代的耕地比历代都增加了许多。宋代的耕地高达7亿亩,大面积的良田,为宋代粮食产量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水利工程灌溉
当时,南方是水稻主产区,其中苏杭地区更是天下最为富庶之地,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杭熟,天下足”,可见,苏杭粮食产量之高。
3、高度利用,土地复耕。古时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耕地只能每年产粮一次,甚至有些肥力差的土地还要轮耕,数年才能产粮一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产量。
插秧
到了宋代,随着生产技术的改善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复耕田。一年粮食产量能达到两次,甚至三次,耕地得到了更高效率的利用,粮食产量也有了保障。
4、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宋代的商品经济在历朝历代是最大发的,城市为普通市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宋代的娱乐场所有勾栏瓦舍,里面养活了各种手艺人。酒楼、旅店、作坊同样养活了许多市民。宋代社会形成了雇佣关系,如同今天一样,形形色色的人在城市中从事着形形色色的职业,使得所有人有一定的收入,从而维持生计。
城市
司马光说:“十口之家,岁收百石,足供口粮。”据统计,宋代时,人均粮食产量达4000斤,与我国1984年人均粮食产量相近。当时的粮食商品化率高达40%,大量的剩余粮食被输送到城市,成为商品粮供市民食用。
宋代的粮食产量高、城市就业机会多,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使得宋代城市空前繁荣,庞大的人口也得以养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